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市场正文

光伏建筑将推动配售电产业发展

2015-03-26 15:21来源:北极星售电网作者:李兆清关键词:配售电李兆清光伏建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014年,我国光伏发电累计并网装机容量达2805万千瓦,同比增长60%,其中光伏电站2338万千瓦,分布式467万千瓦。光伏年发电量约2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过200%。全国新增并网光伏发电容量1060万千瓦,约占全球新增容量的1/4,占我国光伏电池组件产量的1/3,实现了《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的平均年增1000万千瓦目标,其中新增光伏电站855万千瓦,分布式205万千瓦。

当前,我国面临着更为严峻的能源和环境压力,如参比欧盟相同的光伏占发电量15%的目标,则到2030年我国光伏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0.5亿千瓦,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将是根本上解决能源、环境等问题的有效手段。

光伏建筑一体化技术(BIPV),是将光伏组件作为建筑材料而成为建筑有机体的集成技术。该技术可使建筑实现多功能化,不仅能实现系统发电,缓解供电压力,而且可以利用空气动力学原理,达到夏天散热、冬天保温的效果。

据估算,全国可用来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建筑资源约为1.2万平方公里,可用来建设18亿千瓦时的装机容量,需要投资约12.5万亿元,市场潜力巨大。可提供可替代30%左右的用电需求,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13亿吨。但要想成功落地,还需要政府的统筹规划和引导。

若只计算显性收益,光伏建筑一体化的投资回收期是8-12年,所以其大规模商业推广是没有任何问题的。而如果把隐形收益也计算在内,光伏建筑一体化会表现出更好的市场前景。

但是,在我国由于建设光伏建筑一体化初始投资过高,入网电价过低、仅有示范项目、补贴虚置等多种原因,产业链远没有形成。分布式光伏的发展也并非一帆风顺。其中的阻碍包括由分布式光伏并网难、屋顶资源获得难等种种原因引发的余电上网难,全额上网难。

根据其它新能源行业发展的历史经验,光伏建筑一体化在实现大规模应用和自由市场化发展之前,必须有政府相关政策给予引导和扶持。

按照国际上促进新能源发展的思路和惯例,提高光伏建筑一体化入网电价,是解决发展瓶颈的关键性措施,它将有力提升企业的积极性,投入人力物力进行技术研发和产业链的建设,加速技术自主化、设备国产化和产业化的进程、形成核心竞争力。

( 来源: 北极星售电网 作者: 李兆清 )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配售电查看更多>李兆清查看更多>光伏建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