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通信企业正文

第三只眼睛看华为

2015-04-15 08:49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作者:芒果关键词:华为工业4.0电气时代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可能,华为为目前的主要面对的市场需求,例如中国移动,英国Vodafone,法国Orange,会绕过华为,直接向富士康这样的代工厂采购标准化硬件,向独立软件商采购定制的软件,然后自己搭建特定的系统呢?

或者,微软、谷歌、亚马逊等企业直接在现在的互联网上利用先进技术纯粹用软件构建一个虚拟的、崭新的而又功能齐全的“电信网”?或者,会不会有强大的国际性竞争对手,采用互联网打法,直接让所有电信网的硬件和基础软件统统免费提供给电信运营商,然后才能从部分绑定的特定软件业务赚钱,就像小米颠覆手机制造业那样颠覆通信设备制造业呢?再或者,类似爱立信这样的企业利用上面的趋势而大力发展代维业务,同时运营商为了提高盈利而”网业分离“,把所有网络建设和运维交给爱立信这样的企业呢?

如果这些商业模式出现,华为的优势还有多少?如果真有这样的竞争者群体出现,在 2-3年间里使得华为的主要收入锐减,那么每个月要给14万员工发较高工资的华为,能在这2-3年里找到足够规模的新业务来源么?

2颠覆性技术开发模式

华为7.6万人的研发大军,是令人恐惧的。芒果曾经在和一位非电信行业的企业老总聊天时, 听到该老总满怀忧虑的说:只有华为,才用得起那样的研发大军。这样的大军,进入哪个行业,哪个行业就会哀鸿遍野。

然而,许多军事战略家都说过“兵在精不在多”。无论是唐朝李靖以3000骑兵突袭打败突厥十多万大军,还是楚汉相争时项羽3万精兵在彭城打败刘邦56万联军,又或是唐朝皇帝李世民在虎牢之战中以一万人打败10余万窦建德大军,都可以看到,凭借偷袭、突击、疲敌等不同但有效的战略,以少胜多是可能的。战场如此,那么,商场上呢?

实际上在IT业界,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新的商业模式,已经使得很多技术和产品里开发模式改变,出现“蚂蚁扳倒大象”的现象。例如,What’s app,50人小公司卖了190亿美元,为什么?值钱的是一个想法和一个时间点,利用SDK, LIB等成熟的软件开发环境,开发软件只需要几个人了。

再有思科,鼓励员工内部创业,也关注硅谷的外部创业,一旦有人创业成功且符合思科的发展战略,思科再把创业公司收购回来,这种模式使得他们在变化多端的ICT行业,鼓励了创新,赢得新机会,把试错成本转嫁到风险投资上,借助了整个社会的力量去开发新产品新技术, 以此保住自己赢家的位置。

前车之鉴,当引以为戒。最近兴起的NFV/SDN技术,很可能是一个催化剂。2015年巴塞罗那移动世界大会(MWC2015)上可以看到,2015年将是NFV从实验室走向商用的元年。中国移动,法国电信Orange, 英特尔,戴尔等都成立了开放的NFV实验室,让很多互联网企业、软件企业都能利用NFV技术快速开发通信产品。很多厂商一旦有了自己的技术突破,他们就可以搭配开源软件,再去找ODM 或是代工厂来定制一些通用化的硬件,然后很快就能够向市场上提供产品了。十几年前,IT设备的初创企业要成长为爱立信、华为这样的企业,需要花很多年的时间。现在不同了,很多初创企业通过突破性软件 + 开源软件 + 通用硬件的解决方案,能够快速的向市场提供一些新产品,甚至带来一些颠覆性的产品。智能路由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大部分推广此类产品的,竟然来自互联网行业。

虽然华为也迅速成立了自己的NFV实验室并且与腾讯开展合作,但是ICT大产业下哪一个群体都不是善茬,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在更广泛的平台上,会不会有类似现代诸葛亮的竞争对手,借助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都逐步通用化和标准化的“东风”,而在产品开发的“赤壁”以少胜多?

3运营商的衰落

在电信行业,运营商“管道化”及运营商业务“基础设施化”一直是大势所趋,使得很多国内国外的运营商都头疼于“增量不增收”。 着名市场调研公司Gartner最新的电信市场报告,预测了未来5年电信服务的收入增长以美元计只有1.3%。更何况,如今中东局势日间动荡,欧洲发展困局依旧,亚洲领土和历史问题不断,这些都给未来包括通信在内的基本建设市场,带来很大的不确定性。

原标题:第三只眼睛看华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华为查看更多>工业4.0查看更多>电气时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