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评论正文

深度|中国东北经济的衰落:给政策?给钱?还是给干部?

2016-03-31 09:50来源:经济观察报作者:宋馥李关键词:电力装备东北振兴煤炭行业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以技术创新来盘活和优化制造业存量,首要的要素就是引进人才,或激发科研人员的创造力。在这一领域,东北的制造业国企还存在需要克服的体制障碍。近两年,有两位总设计师先后从北方重工离职,他们是研发队伍的“挑头人”,这种顶尖人才的流失,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影响很大。

在中国南方的民营企业,对人才普遍实行了“知识私有化、成果商品化、终生受益制、产权资本化”的全新机制,在科技成果转让后既可以获得一次性奖励,又可以在产品生命周期内终生受益,以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可这种灵活、市场化的机制,在东北的国企还鲜有成功的尝试,国企科技人员的发明创作都是职务成果,所有的知识产权都归国家所有,科技人员顶多在收入上再拿个奖金。

要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必须率先打破阻碍人才创新的体制藩篱。在这些方面,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有关试点政策已经在科技成果处置权、收益权、股权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成功的试验。

东北要做的,就是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将这些成功经验引入东北。当然,这些经验看似简单复制,实则是系统工程,需要有敢闯敢为之人,直面体制机制的障碍,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

人的思想意识不可能说变就变。地方政府要做出表率,必须发挥超前引领的作用,把近些年中国其他地区先进的制度引入进来,诸如引入股权投资者、引入了新的管理方式、鼓励企业通过各种渠道上市等等。只有用新的经济要素做增量,才有可能更本性地逐步改变旧体制。

东北的产业结构和在中国的区位和地位,与鲁尔和匹兹堡有颇多相似之处。东北地区的转型发展,当然也不能跳脱开这样的发展规律,即循着“再工业化”或“新工业化”的历史周期,寻找再次崛起的契机。

中国体量巨大的经济以及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正在为中国制造业创造全球市场空间。自世界性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制造业已再次成为各国竞争的焦点。传统制造业正在从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产业形态等方面发生着深刻变革。而为了赢得制造业竞争新优势,无论是传统的制造业强国还是制造业大国,都面临着新一轮制造业革命。

这是一次“再工业化”的历史档口,在这个档口期,东北需要摆脱传统的“路径依赖”,优化存量,用好增量,还有体制机制上的重建,观念上的更新。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

原标题:东北咋整:给政策?给钱?还是给干部?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装备查看更多>东北振兴查看更多>煤炭行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