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浙江温州十三五规划:加强热电联产等改造 大力推进核能、风能、水能等建设(文)

2016-03-25 10:3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温州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促进经济社会绿色低碳发展

强化节能减排降碳。坚持总量和质量双控,继续实行污染减排刚性约束,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及氮氧化物等总量控制指标全面完成省下达目标。科学确定质量目标与区域总量控制要求的关联关系,增设特征性污染物总量控制因子。大力推进污染源头控制,加大工业减排力度,促进工业企业全面达标排放,加快实施生活、农业、交通源污染综合整治。加强工业锅炉节能改造和更新、余热余压回收利用、热电联产、系统能源优化等节能技术改造,推进工业、建筑、交通和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以提高单位投入产出的附加值为核心,推进传统产业价值链升级,大力培育低碳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温州特色的低碳产业体系。

加强资源集约利用。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控制用水总量,考核用水效率,强化水资源管理和有偿使用,提高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全面推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合理划定和严格落实城市开发边界、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三条红线”,促进用地合理布局;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深化“空间换地”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积极开发利用地下空间。推进各领域节材工作,加强原材料消耗管理,加大替代性材料、可再生材料的推广力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加强废弃物的综合利用。鼓励发展再制造和再利用产业,加大公交等领域生物柴油使用力度,规范建设苍南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试点基地,培育一批再生资源回收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工程和再生资源龙头企业。鼓励和支持企业、园区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继续推进省级以上园区循环化改造。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加快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建设,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消费模式。通过打造低碳交通、推广低碳建筑、创建低碳社区等工程,鼓励市民绿色消费,在全社会推进节约环保行动,逐步创建产品供给、市场流通、消费行为全过程的绿色低碳方式。积极开展低碳生活主题宣传活动和低碳示范工程,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环境教育和培训体系,提高环境宣传教育效果。

打造“家门口”绿色空间。拓展城市立体绿化空间,建设沿交通道路、沿河道、环城镇、环村庄的生态绿廊,积极规划新建一批形象鲜明、功能多样、文绿相融的城市公园、绿化小品;突出两路两侧绿化美化和林相改造,精心打造一批环境优美的亮点示范路;利用空地、边角地开展绿化改造,见缝插绿、见土补绿,结合文化创意设计实施垂直绿化、墙体绿化,提升城市形象。推进专业化、规模化管理运作,完善绿化养护管理体制。到2020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5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42%。

第三节 严格实施生态保护

构筑城乡生态安全格局。积极推进全市生态文明建设,重点构建“三区三廊八核一带”的生态安全格局。加强温中平原生态区、温西山地生态区、温东海洋岛屿生态区三个生态功能片区建设,打造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生态廊道,建设温州生态园(大罗山、三垟湿地)、林垟湿地、苍南水乡湿地、洞头南北爿山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乐清西门岛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瑞安铜盘岛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南麂列岛国家级海洋自然保护区、苍南七星列岛省级海洋特别保护区等八处重要保护区和生态功能区,推进滨海生态防护带建设。加强乌岩岭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深入实施西部生态产业带发展规划,构建保护与利用结合、优势与功能互补的新兴生态格局。

加强重要生态功能区域保护。加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及海洋自然保护区、海洋特别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严格监管开发、建设、保护和利用等各环节。加强重要湿地的保护、治理和修复,建立健全湿地保护管理机制,遏制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加强水源保护区环境管理,确保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稳定达标。加强生态公益林、重点防护林建设,加快建设森林生态屏障,林木积蓄量达3400万立方米,覆盖率达62%以上。深入实施海洋污染整治,落实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推进“浙南鱼仓”修复,强化对海洋生物和景观的保护。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完善环境保护区域协调和跨区域综合治理机制,积极探索建立区域性治理项目的责任共担、利益共享制度。健全环境要素市场化配置机制,完善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积极开展用能量(权)、碳排放权及水权交易,推进泰顺县要素生态化配置综合改革。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完善“工业飞地”、区域协作、市场化补偿等多渠道补偿方式。深化国家海洋生态红线制度、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等建设。强化环境执法监管,落实环保监测监察执法制度改革,执行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制度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度,完善反映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区域发展绩效考核评价体系。

第八章 构建对外开放引领发展新优势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施更加主动的国际化发展和区域合作战略,谋划高能级开放合作平台,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提高国际化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争创开放新红利。

第一节 积极对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打造“海上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城市。推进对外开放通道建设,完善对外交通骨干网、支线网和场站网的对接。加快温州港口岸扩大开放,优化提升查验配套设施,争取纳入全省海铁、江海等多式联运体系,形成乐清湾、大小门、状元岙分工合理、功能互补的综合性港区。推动现代航运服务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加强海运航线开拓、腹地扩张等港口运营战略合作,吸引国际航运机构在温州开设分支机构、拓展业务,争取开辟近远洋货运航线3条以上。打造现代化国际航空港,完善国际(地区)航线网络,加密对台、对韩航班,努力开通与亚洲地区的正班直航及欧美地区的国际经停航班,到2020年,航空旅客吞吐量达1200万人次,其中国际(地区)旅客吞吐量达60万人次。加快建设空港物流园区,积极拓展国际货邮业务。努力争取港澳“自由行”获批和旅客入境签注政策支持,提高国际(地区)及中转旅客比例。

加快口岸开放平台建设。提升保税物流中心(B型)运作实效,优化整合保税物流业务,引导在外开展保税物流业务的温州企业回流,推动与航空、海运、公路、铁路实现“区港联动”。统筹推进保税物流中心信息化系统、跨境电商通关服务管理平台建设,搭建统一的口岸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争取申报获批并加快推进综合保税区建设,打造集保税物流、保税加工、保税服务、保税贸易等功能于一体的海关特殊监管区。

促进境外园区发展。加强温州本土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提升俄罗斯乌苏里斯克经贸合作区、越南龙江工业园、乌兹别克斯坦鹏盛工业园、塞尔维亚商贸物流园等境外园区发展水平,推动创建国家级经贸合作区,新建3个以上高起点、高标准的境外园区。大力发展以海外温商营销网络为重点的境外营销和服务网络,支持境外商品市场创建跨境电商海外仓,支持具备物流优势境外商品市场转型创建商贸物流园区,新增境外营销机构50个。支持温州劳动密集型产业、高耗能行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

原标题:加快燃气管道建设与改造大力推进核能、风能、太阳能、水能等清洁能源发电设施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温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