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南省十三五规划:有序发展清洁高效火电 加强重大电源点项目储备(文)

2016-04-25 09:4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火电湖南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产业链。发展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3D打印)等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领域核心技术、软件开发、关键零部件及加工材料,推动高端数控机床、数字化仪器仪表在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

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性能船舶产业链。发展大型海上桩基设备、大型海上吊装设备、海上钻探系统、航道疏浚装备、船舶动力、海上石油钻井电机、高端游艇、特种内河船舶、深海机器人、海上作业保障及关键系统和专用设备等。

农业机械产业链。发展水稻全程生产机械、油菜种植和收获机械、果蔬采摘机械、农副产品产后处理及初加工设备,以及多缸柴油机、农机专用变速箱、驱动桥等关键部件,提高农机装备信息收集、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水平。

61.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培育创新型经济新业态为目标,建立面向国际国内的创新网络体系,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绿色低碳、高端装备、新型材料、数字创意等新兴领域研究开发和应用示范。以培育新兴产业策源地和经济发展新动力为重点,支持建设高端轨道交通装备、智能成套装备、基因检测技术、环境污染治理等新兴产业创新中心,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和引领产业升级的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发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支持新兴产业领域早中期、初创期创新型企业发展。鼓励民生和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采用创新产品和服务。到2020年,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2015年翻一番,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力争达到16%。

专栏14  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

新兴企业培育壮大工程。构建便利的企业创新发展体制机制,培育一批富有活力的中小微企业。引导企业品牌文化建设,提高技术发展的主导能力,打造一批具有较高国际知名度的企业品牌。推进企业国际化发展,支持企业全球布局,打造一批汇集世界一流创新要素的跨国企业。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建设新一代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大数据、基因库、材料库等创新基础设施。

战略性新兴产业应用示范工程。推进互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基因产业倍增、智能制造集成系统、新一代运输装备、空间信息智能感知、分布式能源与储能、核材料、石墨烯、新能源汽车、机器人、智慧城市等应用示范。

创新网络建设工程。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与医疗器械、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增材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建立一批创新网络,推动形成国际化、开放型研发体系,支持建立一批产业创新联盟。

特色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培育工程。对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试点工程,立足产业基础,打造若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策源地,形成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新兴产业投融资促进工程。对接国家新兴产业创投引导基金,加快发展天使投资、创业投资和产业投资基金。支持企业上市,开展各类债券融资和股权众筹融资试点。

62.促进军民融合发展。大力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打造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增强先进技术、产业产品、基础设施等军民共用的协调性,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格局。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加快发展军民混合所有制经济。建立国防科技协同创新机制,建立军民两用技术开发中心、省级以上国防重点实验室和国防工业中试基地,促进军民两用技术转化和联合攻关,加强军民融合产业科技创新和服务平台建设。

63.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实施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专项行动计划,培育1000家省级专精特新示范企业。完善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功能。提升创业基地服务能力。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培育领军人才,壮大企业家队伍。

第二节 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64.做深做精原材料工业。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原则,加快钢铁、有色、建材、石化等行业技术升级改造,走出一条高端、精品、特色的原材料工业发展道路。推动钢铁行业减量增效和节能降耗,加快调整产品结构,积极发展电商、物流等新业态,提高非钢业务比重。加强有色行业资源整合和环保治理,大力发展精深加工,推动主导产品转换。大力发展绿色建材产品,扩大中高端耐火材料和深加工玻璃规模,严格控制水泥总量,提升非金属矿物深加工水平。推进炼化一体化,延伸石化深加工产业链,扩大精深加工规模,支持城区老工业区企业搬迁改造。

65.做优做响消费品工业。以品牌建设、质量安全为重点,引导企业增强研发设计能力,大力发展本地资源丰富、市场需求旺盛的食品、轻工、纺织等产业,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延长产业链条,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和较强竞争力的品牌,不断提升消费品档次水平和市场开拓能力。

第十章 加快推进信息化

把握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发展机遇,推动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夯实信息基础、丰富信息服务、繁荣信息经济,建设网络强省。

第一节 夯实信息化发展基础

66.提升网络基础。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群建设,实施中小城市基础设施网络完善工程和宽带乡村工程。推动宽带接入光纤化改造,推进第四代移动通信(4G)和免费高速无线局域网(WLAN)建设。到2020年,绝大部分城镇地区实现光网覆盖,提供1000Mbps以上接入能力,城市家庭用户带宽实现100兆以上接入能力,农村家庭用户带宽实现50Mbps以上灵活选择,互联网普及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推进长株潭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城市群建设,超前布局下一代互联网,全面向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演进升级。推进“三网融合”,加大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改造力度,加快市州本地电视台节目入互联网传输平台进度。建设北斗卫星导航地基增强系统。

67.强化应用支撑。加强物联网架构研究,推进二维码、射频识别、传感器、摄像头等感知设备在公共基础设施应用,形成覆盖全省的基础设施物联网络。促进物联网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商贸流通、公共服务等领域应用示范,支持企业探索构建跨行业物联网运营和支撑平台。推进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三大运营商云计算中心、互联网数据中心(IDC)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高服务大数据产业能力。建设省级政府大数据中心,医疗健康、教育等重点领域大数据中心和工程机械制造、轨道交通装备等行业大数据中心。统筹推进电子政务内外网建设。推进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宏观经济信息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建立电子证照、社会信用、政务服务、司法执法等主题数据库,推动政府间数据共享,加快向社会开放。

68.加强安全保障。推进基于国产密码的网络安全信任、安全管理和运行监管体系建设,推进网络基础设施与安全保密设施同步规划、建设和使用。落实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制度和非涉密信息系统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加强重要数据在各环节的安全保护。加快国产核心芯片、基础软件、关键元器件等技术和产品开发应用。围绕金融信息安全、云计算与大数据信息安全、工业控制信息安全等领域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完善网络空间治理。加强个人数据隐私保护。

第二节 发展网络经济

69.提升信息设备制造水平。加强信息领域科技创新,集中力量突破核心芯片、新型显示、电子元器件等基础产业关键技术。以各类信息产业基地为载体,围绕宽带多媒体、新一代移动通信、数字内容应用、信息安全、农村通信、智能信息处理与智能通信等业务,引进电子信息制造业龙头企业,重点开发下一代网络产品、4G/5G系统设备、高速光传输设备、数字集群设备、北斗导航通信设备、新型移动智能终端、移动智能终端配套等产品。以集成电路、工业软件、平台服务、系统集成、数字内容等产业为支撑,以信息服务业为延伸,做大做强电子信息产业链。

70.增强云计算服务能力。鼓励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产业联盟,开发虚拟化资源监控管理、海量数据存储和处理、云安全、云终端等方面的技术和产品。引导信息技术企业加快向云计算产品和服务提供商转型,积极发展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用户,个性化、定制化的企业管理、信息存储、资源租用、电子商务、在线工具、学习娱乐和应用软件开发部署平台服务,大力发展面向云计算的信息系统规划咨询、方案设计、系统集成和评估测试等服务,引导专有云有序发展。

71.促进大数据广泛深度应用。鼓励企业研究支撑大数据的新架构、新方法,开发面向本行业和用户群的大数据服务平台。支持企业提供数据租售、分析预测、决策支持等服务。推进天河超级计算系统在大数据产业中的深化应用,在产品开发、市场及产业链分析研究、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等环节挖掘数据资源商业价值。加快推进商事服务、市场监管、公共安全、疾病防治、灾害预防、社会治理等领域大数据应用示范。推动基于北斗卫星导航和大数据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交通运输监管、智慧旅游等应用示范。

第三节 推动“互联网+”

72.推动生产型“互联网+”。推进重点领域互联网融合发展,发挥互联网对工业、农业、能源等行业的创新促进作用,重点发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能源环保等新兴业态,推进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创新,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73.推动服务型“互联网+”。培育新兴服务模式和服务业态,发展服务型移动互联网经济。提升医疗健康、养老服务、文化教育、旅游交通、金融物流等领域的网络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政府对“互联网+”经济形态的服务能力和监管能力,打造特色“互联网+”服务产业集群。

专栏15  “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制造。支持制造企业利用智能终端实现设计、制造、管理和商务的合作协同,通过互联网开展“个性化量产”新型服务模式创新和制造服务化转型。

互联网+农业。加强智能农用设备研发、生产和应用推广。利用互联网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农业管理专家决策系统、农产品检测和食品溯源平台等。

互联网+能源。建设智能电网、分布式新能源网络,实现能源供给和消费需求的动态匹配。支持能源企业利用互联网提高能源产业整体生产效率。

互联网+民政民生。加快社会救助、福利慈善、社区服务、养老服务、专项事务、涉军服务、减灾救灾等民政领域大数据开发应用,构建基本民生互联网服务体系。

互联网+医疗。构建人口健康云平台和医疗健康大数据。建设远程健康管理物联网平台,发展预约挂号、远程诊疗等新型在线健康服务。普及居民健康卡应用。

互联网+社会保障。加强社会保障卡认证体系建设,支持在金融业务领域以及政府职能部门公共服务领域广泛应用。构建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

互联网+教育。完成“湘教云”建设与应用,发展普惠式在线教育。系统制作覆盖各领域各学科的基础资源,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共享面。

互联网+政务服务。建设覆盖省市县乡(镇),集行政审批、便民服务、政务公开、效能监察、互动交流等于一体的全省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全省统一共享的电子证照库。发展公共云计算服务。加快推进报警服务、综治信息、“12345”社会求助等平台对接、整合。

互联网+物流。建设智慧物流云平台。开展智慧物流服务模式创新,打通派单、揽收、送货等末梢环节信息化盲区,实现全流程监控与管理服务。

互联网+文化。推动移动数字内容平台与纸质内容、传统媒体等融合发展。提升移动在线内容制作与服务能力,利用云平台创新移动在线服务产品设计与研发。

互联网+旅游。在5A级、4A级与省级重要景区开展智慧旅游试点,推动全省旅游信息共享和在线旅游信息服务。利用互联网宣传推广各地旅游资源和产品。

互联网+交通。构建智能交通管理协调系统。加强交通数据采集,开展实时交通出行分析,为优化交通规划提供智能化分析决策支撑,提升行业治理能力。

互联网+金融。培育壮大一批移动互联网金融企业。加快个人征信体系建设,探索建立互联网金融监管体系。建立互联网金融云服务平台。

互联网+商务。构建重点行业区域性电子商务平台。打造基于农产品体系的省级农业电子商务平台,申报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省。

第十一章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坚持“五个统筹”,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建成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先行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火电查看更多>湖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