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输配电输变电工程评论正文

装备走出去 打造对外投资2.0时代

2015-08-19 13:48来源:《紫光阁》杂志关键词:装备制造成套设备产能合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适应外部需求创新合作新模式。中国和安哥拉“贷款—工程—石油”模式、中国和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一揽子”模式,都适应了对方经济发展阶段的特殊需要,能够实现互利共赢的结果。中国拉美产能“3×3”模式,则契合拉美国家需求,形成务实合作的路径。今后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推进装备和产能合作,依然要因地制宜、创新模式,务实推动双方经济发展。

优化产业链引领跨国产业体系。装备走出去是一项系统工程,而非仅仅局限于生产制造环节,需要推动包括金融、研发、销售、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在内的上下游产业的协同发展,建立跨国研发、生产和营销体系,形成资本、技术、质量、品牌、服务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提升我国产业和企业在全球和区域的产业配套能力、综合竞争力、价值链地位。

装备走出去要向发达市场寻求合作。近期我国装备和产能合作的重点任务是开拓拉美、非洲、亚洲等市场加快产能对外转移,但着眼中长期利益,装备走出去需要同欧美发达国家合作。一是瞄准国际装备制造技术前沿,投资并购战略性资产,获取智力资源,更好地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防止局部产业空洞化;二是开展与发达国家企业的合作,共同开拓第三国市场。这是提高我国产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必然选择。

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是关键。装备走出去是高水平的对外投资合作,相关企业应具备引领和驾驭跨国产业体系的能力,升级国际化战略系统,形成战略决策、战略实施和战略呼应的国际化体系,在更大范围整合资源、更深层次产业合作,以装备企业的转型升级推动我国工业实现转型升级,提高装备走出去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主动防范各类风险。装备走出去还需采取更有针对性的风险防范措施。一是以需求导向商业化原则防范市场风险;二是以分散股权化解大国地缘博弈导致的政治风险;三是以包容合作理念和属地化经营化解社会文化风险;四是发挥地方政府作用缓解内部竞争风险;五是提高外交保护和服务能力防范东道国政策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中国推进国际产能合作,不向国际市场输出落后产能,而是优势产能、有需求的产能;不向他国输出污染,而是要约束企业行为,做到守法经营,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不剥夺其他国家的发展机会,而是要属地化发展,与当地开展深入的产业合作,向当地提供资金、技术和人员培训,提升当地发展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推进国际产业合作,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参与跨国产业体系,有助于发挥各自优势,带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促进互利共赢、共同发展。(邢厚媛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原标题:装备走出去 打造对外投资2.0时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装备制造查看更多>成套设备查看更多>产能合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