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报道正文

揭秘南海能源之争

2014-07-15 11:26来源:财新-无所不能关键词:能源安全天然气管道能源价格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中缅管道目前设计的石油运输能力只有中国年进口的十五分之一,这还不考虑未来的增量。目前缅甸天然气田的产量有限,中缅天然气管道运送的更多是从卡塔尔进口的液化天然气(LNG)。而卡塔尔是中国最昂贵的LNG来源,2013年平均进口约合每百万英热单位18美元,几乎是吵得沸沸扬扬的传说中中俄气价的两倍。

为了不经过马六甲海峡而再加上一个额外的气化过程,再加压进入管道运输,成本将会更高,注定只会带来巨额亏损。而中国投入了巨额投资的缅甸是否还会一直是中国的亲密盟友,现在看起来也不是那么保险了。

另外,管道本身并不比海运更加安全,相反由于目标大且固定,很容易成为境外反对势力的破坏目标,更可能成为要挟中国的把柄。由于中国奉行的不干涉外交政策,届时管道反而会成为鸡肋,不干预损失巨大,干预又容易为人诟病,且难以收到效果。

修建克拉地峡或者通过武力声张南海主权就可以提高能源安全的观点是建立在能源运输通道需要本国武力保护的旧观念上的。航线所经必须是自己势力范围是大航海时代的观念,而现在早已不是当年各国坚船巨炮划分海洋势力的时代,战争的形式也早已改变,因而能源运输通道面临的威胁也完全不一样了。

只要从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到中国南海的航路可以正常通航,就不存在对中国能源安全的真正威胁。而如果马六甲海峡出现对中国油轮的攻击,或者禁航,实质上等同于对中国宣战,而在马六甲海峡出现这种情况只可能是中美之间发生军事冲突。

届时无论是中缅管道、马六甲海峡、中国南海还是设想中的克拉地峡,中国目前的军事实力都不足以保障其安全或畅通,更不用说在中国油轮在中东及其他产油国,印度洋或大西洋这些更加远离的地方的安全。那时中国将直接面临国际石油禁运,能否保障国内生产都还要打个问号,因此这些所谓提高中国能源安全的措施在那时将没有任何效果。

而如果是在和平时期,马六甲海峡联接太平洋和印度洋,不但是中国石油进口的主要通道,更是日韩等其他东亚国家最主要能源进口通道。据估计,每天有约1500万桶原油以及大量的液化天然气经过马六甲海峡,而中国进口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

除此之外,马六甲印度洋的航线也是国际贸易的主要通道,周转量占是世界贸易的四分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这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通道之一,中国对欧美的消费品和工业产品贸易以及经济崛起皆都有赖于此。但却从未听说这段贸易航路威胁到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安全,更没有人提出要通过在南海声张领海主权来保障该通道的安全。

国际海运是一个非常复杂和高度专业化的行业,国际货轮和油轮的所有者,运营方,注册地,目的地都有可能完全不同,针对某一国家实行禁止通航将非常困难。反而倒是如果有一条新航道主要只和中国进出口相关,反而倒会给敌对势力更容易的攻击目标。

原标题:揭秘南海能源之争:马六甲并非中国能源安全重要威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安全查看更多>天然气管道查看更多>能源价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