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煤气能源市场正文

煤炭行业“黄金10年”已过 富源如何“突破”“资源怪圈”困境(组图)

2015-08-14 11:58来源:云南网作者:黄超 杨映波关键词:火电机组煤炭行业煤炭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绕不开的煤炭

过去10年间,煤炭让富源经济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但伴随着煤炭黄金10年过去,富源经济陷入了增长乏力,甚至负增长的阵痛期。在此之前,富源曾多次提及升级转型,但最终还是摆脱不了“挖煤、卖煤”的资源怪圈。

未来,这样的资源怪圈依旧,尽管眼下富源正在展开一场卧薪尝胆转型发展,因为其在产业层面始终没有绕开煤炭,或者说从目前态势来看煤炭产业在富源整个产业中依旧占据着统治地位。然而,之前“挖煤、卖煤”式的资源怪圈终将不复存在。

尽管煤炭行业2014年便全行业亏损,富源从上到下还是期待着行情复苏。

转型始终没落地

富源“陷入了‘资源怪圈’困境中”,这是富源县委书记唐开荣对眼下富源处境的总结。

“梳理富源经济发展轨迹不难发现,在富源除了传统农业而外,便是以煤炭为主导的工业,而在煤炭处于黄金十年时,所有的一切几乎都围绕着‘挖煤、卖煤’来展开,根本意义上就没有实现产业链的延长。”熟知富源经济的不愿具名人士指出。

据富源后所镇老牛场煤矿一号井矿长吴小达讲述,他所在煤矿无论是产量,还是利润已经大不如从前了。在价格一端,2014年便开始了价格倒挂,而在需求一端也处于无人问津的态势。“在2013年时,还有部分煤矿能够保本,但进入2014年便全行业亏损。”

尽管如此,富源从上到下还是期待着行情的复苏。

唐开荣在《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中提及“富源县经济社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之时,总共提及五个方面,其中有四点和煤炭相关:

“一是经济结构不合理。2014年三种产业结构比例为23.6:43.4:33,一产、二产比例过高,三产比例过低。三种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一产没有大而强的龙头企业,二产限于‘挖煤卖煤’的低端产业,三产缺乏现代、高端的服务业。

二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主要依赖于煤电产业,90%以上的财政收入来源于煤电,受煤炭市场持续低迷、煤矿整合停产关闭等因素影响,多数煤矿亏损,导致经济发展大幅下滑、陷入困境。

三是煤电产业发展困难重重。受产能过剩、内需不足等因素影响,煤炭量价齐跌,2012年全县煤炭产量2300万吨、产值近200亿元,2013年产量2146万吨、产值132亿元,2014年煤炭产量仅1026.6万吨、产值64.6亿元。

同时,受火电机组停机备用、水电机组满发的政策影响,火电指标不断压缩,产能利用率仅为33%,企业处于亏损状态。2012年发电136.6亿度、产值43.9亿元,2013年发电123亿度、产值35.7亿元,2014年发电98.5亿度、产值30.4亿元。

四是煤炭产业转型升级矛盾突出。按照省市要求,全县地方煤矿数将由145对调整优化为99对,关闭矿井46对,随着整合关闭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债权债务纠纷、矿村矛盾等还将进一步突显,任务十分艰巨。”

“实际上在煤炭还处于黄金时代,富源便开始提出了转型,但最终都没有实质性地落地,其主要原因便是煤炭在经济中占据着绝对垄断的地位,让‘挖煤卖煤’的经济模式得以持续。”上述熟知富源经济的不愿具名人士透露,“像眼下正在如火如荼推进的工业园区和北片区也就是最近两年才提出的。”

记者注意到:寄托着产业升级转型的富源县工业园区和承载着城市建设的富源县城北片区,眼下正在做着路网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尽管眼下的资金远没有煤矿处于黄金时代那么充分,但眼下富源建设的速度远远超过那些年。”上述熟知富源经济的不愿具名人士说。

原标题:煤炭行业“黄金10年”已过 富源如何“突破”“资源怪圈”困境(组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机组查看更多>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煤炭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