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深圳十三五规划:推进大唐宝昌等电厂扩建工程 加快燃气热电冷联供及分布式能源项目建设

2016-04-13 08:3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深圳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八章 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城市

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就是竞争力的发展理念,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布局,建立城市碳排放约束机制,提升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生产生活方式,建设全国生态环境最优的绿色低碳之城。

第一节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一、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制定低碳发展促进条例,完善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法治环境。围绕碳排放达峰目标制定低碳发展路线图,建立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制度,定期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深入推进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扩大碳排放权交易领域和范围,打造区域性碳排放权交易中心。鼓励和支持低碳技术创新,建立低碳技术推广目录,加大低碳产业发展资金和政策支持力度,推动新兴低碳产业发展。加强城市碳汇体系建设,增强碳汇能力。加快国际低碳清洁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建设,加强低碳发展国际合作。加快国际低碳城建设,实施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探索建立土地出让与项目碳排放水平挂钩机制,扩大国际低碳城论坛影响力,创建国家低碳发展示范区。

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加快充电设施网络规划和建设,继续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现新能源汽车应用规模化、公交车和物流车电动化,公交大巴电动化率达到 100%。推进绿色清洁生产、绿色回收、绿色包装、绿色采购等,实现资源循环化、智能化回收处理。加强资源环境国情和生态价值观教育,培养公民环境意识,探索个人碳账户积分试点,推动全社会形成绿色消费自觉。实行绿色规划、设计、施工标准,推广绿色建材和装配式建筑,加快建筑工业化,新建民用建筑全部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到 2020年,绿色建筑总面积超过 7000万平方米。

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提高节能标准,开展能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加快节能环保技术应用示范和推广,全面推动交通、工业、商贸及公共机构等重点领域节能降耗,促进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系统节能改造,实施超低能耗建筑试点。加强节能改造、节能服务体系和节能基础能力等工程建设,发展高效节能产业,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推动节能技术、装备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四、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加强雨洪、再生水、海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加快再生水管网建设,推广节水产品、器具及节水新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加强生活、建筑、工业和危险废弃物的利用和处置,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建立电子废弃物回收及再利用体系。坚持减量化优先的原则,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收集体系,按照国际先进标准新扩建垃圾焚烧等环保处理设施,生活垃圾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加快推进光明、坪山国家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

专栏 13:绿色低碳循环重大工程

绿色发展示范:加快推进绿色港口、绿色机场、绿色公交、绿色货运、绿色建筑、绿色社区、城市低排放控制区等应用示范。开展超低能耗、零能耗和正能效建筑试点;开展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研究。

循环发展试点:推进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无害化处理,加快东部环保电厂、老虎坑垃圾焚烧发电厂三期工程、妈湾城市能源生态园建设,开展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及回收、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等试点。

国际低碳城建设:加快国际低碳城启动区分布式能源站、碳汇森林公园、中美低碳建筑与社区创新实验中心、丁山河综合整治、智能化固废垃圾回收示范等项目建设。

第二节 强化环境治理和保护

一、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

以流域为单元系统推进治水提质,打造“渗、滞、蓄、净、用、排”有机结合的水系统,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深入推进原特区外排水管网专业化运营,建设污水管网 4260公里。完善污水处理厂布局,加快污水处理厂新扩建和提标改造,污水处理能力达到 683 万立方米/天。加快推进污泥处理处置设施建设,污泥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加快海绵城市建设,大幅度减少城市硬覆盖地面,推广透水建材铺装和雨水收集利用设施,不断提高城市雨水就地蓄积、渗透比例,低影响开发区达到建成区面积的 20%以上。完善山洪截流分洪,实施雨洪调蓄和暴雨管理,加快排涝泵站、分洪通道和海堤建设,基本消除城市内涝风险区。实施九大流域水系整治,强化深圳湾、前海湾等重点海域环境综合治理,实现跨(边)界河流水环境质量全面达标,近岸海域水质优良(一、二类)比例达到 70%以上。

专栏 14:水生态系统重大工程

海绵城市:建成光明凤凰城、大空港、坝光片区、国际低碳城、大运新城等20个低影响开发区。

防洪排涝:新建前海外围、宝安中心区、沙井桥头等23个片区排涝工程;加快前海-南山排水深隧系统、布吉河分洪通道、金湖水库分洪工程建设;加快大空港、坝光海堤工程建设,推进东部海堤重建和大亚湾海堤加固。

污水管网:原特区内改造完善污水管网 208 公里;原特区外新建污水管网4052公里。

治污设施:续建福田污水厂,新扩建洪湖、沙井等19座污水厂,改造罗芳、蛇口等19座污水厂。

流域治理:综合治理 144 条河流,长度约 552 公里,其中深圳河湾流域 23公里,前海(大铲湾)水系30公里,珠江口流域36公里,茅洲河流域170公里,观澜河流域 114 公里,龙岗河流域 81 公里,坪山河流域 48 公里,大鹏湾水系16公里,大亚湾水系34公里。

二、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健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建成国内领先的大气质量预报预警监测系统。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新车排放标准力争与欧盟同步,实施严格的柴油车总量控制措施。加快建设绿色港口,实现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或转用低硫燃油、轮胎式龙门起重机“油改电”,率先建立低硫排放控制区。提升电厂排放标准,完成污染锅炉清洁能源替代。加大挥发性有机物污染治理力度,全面禁止使用高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涂料。加强工程机械、场内机械、渣土运输车、水泥搅拌车、集装箱运输车等移动源污染治理,鼓励采用电动、LNG等清洁能源机械,加强工地和道路扬尘污染控制。禁止园林垃圾及生活垃圾露天焚烧,强化餐饮业污染源控制。

专栏 15:大气质量提升重点领域

大气质量预报预警监测系统:通过地面站、垂直高塔、超级站、无人机、卫星等空天一体化的大气观测设施,实现城市区域尺度的大气环境质量及污染来源监测、预报和预警。

柴油车及工程机械污染控制:探索在用柴油车和柴油工程机械安装颗粒物捕集器,推广LNG燃料重型货运车、电动轻型货运车以及电动、LNG等清洁能源工程机械。

涂装清洗生产线清洁化改造:在工业涂装生产线全面禁止使用高挥发性有机物含量的涂料,推广使用水性、UV、高固份涂料。在电子、机械等行业开展清洁生产改造,推广使用水基清洗剂。

岸电建设与推广:建设船舶岸电设施 20 套左右,实现 50%的远洋集装箱船舶使用岸电。

内河及港作船舶清洁燃料推广:在新建造的内河、江海直达及港作船舶中推广使用LNG燃料,鼓励在用船舶更换使用LNG燃料的发动机。

锅炉清洁能源替代: 完成158台柴油锅炉、231 台生物质成型燃料锅炉改造。

三、强化土壤和噪声污染控制

加大土壤污染防治力度,重点开展基本农田和受污染场地土壤污染的综合整治,优先保护耕地和饮用水水源地土壤环境,加强对重点行业、区域及设施周边的土壤风险识别与监控。深入开展噪声污染防治,采取建设噪声屏障、安装降噪装置、种植绿化带等措施减轻噪声污染,严格防控工业、社会生活和建筑施工噪声,加强建筑噪声的监督管理和检查执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深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