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市场正文

煤炭行业“黄金10年”已过 富源如何“突破”“资源怪圈”困境(组图)

2015-08-14 11:58来源:云南网作者:黄超 杨映波关键词:火电机组煤炭行业煤炭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黄金时期,全县经济跨越式发展

“煤炭资源总储量191亿吨,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和全省重要的煤炭能源基地县,2013年全县煤炭产量占全省的四分之一、曲靖市的二分之一,现已探明储量82.46亿吨,其中储量42.98亿吨的老厂无烟煤片区为我国长江以南最大的无烟煤田。”这是7月初富源县委书记唐开荣在《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为富源背书的言语。

富源,素有“八宝之乡”的称谓,而位居八宝之首的便是煤炭。然而,这样的宝贝直到进入本世纪后才真正体现其宝贝的价值。据富源后所镇老牛场煤矿一号井矿长吴小达回忆:“在上世纪90年代,煤矿的发展完全是靠政府扶持来发展。”

1997年,吴小达步入煤矿这个行业。对于当时煤矿行业的处境,他历历在目:“当时煤矿比较困难,块煤每吨也就是五六十元,而且还处于没人要的状况,当时是煤矿主动去找买家,而当时富源的煤矿主要奉行‘以矿养矿’。这样的状态一直持续到21世纪的头几年。”

所谓“以矿养矿”,是指我国现有矿山普遍通行的一种开发模式,即先以尽可能低的投入开展表层的勘探工作,确定部分储量之后就开始矿山建设,尽快出矿出售实现资金周转;然后再以富余资金开展深入的勘探工作,增储扩产。这种矿山运作模式是在矿业企业在缺乏相应矿业资本市场的情况下而产生的。

尽管煤矿没迎来发展的春天,但在大量煤矿产生的背景下,富源煤炭的宝贝价值开始凸显。本报记者从富源县统计局拿到的《富源县部分历史主要指标数据收集表》显示:从1952年至1997年,农业一直左右着其国内生产总值,在1997年农业总产值的占比还达到69%,但在1998年这样的局面得以改观,在那年工业生产总值超过农业,而且一发不可收拾。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工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从21世纪的头几年开始,煤炭价格每年每吨几乎都实现了百元以上的涨幅,并在2003年正式进入了黄金10年。”吴小达说。

对于随后的发展,唐开荣在《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中这样总结道:“近年来,富源县大力发展煤电产业,煤炭步入10年发展黄金期,带动了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二、三产业发展,全县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生产总值从2002年的26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14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从2002年的1.2亿元上升至2012年的13.96亿元。”

一位熟知富源经济不愿具名的人士指出:“富源在工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首先是以煤炭资源为基础,而后依托两个火力发电场,形成的煤电产业。这两个行业所带来的产值最高时占据全县的70%以上,在工业产值和财政收入来源中的占比最高时到了90%以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煤矿行业在富源也呈现了“疯狂”发展的态势。在富源当地一些人记忆中,从2003年开始,劳斯莱斯、宾利、保时捷等豪车便开始不断出没于富源。“当时煤炭行业的利润几乎都在100%以上。”吴小达以自己所在煤矿为例,“当时每吨原煤的开采成本在200元左右,每吨的卖价在500元以上,每吨的净利润在300元,像我们这样年产10万吨的煤矿,只要正常生产轻松便能实现3000万元的净利润。”

产能过剩,行业陷入困境

也就是在2003年左右,富源便开始谋划在其县城北部建设一座占地面积在10万平米以上,建筑高度在30米以上的体育活动中心。“这也便是富源在煤炭兴盛时期谋划建设的大型建筑之一。”上述熟知富源经济不愿具名的人士说。

对于当时谋划建设一个这样的项目,在很多富源人看来这是水到渠成的事儿,因为在那个年代富源县级财政收入实现了快速增长。本报记者在从富源县统计局拿到的《富源县部分历史主要指标数据收集表》显示:2003年,富源县级财政收入为1.39亿元,随后每年以将近1亿元的速度增长,并在2011年成功突破10亿元,达到了11.36亿元。

至今回忆起那个阶段,吴小达还感慨颇多:“差不多每天只用数钱,根本不用去考虑煤炭卖不出去,当时就算是煤炭搀杂着一些矸石之类的杂质,依旧有人毫不含糊地拉走。这样的好景一直持续到2008年下半年。”

原标题:煤炭行业“黄金10年”已过 富源如何“突破”“资源怪圈”困境(组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机组查看更多>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煤炭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