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陕西西安印发十三五规划:建设超洁净燃煤热电联产机组 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文)

2016-03-23 11:48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热电联产电力十三五规划陕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增进国际交流合作。加快西安欧亚经济综合园区、中俄丝绸之路创新园、中以创新示范园、中韩产业园、西安丝路国际会展中心等合作平台建设。进一步提升欧亚经济论坛的国际影响力,扩大丝绸之路经济带城市圆桌会、中国国际通航大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西安领事馆区建设,争取上合组织成员国及丝路沿线其他国家在西安设立领事馆、贸易代表处、代办处,推进西安在丝绸之路沿线重要节点城市设立办事机构。依托欧亚经济论坛,争取上合组织大学中国(西安)校区落户,建设汉诺威国际学校等特色鲜明的国际学校,推动国际间留学培训。

第二十三章 优化国际化营商环境

创新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创新内陆地区开放合作的新体制、新模式、新路径,主动引入国际标准、国际规则、国际标识,重点在贸易便利化、投资自由化、行政体制创新、科技体制创新、金融制度创新、服务业扩大开放、完善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快探索,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立。推动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外资管理模式,完善法制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推行行政审批标准化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平台,建立一口受理、同步审批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营造更加高效便利的商贸环境。

提升涉外公共服务水平。争取开辟涉外企业员工出入境证件办理绿色通道,为外籍双高人才提供出入境居留便利。深入实施外籍人士“家在西安”工程,强化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医院、教育等基础设施的国际化服务能力,建设完善国际社区、国际学校、国际医院等涉外服务设施,不断规范政府外文网站和公共设施外文说明。丰富外籍人士业余生活,提升外籍人士在西安居家、休闲、创业、社交环境质量,吸引更多的外籍人士来西安置业创业、居住生活。

营造国际化的城市氛围。增强城市的包容性,强化合约精神、法治观念和商业信用意识,营造开放、包容、对外友好的社会氛围。深化同现有国际友好城市及友好交流城市的交流合作,争取国际友好城市及友好交流城市达到32个。举办各类国际活动,丰富交流内容,拓宽合作领域。吸引和集聚各类国际组织地区总部和分支机构,争取更多国际商会、协会和国际经贸促进机构落户西安。推行国际规则,使城市的经济、社会、文化、行政等各项活动的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调控机制、运行方式等与国际通行惯例相协调、兼容和对接,做到管理法制化、服务规范化、环境国际化。

第六篇 优化发展新格局 提升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坚持绿色发展与特色保护相结合的城市发展理念,秉承高端化的城市业态、特色化的城市形态、现代化的城市文态、优美化的城市生态“四态合一”的规划理念,在省市共建大西安的总体格局下,进一步优化城镇格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面提升城市内在品质,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建设华夏人文之都、美丽山水之城,打造“魅力古城,品质西安”。

第二十四章 完善城市空间发展布局

构建城镇新格局。按照“城市空间疏密有度、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舒适、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的理念,不断完善城市空间发展布局。按照“一轴双城”的思路,实施北跨渭河发展战略,以渭河贯穿东西为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打造渭河生态带、景观带和沿渭河高端产业带,形成城市新亮点;加快渭河以南中心城区国际化进程,疏散非中心城区功能,提升中心城区形象品位;稳步推进渭河以北大西安渭北新城建设,力争用5至10年时间,在渭北建设产城融合、宜居宜业的现代新城;提升阎良、临潼和户县三个副中心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完善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五个城市组团功能,加快建设60个重点特色小城镇。形成一轴双城、3个副中心城市、5个城市组团和60个重点特色小城镇构成的“123560”城镇体系新格局。

建设国际水准中心城区。适时启动调整行政区划,优化提升中心城区功能,控制中心城区规模,按国际化大都市标准建设中心城区。实施中心城区转型发展计划和古城复兴计划,弱化城墙内行政功能,强化文化、旅游、金融、娱乐功能,加快回坊改造提升,恢复历史文化古城风貌。加快推进幸福路、纺织城、大兴新区、土门、徐家湾、雁南、东关等城市片区改造,打造集商贸、文化、旅游、居住为一体的城市片区改造新亮点。塑造现代时尚与历史人文相融合的古都新风貌,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环境优美、出行方便、设施完善的国际化大都市核心区。

建设渭北新城。按照省市共建大西安和打造关中城市群核心区的目标,遵循“产业高端、资源集约、绿色环保”开发理念,实施“各组团引领、大项目支撑、规模化配套、园区化承载、集群化推进”战略,坚持完善城市功能与发展重点产业并重,打造阎良产城融合示范区。重点发展汽车、航空、轨道交通、能源装备、新材料、通用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业和旅游、文化、物流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培育若干规模和水平居世界前列的先进制造业集群以及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将渭北新城建设成配套齐全、功能完善、交通便捷、产城融合、宜居宜业,与中心城区和富阎板块(含富平、阎良、三原及高陵、临潼部分区域)互联互通、功能互补的现代新城。

建设现代化副中心城市。提高阎良、临潼、户县三个副中心城市规划等级和水平,明晰副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科学规划建设规模,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加快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在三个副中心规划布局一批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项目,大幅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推进配套新型社区、商业综合体建设,承接中心城区人口、功能的疏解和产业转移,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协调发展。

建设功能完善城市组团。充分发挥周至、蓝田、高陵、常宁、洪庆等5个城市组团的特色优势,形成“包围城市、优势互补、特色鲜明、组团共进”的产业体系。以调整优化城市服务设施布局为手段,完善城市组团功能,提升5个城市组团生产要素的市场化配置集聚能力,突出区域特色,引导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产业发达、生态优美的城市组团。

建设特色小城镇。按照“以人为本,突出特色,政府主导,分级分类,有序推进”的原则,根据区位交通条件、资源禀赋状况、人口分布特点以及特色产业基础等因素,规划建设60个特色小城镇,完善基础设施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和承载力,以优美环境和优质的公共服务,引导城区人口向特色小城镇合理流动。

第二十五章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大力实施新型城镇化推进计划。按照“以人为本、四化同步、集约高效、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原则,落实西安新型城镇化建设规划。探索因地制宜的新型城镇化路径,统筹公共资源配置,形成结构合理、产业突出、生态优良、设施完善、服务均等、特色互补、持续发展的一体化城镇体系。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登记制度,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按照尊重意愿、自主选择的原则,以农业转移人口和随迁家属、城中村和棚户区人口为重点,全面放开副中心城市、城市组团和建制镇落户限制,推进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在城镇居住落户。城六区加快城中村改造,提高城中村居民生活保障水平,郊区县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城镇化。

推进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加大对副中心城市、城市组团和建制镇的财政、金融、用地等支持力度,优化公共资源配置,为落户人口就业定居提供更好条件。积极推进城镇就业、义务教育、医疗卫生、基本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由对本地户籍人口提供向对常住人口提供转变。探索将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和住房公积金制度。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健全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根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性质,明确成本承担主体和部门责任。政府主要制定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施细则,出台落户标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承担相应的财政支出。企业要落实农民工与城镇职工同工同酬制度,加大职工技能培训投入,依法为农民工缴纳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费用。农民工要积极参加城镇社会保险,参加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和发展能力。

开展新型城镇化试点。积极推进高陵、阎良等国家级、省级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工作。在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创新,在产业特色化发展、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及成本分担机制、土地流转、投融资改革、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打造西安新型城镇化引领示范区。

第二十六章 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构建大西安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布局国家级、区域级、都市级等三级综合枢纽,铁路、公路、航空、城市交通等四张交通网络,综合交通云计算、综合交通协同管理、综合交通结算支付、公众信息服务、物流信息服务等五个服务平台,形成“345”立体综合交通发展体系,实现高铁通市、高速通县、油路通村。

建设三级综合枢纽。以“面向全国、辐射国际”为目标布局国家级枢纽,构建丝路大通道,提升立体交通国际开放度。国家级客运枢纽包括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站、西安北站、西安南站、阿房宫站;国家级综合货运枢纽包括国际港务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以“面向全省、连接周边”为目标布局区域级枢纽,完善西安城东、航天城等区域级客运枢纽,新丰、引镇等区域级货运枢纽,提升对全省和周边区域的辐射带动能力。以“面向都市、服务组团”为目标布局都市级枢纽,提高内部交通的可靠性和便捷性。

打造区域铁路运输中心。按照3小时到达周边城市群、4—6小时到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为目标,构建快速便捷的高速铁路网。加快西安地区客运专线建设,重点建设西安至成都、银川等客运专线,推进西安到武汉、西安到重庆、包头经西安到海口等客运专线建设项目,进一步扩大高铁覆盖面,形成西安与外部交流的快速客运通道。加快以西安为中心的城际铁路建设,通过提高城际铁路联通能力增强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间的合作。开工建设西安至阎良等3个副中心的轨道交通,加快建设西安北客站至机场城际轨道交通项目,争取在2019年正式投入运营,推进重点开发区域间的城际干线建设。

建设公路路网重要枢纽。在现有以西安绕城高速为核心的放射状路网基础上,扩大覆盖范围,形成环绕大西安都市区的新环线。改扩建高速和国省干线公路,完善高等级公路网,实施西咸南环线、西汉高速(河池寨至涝峪口段)和西禹高速(西安段)改扩建工程;实施国道210、211、312、344一级公路改建项目,续建国道310、108一级公路改建工程,新改建国省道300公里,实现国省道过境连通。进一步提升农村公路等级,新改建主要县道300公里实现二级化,改造乡道500公里实现三级化,村道硬化2000公里,提高行政村通车率。

构建航空开放门户。按照“港韩加密、丝路连通、周边成网、洲际突破”的原则,继续拓展国际航线。到2020年,形成连通国内外120多个城市250多条航线网络,其中国际(地区)航线50条,年航空旅客和货邮吞吐量分别达到5000万人次和30万吨,初步形成集运输、观光、预警救灾、空中救护多功能为一体的航空运输体系。依托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和西安国际港务区,促进空港、陆港“双港”联动,构建内陆开发开放国际门户。

建设市域轨道交通网络。拉长轨道交通线网,以轨道交通布局引领城市组团式发展。“十三五”期间,开通运营地铁一号线二期、三号线一期、四号线、五号线一期及六号线一期5条线路,开工建设九号线(临潼线)和六号线二期,力争开工建设七号线、八号线(环线)、十号线和十四号线,轨道交通基本实现成网运营。

建设市域快速路网。建设阎良区快速通道工程、西户快速通道工程、凤凰大道接市区道路工程三条快速通道。按照“半小时出城、1小时出市”的标准,加快建成西咸南环线高速公路,规划建设太白路、朱宏路和二环路全程高架工程,建设连通二环三环绕城快速路系统。实施一批城市快速路建设项目,建设提升一批对外高速公路连接线及外围组团联络通道,建设提升三环路快速提升改造项目。加快打通市内断头路,优化解决一百多个堵点。

搭建智能交通管理平台。按照“平安交通、绿色交通、智慧交通”的发展理念,围绕服务社会大众,打造综合交通五大智能化信息平台。建立综合交通信息智能云计算中心,形成综合交通地理信息“一张图”,构建交通行业通信“一张网”,推行行业信息系统安全认证“一把锁”,实现基础数据共用、关联数据交换共享。建设综合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实现运行监测、指挥调度、应急处置等跨方式、跨地域、跨行业多级联动。建设综合交通支付结算平台,整合城市综合交通一卡通系统,实现跨交通方式间支付结算。整合各类交通方式的信息资源,建设综合的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以铁路网、公路网、航空网以及邮政货运信息为基础,建设完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货物运输组织高效,衔接便捷。

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公交都市”示范城市。以方便广大市民出行为方向,推进出租车行业市场化改革,调整出租车和专车利益格局,适时研究出台专车管理办法。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大容量公共交通,提高公共交通分担率。加强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都市新能源汽车租赁服务,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建立自行车道、步道、绿道等城市慢行系统,加强城市停车设施规划建设,完善城市静态交通系统建设。实现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地面交通为主体、微型交通和慢行交通为延伸的市域公共交通体系。

第二十七章 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加强地下空间综合开发利用。加大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力度,与地上空间开发相结合,建设功能协调、安全便捷的地下空间综合利用体系。积极申请国家海绵城市试点,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区域综合改造、人防工程、地铁建设、城市线网落地等工程,建设约220公里地下综合管廊,提高市政管网的运行质量与管理效率,增强城市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地下通道、地下停车场等地下交通设施建设,有效改善交通出行条件。加强与轨道交通站点的衔接,建设地下公共服务和商业设施。

完善智慧西安信息基础设施。推进“智慧西安”建设,建设高速、移动、安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全光纤网络城市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布局,推动光纤到户,基本实现WIFI全覆盖,提升移动宽带速率,建设“宽带西安”。建设西安国家下一代互联网(IPV6)示范城市和信息惠民城市,加快接入网、城域网、无线宽带网、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等基础设施的升级改造,全面提升用户普及率和网络接入覆盖率。

强化能源供应保障。推进110KV、330KV、750KV电网改造及建设工程,形成网架坚强、容量充裕、调动灵活,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现代都市电网体系;重点推进建设第二气源、外环高压管道、城市输配管网完善工程、关中环线第三门站、LNG应急调峰站、LNG/CNG加气站、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国际港务区、西安北客站、航天基地等分布式能源站。建设超洁净燃煤热电联产机组、洁净煤热水锅炉、朝阳门供热站改扩建项目,实施周至县集中供热、临潼区集中供热项目。

加大给排水系统建设。加强水资源保护,优化完善城市给水管网设施,形成多源联网、安全可靠的给水系统,加快构建黑河水库、李家河水库、引汉济渭、泾河引水等地表供水为主,地下水源供水为辅,沿山峪口河流有效补充的城市供水新格局。加快中心城区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和雨污分流管道改造及环卫公共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扩建、新建污水处理厂20座,新增污水处理能力128.6万吨/日。新建污泥无害化处置厂6座,日处理能力1500吨。新建再生水利用管道88.6公里,日增再生水利用量10万吨。

提升垃圾处理能力。建设10座餐厨垃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处理厂,建成2—4个垃圾焚烧发电厂,新增餐厨垃圾日处理能力2000吨,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8000吨,建筑垃圾日处理能力600万吨。

第七篇 着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弘扬城市文化新风尚

传承中华文化基因,着力推动精神文明建设,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巩固和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打造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名城。

第二十八章 提升市民道德文化素养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和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的全过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加强社风、民风建设,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做好修史修志、家训校训、乡贤文化的研究推广,组织开展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活动。实施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工程、秦腔艺术振兴工程,深入开展“尚德西安”、“诚信西安”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建立典型评选表彰机制。出台《西安市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典型奖励办法》,积极开展文明区县、文明镇(街办)村(社区)、文明单位及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文明青年、见义勇为等先进典型评选、奖励和宣传工作,营造崇尚先进、学习楷模的良好社会氛围,发挥先进典型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中的激励作用。

原标题:拆改燃煤锅炉1243台 建设超洁净燃煤热电联产机组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电联产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陕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