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江苏十三五规划:苏南等地不再新建燃煤发电项目 优先发展热电联产(全文)

2016-03-31 15:0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江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11 全民创业工程

创业政策拓展行动:在工商登记、财税金融、网络创业等方面给予扶持。实行创业培(实)训补贴、一次性创业补贴、创业场地租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创业带动就业补贴、失业人员创业就业补贴、社会保险补贴政策。

创业能力提升行动:将创业精神培育和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每年创业培训10万人,培训合格率、培训后成功创业率分别达90%和50%以上。

创业载体建设行动:省辖市均达到国家创业型城市标准,40%的县(市)成为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城市。新建省级创业示范基地200个,建成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园80家,各类创业载体达到1000家以上。

创业服务优化行动:建设创业云服务平台,推动公共创业服务全覆盖,举办创业大赛等活动,做好创业企业用工服务,打造“创业江苏”品牌。

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遴选扶持2500个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引领大学生创业7.5万人。

农村创业富民计划:扶持农村劳动力创业15万人。

城镇失业人员创业促进计划:扶持城镇失业人员创业27.5万人。

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计划:资助1000名留学回国人员创新创业。

统筹重点群体就业。深入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和创业引领“两大计划”,鼓励毕业生到城乡基层、苏北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创业,确保高校毕业生年末总体就业率稳定在90%以上。建立健全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制度,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返乡创业和有序就地转移,力争转移比例超过75%。加强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落实企业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等政策,规范公益性岗位开发和管理,确保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家庭动态为零。统筹做好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失业人员再就业和退役军人就业工作。

健全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深化人力资源市场体制改革,实行公共服务与经营性服务分离,打造一批知名的人力资源服务品牌。完善城乡一体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网络,推进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加快“互联网+”与就业服务融合,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推进基层公共就业服务内容项目化、目录化和标准化。完善就业失业统计指标体系。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完善劳动者权益保障、劳动关系协调和矛盾调处机制,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提高中小微企业以及农民工、劳务派遣工等群体的劳动合同签订率,完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制度,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畅通维权绿色通道,依法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

第二节 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深化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提升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一体化水平。完善全民医保体系,整合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完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将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要求,强化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逐步实现大病保险市级统筹。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坚持精算平衡,完善筹资机制,扩大筹资渠道,划拨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探索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措施,实现长期平稳运行。健全社会保险基金监督体系。

推进社会保障全民覆盖。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重点推进灵活就业人员、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纳入相应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推进被征地农民刚性进保,基本实现法定人员全覆盖。积极推动建筑等高风险企业职工参加工伤保险,继续通过政府补贴、公益捐助、慈善帮扶等方式,帮助重点优抚对象、残疾人和各类困难群体参保。适应人口流动趋势,以基本养老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为重点,健全城乡衔接和区域转接机制。加强信息化建设,提升参保人员异地转移、异地就医、异地退管等业务办理水平,拓展社会保障卡应用,持卡率达90%以上。

专栏12 全民参保计划

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依法开展社会保险信息登记,建设全民参保登记数据库。

社会保险参保扩面行动:加强政策宣传和执法检查,建立健全助保机制,实现法定人员应保尽保。

金保二期工程:建立省集中的社会保障卡基础数据库和业务资源信息库,打造一体化的人社业务系统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决策指挥平台、数据中心平台。

社保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完善“15分钟人社基本公共服务圈”,60%的地区实现社会保险“一窗式”经办,建成社会保险服务标准化先行城市20个。

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保险待遇确定机制,引导参保人员通过多缴费、长缴费提高保障水平。坚持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建立统筹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正常调整机制,实现待遇水平持续合理增长。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探索制定职工退休人员医保缴费参保政策,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改进个人账户,开展门诊费用统筹,城镇职工医保、城乡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稳定在80%、75%左右。建立健全工伤预防、康复与补偿相结合的现代工伤保险制度,稳步提高定期待遇。增强失业保险保生活、防失业、促就业功能。统筹城乡育龄妇女生育保障政策。全面实施职业年金制度,扩大企业年金覆盖面,促进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发展,鼓励发展补充医疗保险和商业健康保险,鼓励商业保险机构参与医保经办。

健全社会救助优抚体系。统筹社会保险与社会救助制度,构建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受灾人员救助为基本,医疗、教育、住房、就业救助和临时救助等专项救助衔接配套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健全“救急难”工作机制。支持有条件地区探索低保标准与人均消费支出挂钩,推动苏南以市为单位、苏中苏北以县为单位全面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一体化,加强各项社会救助制度统筹衔接,切实解决好“支出型”贫困。发挥红十字会、慈善会、基金会等示范作用,促进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功能互补,完善鼓励回馈社会、扶贫济困的税收政策。统筹推进优抚、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福利事业发展,建设绿色殡葬服务体系,推动福利服务范围逐步向社会公众拓展,打造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试验区。增强拥军优属意识,健全抚恤补助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优抚对象医疗、住房等补助保障制度。

第三节 完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统筹住房发展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构建以政府为主提供基本保障、以市场为主满足多层次需求的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全面实现廉租住房和公共租赁住房统筹建设、并轨运行,确保城镇常住人口住房保障应保尽保。大力推进实施货币化住房保障,合理确定保障对象和标准规模,完善共有产权模式,优化产权分配和上市利益调节机制。健全规范保障性住房管理、分配和准入退出机制,全面推进信息共享公开,住房保障管理服务网络健全率达95%以上。积极推进不动产统一登记。

统筹保障性住房建设和运营。优化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着重通过社会化收储、发放货币补贴、直接收购等方式拓展保障性住房筹集渠道,逐步从实物保障为主向建设和补贴租赁并举转变。围绕促进居民便捷出行和方便生活,合理规划保障性住房项目选址,完善配套设施,实现工程建设质量和运营服务水平同步提升。鼓励保障性住房和商品住房混合建设,推动社区融合。科学规划、分步推进城镇棚户区改造,稳步实施城中村改造,加快老旧小区更新提升,提高住宅成品装修和绿色建造水平,推进物业管理标准化。

第二十三章 推进教育和医疗卫生体系现代化

回应人民关切,顺应群众期盼,扎实推进教育现代化和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全面提高供给能力和公平共享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发展优质普惠学前教育,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面,实现适龄幼儿就近入园。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合理调整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消除大班额现象。促进普通高中教育特色多样发展,不断扩大优质资源总量。创新发展职业教育,统筹推进校企、产教深度融合,不断增强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的契合性,保持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规模大体相当,支持常州建设国家现代职业教育示范区。推动高等教育分类发展,支持一流大学、高水平大学、特色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鼓励具备条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发展能力。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发挥江苏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对公民学习结果确认、存储、转换等功能,探索建立终身个人学习档案,进一步提升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引导优质教育资源配置更多投向农村,建立健全城乡校长教师交流激励保障的长效机制。统筹配置全省高等教育资源,支持苏北地区高校发展,推动创建淮安大学等。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逐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保障残疾儿童少年、留守儿童少年、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利,普及残疾儿童少年15年免费基础教育。完善扶贫助学体系,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失学辍学。

提高教育质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提高学生道德品质、身体素质和美学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完善分配、激励和保障制度,打造师德高、师风好的优秀师资队伍。统筹国际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和江苏教育品牌输出,建成一批中外合作高水平示范性办学机构和项目。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慕课(MOOC)与传统教学良性互动,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推进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推行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促进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衔接互通。继续推进公办学校多形式办学,鼓励发展教育集团和教育共同体,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深化教育管理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教育督导,加强社会监督。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江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