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江苏十三五规划:苏南等地不再新建燃煤发电项目 优先发展热电联产(全文)

2016-03-31 15:0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江苏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13 教育现代化建设重点工程

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工程:加大苏南五市教育现代化连片示范区建设力度,加快南通、连云港和一批县级教育现代化示范区建设。

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程:统一城乡办学标准、师资编制标准、装备配置标准,到2018年,所有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学校办学标准。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工程:建成100所左右的现代化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00个校企合作示范组合,300个左右的中等职业现代化实训基地。

一流大学与特色大学建设工程:实施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品牌专业建设和研究生创新培养计划,建好50个左右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力争全省有1-2所高校进入世界前200名。

终身教育体系完善工程:开展社会教育的普通高校和职业院校超过80%,学习型组织和社区较为普及,示范性农村社区和教育中心超过80%。

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启动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实施江苏人民教育家培养工程、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二期工程、高校教师“青蓝工程”、江苏特聘教授计划和教师海外研修计划。

教育对外开放提升工程:推进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高水平示范性建设,实施留学江苏行动计划和国际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推动江苏教育品牌境外输出。

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全面建成教育现代化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系统,实现教育全过程信息化。

第二节 建设“健康江苏”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省级试点,加强医疗、医保、医药联动,建成覆盖城乡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疗卫生体系框架,基本实现全民健康公平和病有所医。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破除逐利机制,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构建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加强医疗质量监管,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支持社会力量办医,推进非营利性社会办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同等待遇。

提升公共卫生计生服务水平。有序拓展城乡居民免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卫生计生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十三五”末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最低标准高于国家规定水平。推进计划生育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为育龄群众提供免费优质的生殖健康服务。加强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监督、妇幼健康、精神卫生、采供血和院前急救等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强化艾滋病、血吸虫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及重大地方病防治,增加艾滋病防治等特殊药物免费供给。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优化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布局,推进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院分工协作,引导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秩序,力争县域内就诊率达到90%。实施科技和人才强卫工程,重点建设一流医院、一流专科、一流医师队伍。开展医师多点执业和智慧医疗建设,推动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的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一份动态管理的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功能完善的健康卡,持续获得便捷优质的生命全过程服务。促进中医药传承与发展,支持中医药在防治疾病、保障健康中发挥更大作用。

构建现代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适时调整基本药物配备使用政策,促进二级以上医疗机构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健全省级短缺药品储备制度和廉价、短缺药品供应保障机制,扶持基本药物生产企业发展。完善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采购机制,提高医疗卫生机构集中采购参与度。规范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发展药品现代物流和连锁经营,保障药品供应及时。

强化健康管理与促进。统筹推进健康管理、健康保险、康体融合及相关服务,强化对严重威胁人民健康的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等监测和预防控制,支持既有医疗机构向前端延伸提供疾病预防和保健服务,吸引优质国际医疗康体机构落户江苏。培育壮大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健康产业,支持泰州建设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示范城市,推进南京国际健康服务社区、西太湖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建设。广泛传播健康知识,巩固发展卫生创建成果,倡导健康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居民自我保健和自救互救能力。

加快体育强省建设。深入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夯实学校体育基础,积极发展青少年体育,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体育活动。建立健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公共体育场馆低收费或免费开放。鼓励社会力量发展体育产业,培育一批群众喜爱的健身消费产品和项目活动品牌。到2020年,国民体质合格率达到93%以上。

专栏14 “健康江苏”行动计划

卫生强基工程:完善城乡基层“15分钟健康服务圈”,50%的政府办乡镇卫生院、10%的村卫生室达到省级示范标准;加强县级公立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重点提升儿童、妇产、重症医学、康复、精神病等医疗服务水平;继续实施基层卫生人才“百千万”提升计划,加强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推进以全科医师为重点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确保每个乡镇医院配备全科医生。

智慧健康服务工程:升级拓展省、市、县三级健康信息平台功能,统筹建立“一网五库”,发展远程医疗、网络诊疗和健康咨询,推进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系统应用,实现居民健康信息和检查检验结果等信息共享。

全民健康素养促进行动:开展城乡居民健康素养干预及监测;全面推开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启动城市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创新试点,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50%;强化出生缺陷干预,减少残疾新生儿出生率;加强公共场所和全民控烟;促进中医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社区和居民家庭。

全民健身计划:完善省、市、县三级国民体质监测网;优化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提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加强足球场地、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和后备人才培养。

第二十四章 强化人口工作

围绕服务人的需求、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进一步调整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体系,促进人口结构优化、分布合理、社会融合和素质提升,切实保障各类群体合法权益。

第一节 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完善人口发展战略。统筹人口信息、规划、政策与服务管理,强化人口发展基础研究,建立完善以常住人口为基础的经济社会管理工作机制。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综合治理。构建以增强家庭发展能力为重点的人口政策体系,系统提供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养老等公共服务,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政策体系,帮扶失独家庭等计划生育困难家庭,进一步提高家庭福利。强化人力资源开发,构建学习型社会,提升城乡人口素质。依据区域主体功能区定位,引导人口自愿平稳向城镇化和工业化重点区域集中集聚。完善社会阶层纵向和横向流动机制。实行以居民身份证号码为唯一标识、依法记录、查询和评估人口相关信息制度,建设完善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建立人口综合信息应用系统。

创新人口服务管理。全面实施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推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重心下移,构建社区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服务平台,推进苏州、无锡开展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国家示范试点,支持南京、苏州、无锡等市开展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国家试点。依托中小学、村委会和农村社区,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分类实行并不断完善社区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重点青少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吸毒人员和艾滋病高危人群等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政策,建立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社会关怀帮扶体系。

第二节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扩大养老服务供给。强化居家养老基础性地位,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培育发展居家养老服务组织,拓展虚拟养老院、托老所、老年助餐点、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服务功能,推动老年人就近就地享受优质养老服务。发挥公办养老机构对城乡各类困难老年人托底保障作用,依托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发展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发挥社会力量主体作用,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采取公建民营、民建公助、购买服务等多种方式,建设一批具有知名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养老机构。优化养老床位结构,护理型床位占养老床位总数提高到50%以上。完善养老服务教育培训制度,提高专业护理水平。

统筹发展养老服务事业和产业。弘扬敬老、养老、助老社会风尚,完善尊老金制度,健全老年人优待和保障服务体系。发展养老产业,推动养老服务机构和相关行业拓展提供精神慰藉、健康服务、文化体育、法律援助等老龄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促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引导有条件的养老机构设置医疗机构或就近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鼓励基层医师与有意愿的老年家庭建立契约服务关系,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服务相互衔接模式。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提高养老服务智能化水平。开展公共设施适老化改造和老龄安居保障,率先建成一批适老住区。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发展新型养老保险产品。支持南京、无锡等地开展国家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

创新老龄化应对举措。进一步提高劳动力素质、劳动参与率和劳动生产率,有效增加劳动力供给。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开发与老年人身体素质、文化技能相匹配的再就业岗位,继续发挥老年人力资源作用。鼓励老年人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事务,提高社会贡献。

第三节 保障重点人群合法权益

切实加强妇女、儿童、残疾人等社会群体权益保护,保障其生存与发展权益,公平参与并更多分享发展成果。坚持男女平等的基本国策,反对各种形式的性别歧视,保障妇女平等获得就学、就业、婚姻财产和参与社会事务等权利,加强妇女卫生保健、扶贫减贫、劳动保护、法律援助、大病救助等工作。坚持儿童优先原则,依法保障儿童各项权益,加强家庭监护的指导监督,落实困境儿童分类救助保护制度,强化心理健康引导,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养)育、社会(社区)教育的融合互动,保障儿童安全健康成长。严厉打击拐卖妇女儿童、暴力侵害妇女、弃婴等违法犯罪行为。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强化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自我发展能力。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江苏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