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评论正文

【指路】我们真的不需要煤炭了吗?听听院士钱鸣怎么说

2015-11-17 08:28来源:中国能源报作者:武晓娟关键词:煤炭行业煤炭企业煤炭市场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钱鸣高:由于资源的有限性,煤炭开发都有一个进入和退出过程,而且周期长,难以适应市场经济消费的强烈波动。因资源开发而集结的城镇,像先进国家那样必须转变为经济优势,这样才有利于煤炭企业的退出。但我们国家的资源城市和资源大省并没有一套法规去实现。例如,山西省的资源优势就没有转变成经济优势。

行业的社会形象也是财富,但煤炭行业侵犯了社会荣誉,形成了“安全和管理差、技术水平低、资源回收率低、环境破坏严重”的行业社会形象。相当多的企业,尤其是乡镇煤矿,赢利的财富并没有用于解决行业科技和发展、生产地经济的难点上,被社会上认为他们是一群暴发户式的“煤老板”。

因此煤炭行业必须科学发展,在赢利的同时必须对相应的科技进行投入和发展地方经济,研究煤炭的经济规律,严格管理,尽量减少其负外部性。研究资源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煤炭开采和利用与环境协调的科学技术,这是值得煤炭科技经济和管理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煤炭为满足国家经济发展需要作出了巨大贡献,能源革命为何首先对准了煤炭行业?

钱鸣高:煤炭在满足国家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由于过度使用,超出环境容量,是国家能源规划中没有预料到的。随着经济总量不断提升,环境问题日益突显,此时必须首先解决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提出要在消费、供给、科技和体制上进行能源革命,是针对全社会的,而煤炭因其巨大产量与主体地位而首当其冲。

世界上主要工业国家由于过分使用煤炭,曾对环境造成过严重影响,广为人知的例子是伦敦雾霾事件。在发达国家煤炭都不是主体能源,例如美国就保持在10亿吨左右。同时,我国能源消耗强度极高但能源效率低,能源消耗强度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5倍。这和我国处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缺乏高科技产品有很大关系。

不能否认,目前我们对环境容量和资源经济研究不清,还不具备“科学消费”40亿吨煤炭相匹配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确实在有关科技和资源经济研究等方面存在问题,这也促使人们思索煤炭应该如何改革才能得到健康发展。

“限煤”、“去煤化”的声音越来越多,大有“革煤炭的命”之势,您认为煤炭行业应该如何发展?

钱鸣高:要革煤炭的命并不容易,因为中国已形成世界上独一无二的高度依赖煤炭的、规模宏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体系。

我国煤炭实际产能超过40亿吨,超过世界煤炭总产能的一半;燃煤机组装机容量接近8亿千瓦,煤电发电量占比高达3/4;煤炭占铁路货运量的40%以上。

另一方面,中国也已形成高度依赖高碳能源的利用体系。改变这种状态显然不可能一蹴而就,现有的能源生产和利用设施在未来一二十年内还将继续发挥作用。

北京在大力进行去煤化,但北京的办法并非所有地区能够学习,因此我们还必须攻克大规模使用化石能源却不影响环境的科学技术。根据2020年GDP较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若能源结构得不到大幅度调整,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又不能满足,煤炭消费量可能还会很大。必须加强煤炭科学消费的科技研究,否则问题仍得不到解决。即使新能源形成规模,我国国情决定了煤炭仍是数量巨大的重要能源,仍需整个行业为其科学开采和利用付出努力。

目前的事实是,如果煤炭不革命,社会就要革煤炭的命。首先,煤炭行业要提出思路,在行业得到共识,在科技方面形成与国家需求量的煤炭科学开采和利用相匹配的科技顶层设计,并在有条件的企业和高等院校成立高水平的研究机构。

2012年,我就在《中国能源报》呼吁,“应建立世界最强的煤炭研究机构”以适应煤炭在能源中的主体地位。在经济与管理上必须加强研究,煤炭企业进入与退出周期很长,当前要调整如此巨大的产能和潜在产能,如果得不到社会支持和政府的协调,很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平稳过渡。显然,煤炭在巨大消费量的前提下安全、绿色开采和科学利用等科学技术,以及资源经济的研究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您提到要建立高水平研究机构,应当如何构建?

钱鸣高:过去,煤炭系统科技的研究以采煤为主,而后到煤炭加工,到现在这个格局还没有太大变化,在煤炭利用方面煤炭系统并不占优势。关于资源经济与环境容量的研究还是空白,这种局面必须改变。

为使我国的煤炭工业得到健康发展,首先必须在科技建设上做好顶层设计。其次,为改变行业安全差、高污染的形象,必须在煤矿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加强研究,以问题为导向成立高水平的专门研究机构。矿工的劳动神圣而伟大,随着国家经济状况的改善,以人为本是必然的理念,煤炭开采应该从高危行业中消除。因此,必须建立高水平的矿井安全研究和评估机构,尽快使我国煤矿安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煤炭开采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容量等方面同样应该成立研究机构,这样才能保证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

另外,科技发展必须要有代表人物,需要在学术上有影响力的优秀的带头人,引领煤炭科技的发展。我们需要培养出与年产40亿吨煤炭相匹配人才和科技成果,使煤炭行业成为健康而又受尊重的行业。

原标题:【独家】我们真的不需要煤炭了吗?听听院士钱鸣高如何为煤炭指路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煤炭行业查看更多>煤炭企业查看更多>煤炭市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