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我要投稿
二、加快推动产业绿色转型
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形成促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利益导向机制,进一步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打造福建产业升级版。
(一)强化创新驱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环境和制度环境,不断推动科技创新同经济社会对接、创新成果同产业需求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科研人员创新劳动同其利益收入对接,推动创新成果加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强化组织创新,实施科技引领产业提升工程。汇聚创新资源,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鼓励社会多元主体参与建设众创空间。到2020年,主要行业技术创新能力达国内先进水平,制造业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分别达800个、240个、500个,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5件,自主创新体系持续完善。
(二)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加快实施“两化”融合,加强生态设计,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到2020年,优势产业集群快速成长,主导产业运行质量持续提高,传统特色产业全面提升,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先导作用日益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
1.加快建设制造强省。围绕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行动计划、“互联网+”行动计划、新一轮企业技术改造行动计划、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完善差异化政策体系,进一步细分行业、精准施策,推动电子信息产业突破技术含量高的上游环节,石化产业发展“高精特专”产品,机械装备产业扩大高端产能、提升低端产能,促进主导产业强龙头促配套;推进智能制造试点和“数控一代”创新应用示范工程,推动纺织服装、鞋业、食品、建材等行业实施“机器换工”,推动传统优势产业与高科技嫁接、与设计联姻、与品牌联动,促进重点产业提质量创优势;推动互联网经济创新发展,培育工业互联网、智能电网、互联网教育等新业态,大力发展生物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加速度上规模。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5%。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快淘汰水泥、造纸等行业落后产能。
2.推动现代服务业大发展。提升旅游产业,统筹“清新福建”生态旅游空间布局,制定实施清新系列旅游标准体系,开发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生态旅游项目,创建一批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低碳旅游示范区,加快平潭国际旅游岛建设,积极发展休闲养生等新型旅游业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加快综合交通运输网络配套物流设施建设,加快统一的物流信息数据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物流标准服务平台建设,着力构建便捷、高效的“物流节点城市—物流园区—物流配送中心—末端网点”四级物流运作设施网络,着力发展第三方物流。积极发展金融服务业,推进福州海峡西岸现代金融中心、厦门两岸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泉州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建设,重点实施文化与生态、旅游相融合的项目,推进文化创意服务产业化、专业化、集约化、品牌化。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深入推进福州、厦门、泉州、莆田等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建设,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发展信息服务、服务外包、融资租赁、科技服务、健康及养老、会展等服务业。
3.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朝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方向发展,积极发展现代种业、生态农业和设施农业。加快建设闽东南高优农业、闽西北绿色农业、沿海蓝色农业三条特色农业产业带,重点打造茶叶、蔬菜、水果、畜禽、水产、林竹、花卉苗木等7个全产业链年产值超千亿元的优势特色产业。加快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到2020年建设“百个千亩”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培育花卉苗木、竹业、油茶、特色经济林等绿色富民产业,加快改造提升传统木竹、松脂、竹笋及竹产品等林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森林旅游业,加快发展生物材料、生物医药、生物能源、森林食品等新兴产业。大力发展远洋渔业,拓展海洋离岸养殖,扩大生态养殖,控制近海捕捞和浅海港湾养殖,积极推行增殖放流、封岛栽培,建设南日岛等一批海洋牧场。
(三)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非化石能源,推动低碳产业集聚,大力推广低碳产品,加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1.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高效电动机产业发展,应用变频调速控制装置等电机系统节能技术,开发高效率和超高效率电机系列产品。推动半导体照明产业化,继续做大做强厦门国家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重点支持云霄、连城、南安等光电产业园区建设。继续支持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发展。壮大大气治理技术装备产业,持续推进建设烟气除尘、脱硫脱硝装置等大气污染治理设备机电一体化研发制造基地,支持发展移动极板静电除尘设备、转炉煤气净化回收成套装备。发展污水处理技术装备产业,建立水处理膜材料制备基地;加快发展紫外C消毒、废水膜处理回用、高浓度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处理等技术和设备。加快发展工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利用、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生活垃圾及污泥资源化处理等技术与设备。培育节能和环保服务产业,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环保服务外包。
2.提升清洁低碳能源发展水平。安全高效发展核能,有序发展风能、抽水蓄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能,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稳步推进宁德、福清核电站建设,开工建设漳州、霞浦核电项目。推进厦门、永泰、周宁等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合理开发陆上风电,有序推进莆田南日岛、莆田平海湾、福清海坛海峡、平潭大练岛、平潭长江澳等海上风电场建设。推广应用分布式能源系统,推进绿色能源县、新能源城市和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城市示范建设。加快西气东输三线福建段、海西天然气管网二期、新粤浙管线赣闽浙支线福建段等输气管网,以及莆田、漳州、福清LNG接收站等天然气基础设施建设。
3.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和产品。加快低碳产业园区试点建设,推动低碳型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培育低碳产业集群。支持平潭等地建设“低碳科技示范区”,发挥试点园区的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在商场、宾馆、餐饮机构、旅游景区等商业机构,开展低碳商业试点,减少试点商业机构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开展低碳产品认证、标识等试点,争取更多的产品列入国家低碳产品认证产品目录。加大低碳产品推广力度,优先推广能耗低的低碳空调、冰箱、电视、节能灯、天然竹产品、太阳能产品以及带有低碳标识的平板玻璃、通用硅酸盐水泥和电动机等产品。
三、全面节约和高效利用能源资源
坚持节约优先,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全面推进能源资源节约,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推动资源绿色开发,实现各类资源节约高效利用。
(一)推进节能降碳。落实节能降碳目标责任制,把目标和任务逐级分解到各地各部门和重点企业,强化各级政府属地管理责任、企业节能降碳主体责任、部门齐抓共管责任,扎实推进节能降碳工作。
1.强化节能降耗。实行全民节能行动计划、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强化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单位产品能耗标准、绿色建筑标准等约束,保持能耗强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突出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实施节能改造、节能技术装备产业化、合同能源管理等重点工程,大力推广高效节能低碳技术和产品,每年实施重点节能工程200项。组织实施重点用能单位节能低碳行动,健全能源监管体系,推进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推行能效“领跑者”、节能发电调度、电力需求侧管理等新机制。落实差别电价、以奖代补、区域限批等政策,完善阶梯电价政策。以火电、钢铁、水泥、建陶、石化等行业为重点,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新建项目与煤炭消费总量、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挂钩,耗煤建设项目实行煤炭减量替代,实现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1亿吨标煤以下。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比全国平均水平低30%。
2.有效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主动控制碳排放,有效控制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支持福州、厦门、泉州中心城区等优化开发区域率先实现碳排放峰值目标,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积极推进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加强能源、温室气体排放、森林碳汇、物种保护等统计监测核算能力建设,完善数据核算制度办法。增加森林、农田、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碳汇,探索利用海洋生物固碳,不断提高碳汇能力。推进厦门、南平国家低碳城市、三明生态新城国家低碳城(镇)以及低碳社区等低碳试点建设。
(二)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加快构建覆盖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推进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县)建设。加强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实现产业废物交换利用、能量梯级利用、废水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处理。积极推广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积极推行垃圾分类收集。加快建设城乡回收站点、分拣中心、集散市场“三位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进“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再制造产业化示范试点工程建设,加强餐厨废弃物和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支持建设一批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加快绿色矿山建设,发展绿色矿业。建立健全循环经济统计评价体系。到2020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85%以上,建成100家省级以上循环经济示范企业、30个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三)加强资源节约和保护。节约集约利用水、土地、矿产、林业、海洋、港口岸线等资源,加强全过程管理,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强度。
1.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建立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加快制定闽江、九龙江等重点流域水量分配方案,逐步建立农业灌溉用水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高耗水工业企业计划用水和定额管理制度。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以水定产、以水定城,推行合同节水管理、水效“领跑者”等新机制,建设节水型社会。合理制定水价、编制节水规划,实施雨洪资源利用、再生水利用、海水淡化工程。规划建设一批跨区域、跨流域水资源配置工程。加快县城以上应急备用水源建设,有效保障生活生产用水。到2020年全省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65立方米以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万亩,实施节水灌溉面积350万亩。
2.节约集约利用国土资源。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到2020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国家下达的指标。严把土地供应关,完善用地控制指标和定额标准,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严格执行工业用地招、拍、挂制度。鼓励各地探索工业项目用地在法定最高出让年限内以缩短出让年限等方式实行弹性出让。适度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地,加大农村土地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实施力度,推进旧城镇旧村庄旧厂房、低效用地等二次开发利用,强化闲置土地的清理处置,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励和规范城镇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综合利用率及矿山绿化率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不得低于国家或省规定的最低标准。
3.合理利用林业资源。继续实施国家储备林培育工程,加大国有林场森林资源保护和培育力度,通过集约人工林培育、现有林改造等措施,重点培育闽楠、福建柏、南方红豆杉等珍贵树种用材林,杉木、马尾松等速生丰产及大径级用材林,构建树种多样、搭配合理、结构优化的木材战略储备资源体系。“十三五”期间,建设以珍贵树种、大径级材为主的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50万亩,建设速生丰产林等战略性资源基地250万亩。
4.科学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根据海洋资源环境承载力,进一步落实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控制海洋开发强度,在适宜开发的海洋区域,加快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积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严格生态环境评价,提高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综合开发水平,最大程度减少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控制发展海水养殖,科学养护海洋渔业资源。开展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综合评估。落实围填海总量控制制度,对围填海面积实行约束性指标管理,实行用海投资强度指标控制。建立自然岸线保有率控制制度,有序开发利用岸线资源,加强重要岸线的战略预留。到2020年,全省建设用围填海规模控制在33350公顷以内,海水养殖功能区面积不少于15.3万公顷,海洋保护区面积不少于区划面积的11.9%,保留区面积不少于区划面积的10%。
相关阅读: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在“双碳”背景下,煤电承担着新的历史责任,但未有相应的收益机制作保障。煤电产业该如何生存?(来源:能源新媒作者:武魏楠)7月31日,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13.22亿千瓦,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这是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在历史上第一次超过煤电装机,新华社甚至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近日,江苏凤城—梅里500千伏输变电工程进入跨江架线阶段,架线进度已经过半。江苏凤城—梅里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江苏省内新增的第五条500千伏过江通道,是国家电力“十三五”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是“北电南送”战略的重点工程,预计将于7月全线贯通。工程建成后,最大输送容量达66
近日,山东印发《山东省电力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短期和中长期的关系,统筹稳增长和调结构,全面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电力发
2021年抢装、2022年平价,紧迫的降本压力是我国海上风电正在经历的“阵痛”。但顽强如中国企业,这些经历最大的价值在于,使得身处其中的企业在压力中窥见机遇、在契机中寻求到突破。
近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发布《践行碳达峰、碳中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白皮书)》,就“30·60”战略目标背景下,中国能建提出了自己的发展路径。继中国电建“十四五”期间30GW的风、光新增装机目标之后,中国能建也提出了自己的发展目标,预计到2025年,控股新能源装机容量力争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即意味着中国能建每年将保持4GW的新能源新增装机。
6月18日,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能建”)在京发布践行“30·60”战略目标行动方案(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白皮书提出,中国能建将立足企业发展,通过具体行动和举措践行服务“30·60”战略目标。
8大试点无一按期完成!电力现货市场在“十三五”期间交出的这张答卷显然无法令人满意。相比于快速推进的输配电价改革、有序落地的交易机构,久久难入正轨的现货市场,已经成为新一轮电改的明显短板。在电改的圈子里,“无现货不市场”是公认的金句,足见现货市场建设的极端重要性。作为电改“还原电力
9月25日,江苏凤城至梅里500千伏线路长江大跨越工程开工动员大会在江苏举行。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刘泽洪出席动员会并讲话。凤城至梅里500千伏长江大跨越工程是江苏境内第六条穿越长江的高等级电力通道。工程起自泰州凤城500千伏变电站,止于无锡梅里500千伏变电站,新建及改造500千伏线
摘要:随着环保要求的严格与固定式燃气轮机装机容量的提高,其NOx排放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此外,目前国标《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中关于颗粒物、SO2的排放限制设定依据不准确,缺少指导意义。首先对NOx、SO2、颗粒物等常规大气污染物的来源、标准现状、排放现状、监测方法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根
7月15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启动送电,标志着工程建设取得重大里程碑进展,沿着这一绿色电力大通道,青海之光跨越千里点亮了河南之灯。河南省委书记王国生,省委副书记、省长尹弘,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毛伟明,河南省委常委、秘书长穆为民,河南省副省长、郑
7月15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青海-河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以下简称“青海-河南工程”)启动送电,每年可向河南省输送清洁电量400亿千瓦时,将大幅提升青海清洁能源外送能力,有效缓解河南迎峰度夏供电紧张压力。据了解,青海-河南工程是世界上首个以输送新能源为主的特高压输电大通道。工程对
7月15日,大连天瑞水泥有限公司SCR改造项目招标公告发布。招标范围:大连天瑞水泥有限公司3×4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SCR超低排放改造EPC总承包。技术路线:SCR脱硝系统采用高温高尘技术路线,SCR反应器布置在预热器C1出口,采用氨水作为还原剂,改造后窑尾烟囱烟气达到NOx排放≤45mg/Nm3,氨逃逸≤5mg/N
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江苏省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快推进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年底前全面完成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任务。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2025年煤炭消费量较2020下降5%左右。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7月15日,天山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窑尾烟气氮氧化物超低排放技改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详情如下:
7月10日,青岛市人民政府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文件提出,积极稳妥发展非化石能源。积极布局海洋新能源,在青岛西海岸新区、即墨区海域集中开发海上风电,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项目和即墨区海上光伏项目建设,谋划储备远海漂浮式光伏项目,力争2030年建成千万千瓦级海上
7月15日,中盐青海昆仑碱业有限公司锅炉烟气超低排放技术改造项目EPC总承包工程中标候选人公示。中标候选人第1名:山东科达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投标报价:57890000.00元,中标候选人第2名: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投标报价:61990000.00元,中标候选人第3名:江苏天洁环保装备有限公司,投标报价:5
7月15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江苏省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文件提出,2025年全省PM2.5浓度不高于33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2%左右,重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0.2%以内;完成国家下达的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重点工程减排量目标。文件还提及,聚焦重点行业,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高质
十年蜕变——国家电投重组成立以来改革发展成就综述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家电投”),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
7月14日,永安建福窑尾烟气SCR超低排放改造系统设计、采购和安装项目招标公告发布。详情如下:永安建福窑尾烟气SCR超低排放改造系统设计、采购和安装项目招标公告(招标编号:FJTP-0624251252362)1.招标条件为了响应国家超低排放要求的要求,招标人福建永安建福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安建福),需要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0日,山东青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青岛市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统筹本地电网结构优化和互联输电通道建设,推进琅琊、寨里等500千伏骨干电网工程。加快微电网、虚拟电厂、源网荷储一体化
近日,中国企业联合会公布了“2024全国健康企业建设特色案例、健康班组案例企业家和职工健康达人案例以及优秀组织案例”名单,以推广我国企联组织、全国性行业协会和各类型企业在开展健康企业建设方面的积极探索和成功实践。国家能源集团共有67项健康企业建设特色案例,28个健康班组案例,13位企业家和
十四五以来,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相继印发三批大型风光大基地建设项目清单,依托西北地区禀赋的风光资源,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升级、地区效益回报及沙戈荒生态治理的高质量融合,依据最新规划布局方案推算,截至2030年,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新能源总装机容量将突破455GW,低碳经济蓬勃发
国家能源集团近日发布四川公司(四川能源)江油热电公司#31、#32机组汽轮机通流改造EPC公开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项目名称:四川公司(四川能源)江油热电公司#31、#32机组汽轮机通流改造EPC公开招标招标编号及包号:CEZB250504232001第一中标候选人北京国能龙威发电技术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0750.5
国家能源集团近日发布江苏公司淮安公司2×20MW机组主体工程建安施工工程公开招标项目中标候选人公示。项目名称:江苏公司淮安公司2×20MW机组主体工程建安施工工程公开招标招标编号及包号:CEZB250604051001第一中标候选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江苏省电力建设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投标报价18573.1004万元。第
7月4日,由中国能建广东火电承建的世界首个城市中心全户内紧凑化柔性直换流站——广州220千伏天河棠下柔直背靠背工程正式开工。项目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区天河智谷广棠片区,是南方电网2025年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十大工程”之一。本期新建1组700兆瓦直流线路和3组450兆瓦直流线路,新建电缆长0.18千米
北极星电力网整理了2025年6月火电项目动态,共54个项目取得重要进展。本月,共有6×1000+2×660MW项目核准,4个项目开工,6个项目并网,9个项目机组投产。江苏省核准了3个煤电项目,四川省核准一个煤电项目。位于江苏扬州的国信扬电三期2×100万千瓦扩建项目将建设2台100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
对光伏人来说,2025年又是一个让人心惊肉跳的5·31。2018年的5·31,因为累计20年待支付光伏发电补贴费用超过1万亿元,中央政府对光伏新建项目急刹车。在政策的影响下,光伏装机容量装机大跌、产业链大量企业倒逼,投资商资金链断裂。这段光伏项目业主和光伏产业链上生产企业遭受灭顶之灾的历史,让广
北极星售电网获悉,7月15日,重庆电力交易中心发布6月发电装机及分类型总体情况,截止6月底,统调发电机组装机容量(含储能)2829.05万千瓦。截止6月底,统调火电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646.01万千瓦,水电发电机组装机容量618.8万千瓦,风电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82.85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机组装机容量141.18万
选择接受市场价格的分布式光伏只有全部上网电量按照实时市场价格结算这一个场内结算项。具体是如何结算的我们通过上文接受市场价格:量价双不报的分布式光伏如何结算进行了专项分析。要视计量条件而定,终局都将是分时段计量电量的日清月结。大部分地区的存量分布式项目因为全部电量都在机制范围内,所
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印发《江苏省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计划》的通知,其中提出,加快推进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年底前全面完成煤电机组深度脱硝改造任务。推进能源结构调整优化。在保障能源安全供应的前提下,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总量,2025年煤炭消费量较2020下降5%左右。大力发展新能源和清洁
2015年7月15日,经国务院批准,由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和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合并重组而成的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在北京正式挂牌。这一天,两大能源央企的整合完成,不仅开创了我国能源产业体制改革的先河,也为中国能源转型提供了新的动力支撑。国家电投集团成立之初,就成为国内唯一同时拥有火电、水
请使用微信扫一扫
关注公众号完成登录
姓名: | |
性别: | |
出生日期: | |
邮箱: | |
所在地区: | |
行业类别: | |
工作经验: | |
学历: | |
公司名称: | |
任职岗位: |
我们将会第一时间为您推送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