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甘肃加快火电及调峰电源建设:加快陇东大型坑口煤电群和煤电外送基地建设(全文)

2016-03-16 18:1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火电火电项目能源十三五规划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2.社区服务设施。以社区公共服务和商业服务设施为重点,加强社区诊所、社区服务站和服务中心、菜篮子和米袋子民生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社区超市、便利店等商业服务设施。力争2020年实现社区公共服务设施全覆盖。

3.村邮站。结合村卫生室、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等建设,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和拓展村邮站服务功能,发展票务代售、账户转付、小额存取等助农金融服务,以及公用事业费用代收代缴等服务。力争2020年基本实现“乡乡设所、村村通邮”。

第十三章促进区域联动协调发展

发挥区域综合优势,着力推动兰州新区和大兰州经济区率先突破发展,加快河西走廊经济区组团联盟发展,促进陇东南经济区整合协同发展,支持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培育区域发展增长极,拓展区域发展新空间。

第一节推动兰州新区和大兰州经济区率先突破发展

围绕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建设,突出兰州新区创新发展引领作用,以建设特色鲜明、功能齐全、产业集聚、服务配套、环境优良的现代化新区为目标,进一步加快兰州新区发展步伐,形成支撑全省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加快交通、水利、生态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公共服务体系。着力实施创新创业平台建设、科技创新引领、科技企业孵化培育、科技金融产业结合等工程,推动产业创新集聚发展,提升要素资源吸纳承载能力,努力将兰州新区建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循环经济集聚区,国家经济转型和承接东中部装备制造业转移先导区,“两型社会”和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生态建设和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实验区,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引领区和现代服务业扩展区,向西开放战略平台,沟通全省和西北地区重要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2020年,兰州新区城市人口规模超过30万人,生产总值达到400亿元左右。

发挥兰白核心区辐射带动作用,强化定西、临夏水土资源和环境容量保障支撑作用,统筹大兰州经济区(兰州、白银、定西、临夏、甘南)综合交通枢纽、产业、人口、生态等布局,推进城际综合快速路网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互联互通高效便捷的区域交通运输网络,支持兰州建设城市立体交通体系,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和改善人居环境。强化兰(州)—白(银)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优化空间开发结构和产业布局,推进兰州、白银国家级开发区和白银工业集中区建设,着力增强创新能力,提升国家重要的石油化工、有色冶金基地地位。提高定西中药材、马铃薯等特色优势资源精深加工水平,加快“药都”、“薯都”建设,壮大临夏绿色清真产业,加快民族用品、商贸物流产业发展,打造清真民族用品生产加工基地,突出甘南高原特色农畜产品和文化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促进资源整合、优势互补、联动发展,着力打造大兰州、大窗口、大商贸、大枢纽、大产业,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总部中心、铁陆航多式联运中心、东西方文化和民族文化交流人才培训中心、国际消费(高端消费回流)中心,使其成为向东承接产业转移、向西扩大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和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我国版图中轴线以西最大城市群,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合作和区域竞争。

第二节加快河西走廊经济区组团联盟发展

立足河西走廊资源禀赋和区位条件,强化交通枢纽和经济通道功能,优化整合城市资源等各类要素,培育支柱产业集群,加强联合协作和优势互补,推动组团联盟发展,形成引领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推动酒嘉一体化组团发展。突出新能源、装备制造、冶金、文化旅游区域首位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和新能源装备制造业,支持酒钢循环经济和产品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新能源调峰配套电源和外送通道建设,发展现代高载能产业,促进电力就地消纳,壮大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产业。依托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关城、酒泉航天城、锁阳城等国际旅游品牌,建设丝绸之路黄金旅游线目的地城市。加强疏勒河、讨赖河、党河源头生态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建设承接中东部产业转移和外来资源落地加工基地,打造支撑西陇海兰新经济带区域性中心城市、对外开放陆路口岸和国际空港、全国重要的新能源基地、电力外送基地。

加快张掖经济区建设。突出特色农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首位产业,加快发展高效节水、制种、畜牧等现代农业,大力发展新能源和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业,推动文化旅游体育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游宜商城市。着力实施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规划,加大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力度,建设丝绸之路西部国家创新型城市、国家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和大型制种基地、河西走廊经济区重要枢纽和生态文明先行区。

促进金武城乡融合和组团发展。发挥中心城市和大中型企业的带动作用,突出有色金属及深加工、化工、食品、新能源区域首位产业,加快新材料新技术研发和集约化生产,构建有色金属和新材料产业集群,提升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积极发展新能源、农产品精深加工、文化产业、生态旅游等特色产业,培育发展装备制造业。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和环境治理,合理开发和调配水资源,建设资源共享、产业融合、城乡统筹、生态共建的创新发展示范区,打造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新材料基地、新能源基地和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

加快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依托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突出经济转型发展和城市品质提升,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主导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国际空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探索文化与经济、社会、生态、旅游、科技融合的戈壁绿洲城市发展新模式,努力建设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生态文明和绿色循环示范区、新能源示范城市、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打造中国与丝绸之路沿线国家开展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窗口。

第三节促进陇东南经济区整合协同发展

以完善交通基础设施为先导,以资源为纽带,优化产业布局和分工协作,加快陕甘宁革命老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强化与成渝经济区合作,培育全省重要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地区和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增强天水带动区域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快建设天水区域性中心城市,积极推进天水与平庆、陇南组团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天水在关中—天水经济区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托区位、产业、科技、文化等综合优势,突出装备制造和电子电工电器、文化旅游、特色林果区域首位产业,提升区域性交通物流枢纽地位,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大景区建设,打造西部先进装备制造基地、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中国历史文化旅游名城、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强化平庆组团整合协同发展。深入实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加快南北能源通道建设,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和整合协同发展。突出煤电化、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区域首位产业,推动石油化工、煤化工、煤电冶一体化发展,壮大优质林果、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加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流域综合治理和生态修复。打造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区域性交通枢纽与物流集散中心、绿色生态农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红色文化旅游胜地、旅游养生基地,支撑全省发展和参与区域竞争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地区。

提升陇南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服务功能,发挥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关天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的通道作用,加强区域交流合作,融入长江经济带。以推进“两江一水”生态保护和综合治理为重点,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实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突出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区域首位产业,大力发展花椒、核桃、油橄榄等特色林果业和中药材,促进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和文化旅游产业加快发展,建设区域性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和绿色生态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有色金属资源开发加工基地。

第四节支持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加快发展

深入实施中央推进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意见、藏区“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国家支持临夏州加快小康社会建设若干意见,进一步落实我省支持临夏等地区和革命老区发展的意见以及推进全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实施意见,加快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发展步伐。

以建设“两个共同”示范区、生态文明示范区为目标,完善交通、水利、电力、信息和城镇等基础设施,着力改善民族地区发展基本条件。进一步实施游牧民定居工程和林区村民住房改造工程,加强生态保护和生态工程建设,实施农牧互补,推进解决草原超载过牧问题。稳步壮大以清真食品、畜牧业、民族特需商品为主的特色优势产业,建设面向中西亚、东南亚的清真食品和民族用品生产加工基地,促进自然景观和民俗文化旅游业发展,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深入实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兴边富民行动。加快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水平,提升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

加快实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以建设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现代旱作农业示范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区为重点,加快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提高石油天然气开发利用水平、推进煤化工产业发展、加快电力能源通道建设,打造国家级传统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继续推进以流域治理、退耕还林等为主的生态建设,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壮大文化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发展多元特色产业。稳步提升教育文化、医疗卫生、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实现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专栏14:加大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发展支持力度1.支持甘南等藏族地区加快发展。落实中央藏区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方案,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提升医疗卫生水平,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兰州至合作铁路、西宁经合作至成都铁路、青走道水库等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和旅游业。

2.支持临夏等民族地区加快发展。落实国家支持临夏等三个民族自治州加快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若干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实施意见,提高教育、卫生、文化和社会保障能力,加快临夏双城至达里加(甘青界)高速公路等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文化旅游发展。大力发展绿色清真产业,建设清真食品和民族特需用品生产加工基地。

3.支持庆阳等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深入实施《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推进重大干线铁路、公路和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进程,实施流域生态综合治理。稳步推进华亭、平东等四大煤田和平凉、庆阳油气开发建设,建设陇东国家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煤电外送基地。

第十四章推进主体功能区建设

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形成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空间开发新格局。

第一节优化空间开发格局

突出主体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规范开发秩序,提高开发效率,着力构建“一横两纵六区”为主体的城市化发展、“一带三区”为主体的农业发展、“三屏四区”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三大战略格局。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完善产业政策,重点生态功能区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引导限制开发区和禁止开发区内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产业向重点开发区域转移,鼓励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建立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现代产业体系。加大对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依法对禁止开发区域进行强制性保护,争取国家公园体制试点。

第二节落实市县主体功能定位

发挥市县政府主体作用,制定本地区主体功能定位和具体空间落地实施方案。改革创新市县规划体制,推进“多规合一”,建立定位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空间规划体系,“一张蓝图”干到底。合理划定城镇、农业、生态三类空间比例,城镇空间占比要按照重点开发区域、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依次递减,农产品主产区市县的农业空间占比要高于50%,重点生态功能区市县的生态空间占比要高于50%。严格控制城镇开发强度,促进存量空间优化调整,提升单位国土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率。实行基本农田按禁止开发区域管制制度。加强林地、草地、河流、湿地等生态空间的保护和修复,提升生态产品服务功能。推进甘南、张掖国家主体功能区示范试点。以市县级行政区为单元,建立由空间规划、用途管制、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差异化绩效考核等构成的空间治理体系。

第三节完善绩效评价和衔接机制

按照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差别化的考核制度,禁止开发区域、限制开发区域取消生产总值考核,推动各地区依据主体功能定位发展。对重点开发区域,综合评价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质量效益、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吸纳人口等。对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发展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对禁止开发区域,全面评价自然文化资源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情况。发挥主体功能区规划在国土空间开发方面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作用,做好专项规划、重大项目布局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协调,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的跟踪评估。

第六篇建设文化强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平台,按照“一带三区十三板块”的总体布局,坚持保护祖业、推动事业、发展产业并举,加快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火电查看更多>火电项目查看更多>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