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产业评论正文

迄今最全面的对柴静《穹顶之下》的评价

2015-03-10 11:37来源:北京文艺网关键词:柴静煤炭行业燃煤发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其他海内外名人对柴静《穹顶之下》的看法:

温克坚:

柴静雾霾视频引起海量传播,说明雾霾肆虐下民众不满情绪之广泛和深切,不过不满情绪本身不是社会行动,它只是社会行动的一个心理基础,催化行动还需要明确的归因,清晰可见的路径,并伴有成功可能性的激励,而这些要件的表述,显然是柴静视频无力承载的,而是通过后续辩论和批评才可能塑造的,在这个意义上,柴静粉丝们不要过于敏感,赞美不是唯一的姿态,对这个视频的批评反而是提升这部片子价值的通道。真相就象洋葱,柴静拨开了一层,自然需要有人去拨开第二层,直到直面最后简单而残酷的真相。通过这种观念对手戏,社会心理动能才会更聚焦,社会螺旋式演进才有可能。

赵楚:

讨论一个高热度公共话题,会有各种激烈分歧意见,这很正常。讨论中有些人不留神会有点犯规,比如某种人身攻击,这不好,但也难免。我以为,任何公共讨论,遇到两大法宝应该立即停止,互相拉黑,有多远逃多远:一是当有人祭出建设性批评,二是遇到心地太纯洁的真外宾。

秋歌讲张:

听说柴静的片子获得人民网的力推。我觉得能被人民网推起来的,大家看着得长个心眼儿。人民网讲究党性,爱憎分明,敌我意识特别强烈,柴静被推,一定有其道理。同样是一些关于其他问题的纪录片,连问世的机会都没有,遑论获得中央级网媒力荐。所谓“长个心眼儿”,主要是关于思考问题的角度。像雾霾这么比较严肃的环保议题,还是应该多看看相对严肃的文献以及国外的文章。人是观念的动物,在有心者的引导下,不少人已经觉得汽车尾气是一个严重的污染源。像这类观念一旦根深蒂固,就不容易扭转。

天书:

作为体制内的人,柴静获得了她的话语空间,这个话语空间也是体制默许给她的。作为她自主的创作,别说这个片子,就是片中所涉及的这些数据就无法获得。大致看了下,柴静的这个片子还是一贯套路:将政府的责任推给全社会,雾霾成了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你们民众烧煤炉、开汽车、要经济发展的代价,政府也是无奈的。现在要全民动员了,大家要提高环境意识了,说不定接下来要提增环境税了!我不是没做过纪录片,做纪录片不是这个做法的。这样的秀显然是精心策划的。

莫之许:

我再问个问题: 别说个人了,就算是新浪这些门户网站,至今没有新闻采访资格。独立纪录片其实就是地下纪录片,去年宋庄独立电影节,更是被强行叫停。没有体制许可,就无法面世。如今一个号称个人制作的纪录片横空出世,人民网同时推荐,这背后能没有点啥?你想都不想就转发,智商被清零了吗?

原标题:迄今最全面的对柴静《穹顶之下》的评价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柴静查看更多>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