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报道正文

新晋诺奖得主与中国电改:声称完全市场竞争可能比垄断更加无效

2014-10-14 08:33来源:华尔街见闻作者:tree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售电侧诺贝尔经济学奖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位新科诺奖得主以及另一位学者Joskow早在2006年就曾发表的文章称,售电侧市场,完全竞争的体制有可能比垄断体制更加无效率。此外,当竞争不完全时,即便引入了独立售电公司,其也会钉住传统垄断售电公司的定价机制,最终使电价无法下降。

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2014年新晋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梯若尔身上时,中国能从这位“天才经济学家”的学术贡献中找到什么可借鉴之处呢?

答案或许在电力体制改革

梯若尔因对市场力量和监管,以及垄断的分析而独揽大奖,他在电力改革以及垄断方面是大师级人物,他和拉丰合著的《电信竞争》一书,为电信及网络产业的竞争与规制问题的分析和政策的制订提供了一个最为权威的理论依据。

而当前,中国正在着力推进国企改革,试图通过混合所有制引入社会资本,激发国企活力。其中一块改了多年依然没有太大突破的的坚冰就是电力改革。

据新华社报道,近日,新的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已起草完成,并递交到国务院。方案将允许民营资本进入配电和售电领域,其中,发电计划、电价、配电侧和售电侧等环节都有望放开。

配电侧放开,新增的配电网,要允许社会资本进入;成立售电公司,允许民间资本进入。

政府以及市场都寄希望于这场改革能够在售电侧强化竞争机制,形成市场化的售电新机制。

但是这位新科诺奖得主以及另一位学者Joskow早在2006年就曾发表的文章称,售电侧市场,完全竞争的体制有可能比垄断体制更加无效率。此外,当竞争不完全时,即便引入了独立售电公司,其也会钉住传统垄断售电公司的定价机制,最终使电价无法下降。

他们认为,在没有安装智能电表的情况下,市场信息不完全,社会次优选择和垄断市场均衡是一致的,也就是说,市场竞争化改革反而降低了整个市场的效率。

而当用户安装了智能电表,让零售商掌握每个用户实时的用电信息,但是由于交易费用的存在阻碍了消费者对电价做出反应的话,市场竞争则比垄断更能够导引向有效率的价格机制。

除此以外,售电侧的竞争化还有一些其他的问题。例如,当供电出现短缺,电网管理者需要决定优先供电次序和断电策略时,竞争的市场环境中的供电商有强烈的经济动机虚报用电量。

至于引入独立的供电商能增强市场竞争性这一假设,在梯若尔和Joskow看来也并不一定成立。

根据Joskow和Tirole的理论推导,如果引入独立供电商后,市场真能实现完全竞争化,那么电价机制会趋向于单一电价(价格方差为零)而非阶梯电价;相反,在一个非完全竞争的市场,管制下的传统供电公司制定的阶梯电价,就会影响独立供电公司的电价机制——使其更倾向于采用阶梯电价。

改革后,改革地区的传统供电公司的阶梯价格机制并未改变。而被引入用于增加竞争的独立供电商虽然在改革元年采用了单一电价,但很快就改变为阶梯电价,并且其阶梯电价与传统供电公司的阶梯电价类似。这暗示了引入独立供电商可能并没有让市场竞争性得到提升。

因此,总体而言,根据目前的数据和分析,并未找到售电侧改革引入了竞争、降低了电价和提高了效率的证据。相反,这些证据指向的是售电侧的价格更高、更可能存在合谋垄断的问题。

原标题:新晋诺奖得主对中国究竟意味着什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售电侧查看更多>诺贝尔经济学奖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