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山东十三五规划:优化发展清洁煤电 加快推进大唐东营、华能莱芜等高效煤电项目建设(全文)

2016-04-07 13:2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山东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十二章 加强智慧山东建设

充分释放信息化与各领域融合发展的无限潜力,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进程,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发展提质增效,形成以信息化为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构建泛在互联的信息基础设施体系。加快壮大信息技术产业,适应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趋势需求,重点发展服务器、网络设备、高端芯片、存储系统、光电信息、智能终端、软件产品和地理信息服务。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下一代互联网、广播电视网、宽带通信网,全面推进三网融合,加快互联网普及应用,加速向社区和农村延伸,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完善电信普遍服务机制,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扩大无线网络覆盖,提升用户端接入能力,发展分享经济。加快能源、交通、水利、国土、环境等领域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促进重要基础设施精准管理和高效运行。坚持以防为主、软硬结合,建立可信、可管、可控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强化网络空间运行和治理体系建设,加快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到2020 年,全部城镇地区实现光网覆盖;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覆盖比例超过 95%。

构建开放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加快现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以机械、汽车、纺织、食品、电子、轻工、医药等行业为重点,试点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人机交互、增材制造、智能物流管理等技术和装备应用,积极推进国家智能制造试点,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研究部署信息物理系统(CPS),实现生产经营流程重构再造。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推广,推进家用和商用设备智能化升级换代。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形成动态跟踪消费需求的研发、制造和产业组织方式,由生产型制造向生产服务型制造转变。“两化”融合继续保持全国先进水平。

构建便捷高效的社会民生服务模式。充分利用互联网规模优势和巨大市场空间,广泛汇聚各类主体的创新力量。鼓励发展移动电子商务、行业电子商务,运用在线定制、虚拟体验、线上到线下等创新模式,形成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良性格局。促进互联网与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的融合创新,为大众提供丰富、安全、便捷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各类投融资需求。推动互联网与旅游、文化、体育、娱乐等领域深度融合,实现精细化、人性化管理。加快发展基于互联网的教育、就业、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益民服务,运用大数据和云平台有效打通底层数据、汇集碎片信息、对接海量需求。加快宽带山东、智慧城市和农村农业信息化示范省建设,加强城市管理数字化平台建设和功能整合,建设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发展民生服务智慧应用,提升政府服务、社会服务、民生服务信息化水平。

第二十三章 强化产业调控引导

坚持进退并举,创新调控思路,完善政策工具,提高综合施策的科学性、准确性和可操作性,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持续健康发展和竞争力有效提升。强化质量品牌引领作用。 实施质量强省战略, 强化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设施建设,追求高品质与卓越,持续推进技术、产品、管理、工艺改进提高,开发新产品,挖掘新潜力,扩大新市场,把山东产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制造业产品合格率达到 97%以上。支持更多企业、协会、科研院所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团体标准,将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转化为标准。学习借鉴国际化经营、信息化管理、智能工厂和数字车间建设等技术经验。支持企业提升研发设计、品牌创建、营销网络拓展能力,打造“好品山东”,形成一批代表山东产业新形 55象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和集群品牌,加快提高“鲁货”国内外辐射力和影响力。

强化资源环境倒逼机制。科学界定重点行业产能合理区间,健全产能利用、市场供需、投资项目等综合信息平台,加强动态监测分析和预警防范。加大低效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为先进产能腾出环境容量和发展空间。完善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约束机制,大幅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实施区域性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把污染物排放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严格限制钢铁、水泥、石化、化工、有色等行业高污染项目,确保增产减污。完善生产安全和职业危害政策法规体系,加强对执行情况的检查督导。引导各地强化投入产出约束,对建设项目投资强度、效益、容积率等严格审核。强化产城融合发展。坚持产业发展与城镇扩容良性互动、一体推进。城镇中心区以城市经济、总部经济、服务经济为主,集中布局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城镇近周边重点发展都市农业、消费品制造业等;在远离城镇建成区和规划区、紧邻交通干线的地区,布局建设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等重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形成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就业容量大的现代城市产业体系。依托国家级和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等,积极推进国家和省级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支持济南、青岛、枣庄、潍坊、威海、泰安、临沂等市创建国家级产城融合示范区。

第六篇 强化支撑 完善基础设施

坚持基础性、先导性、战略性方向,突出智能化、网络化、现代化,建设技术先进、功能完善、便捷高效、安全坚固的综合支撑体系。

第二十四章 构建现代能源体系

坚持节约、清洁、安全发展方针,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优化能源布局和结构,建设覆盖城乡、绿色智慧的能源输配网络,率先构建起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保障能力。实施能源保障和能源网络工程,建立健全统筹内外、多元互补的能源供应保障体系。加快推进资源枯竭矿井的退出,淘汰耗能高、效率低、煤质差、事故多发、回采率低、环境治理不达标的煤矿。2020 年,省内煤炭产量控制在 1 亿吨左右。加强能源合作,建设宁蒙、晋陕、云贵、新疆、澳大利亚五大省外、海外生产基地。稳定开发油气资源,加快推进近海油气田和页岩油开发,充分利用境外油气资源。优化发展高效清洁煤电,打造北部沿海生态煤电集群、“路口”高效煤电走廊和鲁西南煤电一体化开发基地;建设海阳、荣成两大核电基地和陆上、海上双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实施光伏发电示范工程,合理布局生物质发电项目和抽水蓄能电站。实施“外电入鲁”战略,到 2020年接纳省外来电能力达到 2400 万千瓦左右。 完善能源储输网络。统筹省外能源引进和省内产需衔接,构筑煤炭主要运输网络,加快建设枣庄、泰安、菏泽、德州煤炭应急储备基地。积极对接西气东输、中俄东线等国家骨干输气工程,加强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基地建设,推进商业原油、成品油储备。加快内蒙古、陕西、山西等省区至我省特高压送电通道和省内特高压电网建设,完善特高压网络。加强“互联网+”智慧能源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微电网示范推广工程。

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以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为主攻方向,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加强煤炭分质分级、清洁化利用,大幅提高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规模,大力推动绿色电力、绿色热力、绿色燃料生产和应用。扩大风电、光伏、核电等装机规模。继续扩大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浅层地温能等可再生能源在供暖、热水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城镇集中供热普及率。重点推进生物质燃气、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生物质液体燃料的生产和应用,补充替代常规能源。推进绿色能源示范县、新能源示范城市建设。实施气化山东工程,积极调整工业燃料结构,实施天然气燃料替代。加快天然气加气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液化天然气、压缩天然气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建设天然气热电联产和冷热电三联供分布式能源工程。合理控制煤炭消费,鼓励实施环保煤粉锅炉替代、清洁型煤替代散煤和电能替代燃煤工程。加强车用充电设施建设。

专栏 5:现代能源体系推进重点

能源保障工程:巨野煤炭基地开发;青岛 LNG 二期、烟台、日照LNG 项目;大唐东营、华能莱芜、华电莱州、国电博兴、国华寿光、国电费县、华电定陶、大唐郓城、华润菏泽二期、大唐莒南、华电齐河、泰安东平、国电新泰等百万千瓦级,华润微山湖、华能八角、百年电力、华能祥光、华电十里泉、国电高密、国电菏泽等 60 万千瓦级和八一热电、田陈富源、菏泽赵楼、莒县浩宇、郯化热电等 30 万千瓦级高效煤电项目;华信日照石油储备项目;海阳、荣成核电项目;济宁、枣庄、菏泽、泰安等煤炭塌陷地光伏示范工程;泰安二期、文登、费县、莱芜、潍坊、枣庄等抽水蓄能电站。

能源网络工程:董家口至潍坊至东营至滨州、董家口至胜利油田、日照至濮阳至洛阳等原油管线;烟台至青岛、菏泽至商丘等成品油管线;连云港赣榆港区至临沂临港输油管线;中俄东线山东段、新粤浙豫鲁支线、天津 LNG 至东营支线等天然气管线;锡盟至济南、榆横至潍坊、上海庙至临沂等特高压输变电工程。

第二十五章 优化综合交通体系

以市市通高铁、县县通高速为目标,以强化综合交通枢纽为重点,完善综合运输通道,统筹交通网络和各种交通方式提档升级、协调发展,加快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重点加强铁路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整体推进的思路,大力推动高速铁路重点项目建设,加强与国家高速铁路通道的对接,强化济南铁路枢纽功能,基本建成以济南、青岛为中心的“1、2、3 小时”交通圈。构建南北通达、东西贯通、与国家高铁网融为一体的“两横两纵双辐射”全省高速铁路网,实现市市通高铁;全面建成“四纵四横”货运铁路网,实现人畅其行、货畅其流。到 2020 年,高速铁路通车里程力争达到 2100 公里。到 2030 年,建成覆盖全省 17 市的“三横五纵”高速铁路网。

优化提升公路建设。优化布局、完善网络,加快推进国家高速公路网山东段和省际通道项目建设,实施济青、京沪等交通运输量大的路段改扩建工程,合理布设互通立交,形成覆盖广泛、便捷畅通、服务高效的高速公路网。2018 年底实现高速公路通达全省各县(长岛县除外)。到 2020 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力争达到 7600 公里。加快推进普通国省道穿城路段改造及安全整治提升、瓶颈路段改造、危桥改造及隧道安全设施提升。加快农村公路隐患整治,提高农村公路建设水平。

合理布局航空建设。以保障持续安全为前提,加强民用运输机场和通用机场建设,完善机场布局,着力提升航空运输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航空经济发展。推动区域机场合理分工、协同发展,提高机场资源整体效率,构建现代民用航空体系。加快开拓国内国际航线,开通美洲、欧洲、澳洲洲际直航,国内外航线达到 340 条以上。加快推进水运建设。合理配置沿海港口资源,实现港口功能差异化发展,形成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日照港为两翼,威海、潍坊、东营、滨州港为重要组成的现代化港口群。

加强内河航道建设,提高通过能力,初步形成以京杭运河主航道为骨架,其他支流航道为补充的“一干多支”航运网络和济宁港、枣庄港等港口群。扩大腹地辐射和支撑。到 2020年,沿海港口综合通过能力达到 9 亿吨,货物吞吐量 15 亿吨;内河航道通航里程 1600 公里,综合通过能力 7000 万吨,货物吞吐量 1 亿吨。

完善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按照客内货外、集约一体、强化衔接的原则,打造多层、立体、便捷的多式联运综合枢纽。客运枢纽重点以快速铁路客运站和机场建设为契机,强化城市轨道交通、地面公共交通等设施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干线公路、机场等城市内外交通网络一体化衔接。货运枢纽依托铁路货运场站、港口、机场,加大外联高等级公路的交通连接线建设,提高集疏运能力。积极开展渤海海峡跨海通道研究论证工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山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