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通信评论正文

没那么简单!如何正确理解“央企重组潮”(附历史路线图)

2015-11-11 09:28来源:国资报告关键词:央企重组电力央企中国电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详解:企业并购是资本扩张的重要手段。通过并购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是资本经营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实现资本的低成本、高效率扩张,形成强大规模效应的手段,这是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世界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重要特点。

任何企业要实现资本扩张,仅靠自己的力量,通过自身的积累是不行的。从企业由原始资本积累到自由竞争阶段,再由自由竞争阶段进入垄断阶段的过程来看,兼并与收购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兼并了几千家公司的大企业。

央企“做大”与兼并密切相关。2003年以来,在“三年成为行业前三名”的“军令状”下,央企对内对外的兼并之路可谓马不停蹄,同行业的横向兼并、价值链上下游的纵向兼并、多元化混合兼并、跨国合资并购等多头并举。

在国内,宝钢收获宁钢,中粮入主蒙牛,中国电子入主南京熊猫,西电入主宝光,中海油收购海化……

海外方面,中石化收购瑞士Addax石油公司;中航工业并购奥地利FACC公司、美国西锐公司100%的股权、美国大陆航空活塞发动机公司、耐世特汽车系统100%的股权等;中海油151亿美元成功收购尼克森;东风汽车公司2014年斥资8亿欧元认购PSA(标致雪铁龙)集团约14%股权;2015年,中国化工集团476亿元收购倍耐力,创央企最大海外收购。

兼并重组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因其过快、盲目带来了很多风险,留下了很多隐患。企业之所以要重组,是因为现有的肌体已经不够用或是不好用了,兼并如同西药,药效猛,见效快;而分立、收缩性的重组更像是中药,温而苦,见效慢,但长期看来,是治本之策。

有的央企此前过度扩张,曾一度登上世界500强,但很快,在行业整体下滑等多重因素影响下,企业急转直下,资金链断裂,濒临破产。负责人留下烂摊子,继任者必须采取收缩战术,而由于短时间内很难看到显著效果,继任者往往是吃力不讨好。

2010年以来,央企通过并购重组实现对外扩张的发展模式趋于理性,从做大到做优做强的思路转变,使得剥离重组、产权置换等减法重组模式越来越重要。而这些消息,因为其观感远不如兼并来的刺激,常常不被我们的“眼球”所重视,被淹没在新闻里。 

那么,央企重组做了哪些兼并之外的动作?“用好用活股票市场和产权市场”,难道不主要是为了推进央企强强联合吗?4不是。一直以来,央企对内的分立、剥离等“塑形式”的重组都在进行,且正在从注重规模扩张向注重质量效益转变。

详解:央企重组远不是兼并那么简单。就像是健身,人不仅要通过补充营养让自己壮实起来,也要配合有针对性的锻炼来塑形。企业也一样,要的是精壮,不是肥壮。再大的企业,如果只是一坨肥肉,肯定是跑不快的。

这些年来,央企通过整体上市或优质资产注入上市公司来优化资本结构,通过成立新公司、事业部改革进行资产和业务重组、专注主业,通过产权交易“清理包袱”,通过管理体制改革进行管理、人员的重组等等。其中,剥离、分立等“塑形式”的重组变得越来越重要。

国资委早在成立之初便强调,各中央企业要突出主业,抓紧研究企业间的非主营业务同业重组。

2009年,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工业集团重组长安汽车集团。这是首例央企汽车资产重组,也是国内最大的汽车业重组案例。它避免了各大汽车巨头之间的同业竞争,也为央企之间进行产权置换和剥离整合提供了经验。

2011年9月,国资委下发《关于中央企业国有产权置换有关事项的通知》,首次规范了央企之间以及央企与地方国企之间国有产权置换的操作原则和方式,让不同企业能够通过所持产权、资产进行交换,各取所需、做强主业。

2011年,时任国资委副主任的邵宁表示,中央企业要做好内部资源整合。并购重组不能只吃进,不消化,在并购的同时还要做好业务剥离,把有限资源集中发展优势业务。

此前,央企引发最大反响的一次业务重组应数非主业宾馆酒店和房地产业务的剥离重组。很多央企“退房”,选择的是在产权交易所挂牌转让的方式。邵宁当时表示,前几年做的剥离,主要是清理无效低效投资。今后,要逐渐将非主业、非战略性业务剥离出去,即使是盈利的业务,如果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也要坚决退出。

2015年4月,国资委副主任黄丹华在中央企业规划发展工作会议上提出,要更加注重调整布局结构。央企要坚持立足于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利用高新技术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产业整合和内部资源整合力度,剥离重组长期亏损业务和低效无效资产,稳妥化解产能过剩风险,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行业竞争力。

黄丹华在会上强调的“用好用活股票市场和产权市场”,其目的是“促进项目融资、孵化注资和产权流转”,既适用于合并收购,也适用于分立剥离。

强强联合“资格”:竞争对手国际化,产业有潜力

通过上面的介绍发现,央企历史上的强强联合少之又少,但这次大家都说“央企合并潮”要来了,很多消息真假难辨,有没有现成的理论,可以分析央企强强联合的可能性?5有。企业重组的动因,通常包括国家战略、产业结构调整等外因,以及企业自身产业链整合、国际化扩张等内因两方面。此次央企重组,恰逢国家战略、企业转型升级、国际化扩张等多重因素叠加,内外因又同时指向国际化。因此,分析此次央企强强联合的规律与逻辑便与国际化分不开。

详解:现在流行的逻辑是这样的:“南北车这样‘大块头’都能合并,还有什么不可能?”在这样的逻辑下,坊间关于央企强强联合的传言甚嚣尘上:中国石化与中国石油、中国中铁与中国铁建、中船工业与中船重工、中国电信与中国联通、宝钢与武钢、中国联通与中国电信等纷纷传出合并消息,惹得各大央企赶紧发布澄清公告否认传闻。中国石化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石化实说还自我调侃:过年被逼问结婚,一上班被逼问合户,还能愉快地玩耍吗。

原标题:没那么简单!如何正确理解“央企重组潮”(附历史路线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央企重组查看更多>电力央企查看更多>中国电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