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全文】甘肃十三五: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行动 着力打造清洁能源大基地

2015-12-03 10:4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十三五规划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和传承创新,实施一批历史重大人文古迹再现工程。加强甘肃历史文化的活化宣传和价值挖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提高城乡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创新,推动可持续发展。

(三)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统筹全省文化资源和各类生产要素,加快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区、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区、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建设。以重大文化项目和工程为支撑,加强文化资源优势转换,提升文化原创力和品牌影响力。加快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网络文化等文化产业发展,积极培育创意设计、动漫游戏等新文化业态,实施文化数字化服务工程,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支持鼓励省内骨干文化企业发展壮大,促进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坚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依托丰富的历史、人文、民族、自然等资源,大力发展古色、绿色、红色、特色等彩色旅游业,加快培育自驾、低空、户外、徒步等新型旅游业态。发展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培育体育运动市场。推广全民健身,增强人民体质。

八、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绿色富省绿色惠民

我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必须以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区为平台,以实施重大生态建设工程为抓手,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实现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

(一)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有度有序利用自然,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严格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界限,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根据区域功能定位,合理划定市州和县区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比例。推动重点开发区提高产业和人口聚集度。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完善空间规划体系。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基地、园区、产业链等为载体,加快技术进步和结构调整,推动建立循环型工业、农业、服务业体系。全面推行绿色制造,支持清洁生产,推进有色、钢铁、石化等传统产业绿色改造。提高非化石能源比重,发展以新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加强储能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分布式能源,推行节能低碳电力调度。主动控制碳排放,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制度,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减排行动,继续削减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产业化,大力发展再制造产业,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推广绿色建筑和建材。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和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推进生产系统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

(三)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资源。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以水定产、以水定城,编制节水规划,实施雨洪资源利用等工程,建设节水型社会。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降低工业用地比例,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严格控制农村集体用地规模。开展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创建活动。培养公民环境意识,倡导合理消费,管住公款消费,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

(四)加强环境保护与治理。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企业、公众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推进多污染物综合防治和环境治理,实行联防联控和流域共治,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计划。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运行。坚持城乡环境治理并重,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开展生态资产评估核算和生态补偿试点,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严格环保执法,落实环保信息公开制度,开展环保督查巡视,维护生态环境安全。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保护森林、河湖、湿地、草原、冰川,加强荒漠化和水土流失治理,提升生态系统稳定性。实施分区域综合治理,推进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强化江河源头和水源涵养区生态保护,加快实施祁连山、两江一水、渭河源、董志塬、关山等重点区域生态综合治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继续实施三北防护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全面禁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推进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大退牧还草力度。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加强各类自然保护区建设与管理,积极争取建设国家公园。加强水土保持和梯田建设。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序推进国有林场和国有林区改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