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输配电电力市场电改评论正文

中电联是国电公司的“儿子”还是“孪生兄弟”

2016-04-21 08:47来源:和讯网作者:刘纪鹏关键词:电力体制改革国电公司配电网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这个方案可能是我200多个咨询方案中最厚的一本,但这本中国最大公司的财务管理模式方案,却被尘封在我的档案中。每当我看着这本倾注无数心血的厚厚的方案,心中不禁充满无限哀伤。

11年前的2002年国电公司被拆分解体,而国电公司解体11年后的今天,中国铁路总公司刚刚成立,他们在走着同样的道路,人人都说要防止历史悲剧重演,可悲剧却又从未停止重现过,谁又能保证国铁公司不会重蹈国电公司覆辙呢?不过是从昨天的电力到今天的股市,再到明天的铁路罢了。我想其实深层次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我们缺乏有效的反思机制。而为什么中国没有反思机制呢?因为在这个体制中,反思是要被问责和追究责任的。在新中国的政治文化中,下一届对上一届的领导人几乎没有问责的惯例,也就自然不会有这种反思的传统和机制。

第八节与中电联结缘

在为国电公司作完“职能机构”与“财务模式”设计后,已经有人称我为“电力专家”了,当时找我探讨电力体制改革的国电系统的单位和朋友也开始增多。其中,中电联就成为我为国电公司系统制作的一系列咨询方案中的第三个具体对象。

综上所述,我在进行国电公司组织结构设计时,便认为中电联的角色十分重要,需要重新定位。因为国电公司的改革要做到彻底,就必须把政府职能和行业管理职能从国电公司分离出来,而一旦实现这一步,电力的行业管理职能就需要中电联来承接,因此中电联的改革能否配套进行就成为关键。当时国电公司的副总经理赵希正同时还兼任中电联理事长,基于国电公司领导对我方案的高度认可,他向中电联推荐了我。

1998年11月的一天,我接到中电联常务副理事长刘宏的邀请,来到位于北京市宣武区白广路的中电联大楼,第一次见到了刘宏常务副理事长——他曾是西北电力集团的总经理,被人称为“西北王”,与会的还有叶荣泗副理事长和秘书长王永干,见面后才知道,刘宏常务副理事长代表中电联请我制作一个中电联管理体制与组织结构的设计方案与国电公司的改革相配套。因为他们知道我给国电公司制作的方案中,主张要把国电公司与中电联的“父子”关系变为“兄弟”关系,从国电公司领导中电联,变为中电联为国电公司服务,就像中电联为其他企业服务一样。而我的这些观点恰与刘宏等同志的观点不谋而合,于是有了这次会面。

会面后刘宏副理事长请我吃饭,席间说中电联经费不多,只能支付咨询费15万元,希望我能接受。我和刘宏常务副理事长虽然是初次见面,但一见如故,他“西北王”的豪爽给我留下很好的印象,加上酒后我也难以拒绝。

随后我们进入中电联开始了紧张的调研工作,并先后与张绍贤理事长、叶荣泗副理事长、乌力吉副理事长和中电联各职能部门的一把手进行了会谈,听取他们对本部门和中电联总体改革思路的意见。

一、中电联组织结构方案设计

经过近五个月调研写作的紧张工作,课题组终于完成了中电联组织结构方案设计。

该方案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中电联在市场经济下的职能定位为基础,力争做到既符合行业协会一般国际规范,又能适应我国工业经济和电力工业管理体制实情。我们认为,当前生存环境的转变已使中电联的改革迫在眉睫,思想观念的转变尤为重要,不解决观念问题,中电联的改革只能是流于形式,走走过场,对未来的生存和发展于事无补。

我提出了中电联改革方案设计成功的三条标准:第一,中电联是否能成为电力行业无可替代的、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民间中介组织,既不是国电公司的附属机构,也不是“二政府”;第二,中电联的作用是否有利于电力行业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否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秩序;第三,中电联的存在是否有利于国家产业政策的顺利执行,是否有利于维护电力企业的合法权益。

要达到这三条标准,中电联必须转变观念,走出三个认识误区:一是热衷于“官办”的误区;二是自身定位“二线机构”的误区;三是过分强调“客观困难”的误区。

相关阅读:中电联是国电公司的“儿子”还是“孪生兄弟”(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体制改革查看更多>国电公司查看更多>配电网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