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江西十三五规划:建设一大批清洁煤电项目 新增100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全文)

2016-04-26 08:2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江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章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围绕防灾减灾、改善民生、促进发展,着力构建集防洪安全、供水安全、水生态安全和保障能力建设于一体的水利体系,不断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

第一节 健全防洪减灾体系

开展长江干流(江西段)河势控制和河道整治,实施五河防洪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鄱阳湖综合治理工程,全面提升重要江河湖泊及支流防洪减灾能力,推动南昌、九江等重要防洪城市和重点地区达到国家防洪标准。加快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积极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实施病险水库(闸)除险加固工程。建设重点城镇、圩垸和粮食主产区排涝设施。加强灾害监测、预警预报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

第二节 强化水资源供给保障

实施重点水源工程,建成浯溪口水利枢纽,推动花桥等大型水库前期工作,建设四方井水库和15座中型水库及100座小型水库。实施大中型灌区新建和续建配套工程,新建廖坊水利枢纽灌区二期,推进大坳、峡江等大型灌区前期工作,实施10座大型灌区和205座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实施城市应急备用水源配套工程,提高应对供水安全突发事件的能力。加大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力度,推进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到2020年,新增供水能力20亿立方米,新增及恢复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万亩。

第九篇 开辟绿色发展新路径

坚持绿色强省、绿色惠民,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加快打造美丽中国的“江西样板”。

第一章 巩固提升生态优势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全面提升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形成“一湖五河三屏”生态安全格局①。

第一节 建设质量更优的森林生态系统

实施新一轮造林绿化与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低产低效林改造、乡村风景林建设等生态林业工程,改善林分结构,丰富物种总量,增加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启动天然林保护工程,实行严格的天然林保护制度,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严禁移植天然大树进城,增强森林资源生态功能。发挥国有林场在绿化国土中的带动作用。创新林业产权模式,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

第二节 加大湿地保护和修复力度

实施鄱阳湖流域清洁水系工程,强化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饮用水源保护区和备用水源地等重点区域保护与生态修复,切实保护“一湖清水”。实施鄱阳湖湿地生态修复工程,加强“五河”源头、重点湖库、江河干流地区和城市规划区域的湿地保护。全面提升湿地公园建设管理水平。建立健全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加大湿地生物资源保护力度,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第三节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

实施自然保护区升级工程,加大典型生态系统、物种、基因和景观多样性保护力度。开展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与评估。实施珍稀濒危物种繁衍野化工程,维护种群数量。加强重点工程建设范围内的野生动植物抢救性迁地保护。严防外来有害物种入侵。争取设立国家公园。

第四节 增加生态公共服务供给

丰富生态产品,优化生态服务空间配置,增强生态公共服务供给能力。整体推进山水田路综合整治,保护田园景观。依托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生态资源,适度开发公众休闲、旅游观光服务和产品。加快城市森林、城市湿地、城乡绿道、郊野公园等城乡生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一批森林城市和森林小镇,培育一批特色鲜明的生态体验精品线路,拓宽绿色宜人的生态空间。

第二章 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

坚持存量绿色化改造和增量绿色化构建并举,努力形成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大幅度提高经济绿色化程度。

第一节 构建绿色产业体系

加快构建以低碳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绿色产业体系,努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产业基地。采用先进适用和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在各工业领域普遍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化改造,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构建环境友好的绿色工业体系。广泛推行各种生态农业模式,大力发展无公害农业,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林、林下经济等林产业,着力推出优质、安全的农产品,构建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体系。大力发展低消耗、低污染的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等服务业,构建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业体系。

第二节 节约高效利用资源

实行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健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标准体系,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强度。实施全民节能行动计划,推进重点行业能效提升和节能减排升级改造,实施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和节能自愿活动,严格节能评估审查,实行能源消费预算管理制度,开展用能节能审计,完成国家下达的能源消费总量目标。大力推行绿色建筑,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实现重点行业、设备节能标准全覆盖。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全民节水行动计划,鼓励一水多用、优水优用、分质利用,推进雨洪资源利用和再生水利用。实行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加强土地利用的规划管控、市场调节、标准控制和考核监管,推进建设用地多功能开发、地上地下立体开发利用,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严格控制农村集体建设用地规模。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开展地质找矿突破行动,引导小型矿山兼并重组,发展绿色矿业,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和综合利用率。

第三节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实施循环发展引领计划,推进生产和生活系统循环链接,加快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产业园区、重点企业循环化改造工程,促进企业循环式生产、园区循环式发展、产业循环式组合。加强工业固废、建筑垃圾等大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城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系统。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加强生活垃圾分类回收与再生资源回收的衔接。全面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动汽车零部件、办公设备等再制造,建设再生产品推广和再制造服务基地,大力发展“城市矿产”。

第四节 全面推行清洁生产

加强污染防治重点防控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的清洁生产审核、评估和验收,从源头和全过程控制污染物产生和排放。大力推进铜、钨、稀土、铀等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提高采选、冶炼生产系统和环保系统清洁生产能力,实现“三废”近零排放。积极推进农业清洁生产,推广节肥节药节水技术,减少农业自身污染排放。推进服务业清洁生产,以商贸服务、交通运输、公共设施等领域为重点,开展服务业清洁生产试点示范。

第五节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优化能源结构,推动煤炭等传统能源安全绿色开发和清洁低碳利用,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实施碳排放强度和总量双控行动。促进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碳排放零增长,推进交通运输低碳发展,大力发展低碳建筑,努力增加森林碳汇。控制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实行重点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核证、配额管理和碳交易制度。实施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建成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低碳城市、低碳园区和低碳社区。加大低碳技术和产品推广应用力度。健全碳排放统计核算、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大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加强对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的监测、预警和预防。

第三章 培育绿色化生活方式

倡导绿色价值观,建立生态文明推广体系,在全社会形成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实现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向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方向转变。

第一节 增强全民生态文明意识

把生态文明教育纳入国民教育、继续教育、干部培训和企业培训体系。开展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绿色商场、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创建活动,广泛动员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创建一批生态文化遗产丰富、保持完整的生态文化保护区。组织好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全国节能宣传周等主题宣传活动,积极举办具有江西特色和广泛影响力的生态文明普及活动。

第二节 推行生活方式低碳化

广泛开展绿色生活行动,积极引导居民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家居。倡导合理消费,力戒奢侈浪费,制止奢靡之风。管住公款消费,深入开展反过度包装、反食品浪费、反过度消费行动,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的社会风尚。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鼓励消费者购买和使用节能环保产品、节能省地住宅。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实行公共交通优先,鼓励自行车出行,实施新能源汽车推广计划。政府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严格执行空调温度控制标准。强化政府绿色采购制度。

第四章 强化环境治理和保护

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形成政府、市场、公众多元共治的环境治理体系,进一步提高环境质量,让老百姓喝上更干净的水、呼吸更新鲜的空气,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

第一节 深入实施“净空”工程

实施火电、钢铁、有色、水泥等重点行业脱硫脱硝、除尘设施改造升级工程,强化设施稳定运行,有效降低污染物排放。加大施工扬尘、矿山扬尘和城市扬尘监管。在重点区域、重点行业推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总量控制。加大重点化工园区有毒有害气体监管力度。构建机动车环保达标监管体系,大力开展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积极实施国Ⅵ排放标准,加大黄标车和老旧车淘汰力度。全面实施城市空气质量达标时间表,提高治霾效果。建立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机制,在县级以上城市开展细颗粒物实时监测,力争空气质量指数达到优良天数比率位居全国前列。加强环境噪声污染防治。

第二节 深入实施“净水”工程

加强水环境保护和综合治理,实行从水源地到水龙头全过程监管。以“五河一湖”等水域为重点,全面清理整治沿江、沿湖污染企业。加大对造纸、印染、化工、制革等重点行业的污染治理,强化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减排。实施城镇和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建设改造工程,推行城镇雨污分流,全省城市和县城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5%和85%左右,实现工业污水全面达标排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达标运行。对敏感区域、水质总体较差地区制定更加严格的污水处理设施排放标准。关闭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场。强化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保障农村饮水安全。积极预防和修复地下水污染。

第三节 深入实施“净土”工程

全面开展重点区域土壤环境质量评估和污染源排查,加强土壤污染分类防治,严格控制新增土壤污染。推进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开展重点区域防控试点示范。建立和完善重金属污染农作物处置长效机制。加大有害废弃物的回收力度,加强危险废弃物污染防治,有效降低环境风险。加快城乡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收集储运系统,推进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强化矿山治理恢复,加大对无主尾矿库治理力度。

第五章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

严守生态红线、总量控制、准入门槛,加快形成源头预防、过程控制、损害赔偿、责任追究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引导、规范和约束各类开发、利用、保护自然资源的行为。

第一节 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完善重点流域、森林、湿地、矿产资源开发等领域生态补偿制度,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利益导向机制。全面实行覆盖全省主要流域的生态补偿办法,建立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引导生态受益地区与保护地区之间、流域上游与下游之间,通过资金、产业转移等方式实施补偿。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恢复保证金制度,建立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长效机制。完善生态保护成效与资金分配挂钩机制。

第二节 健全生态环境保护市场化机制

建立充分反映资源稀缺、所有者权益、生态环境损害及修复成本的价格形成机制。完善土地、矿产、森林、湿地等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扩大招拍挂出让比例。建立健全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碳排放权初始分配制度,推行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加强交易平台建设,完善权利核定、价格形成和市场机制。大力推行合同能源和水资源管理、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研究建立生态价值评估制度,发展绿色信贷、绿色债券和绿色基金。建立健全生态环境损害估价和赔偿制度,在高风险行业推行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

第三节 完善自然资源管理制度

对水流、湖泊、森林、荒地、滩涂等自然生态空间进行统一确权登记,划定产权主体,创新产权实现形式,建立健全归属清晰、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构建统一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完善自然资源资产用途管制制度,合理确定并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证制度,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第四节 构建生态文明绩效评价体系

根据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进一步完善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评指标体系,实行差异化绩效考核,把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绿色发展指标纳入评价体系,提高绿色考评权重,强化指标约束。建立整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制度,健全涉河、涉湖规划制度,制订完善相关技术标准。落实党政“一把手”负责的“河(库)长制”,实行河流、水库水质改善的领导负责制和环保问责制,对河湖生命健康负总责。加快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建立健全领导干部任期生态文明责任制度、自然资源资产和环境责任离任审计和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第五节 创新环境治理体制机制

改革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固定污染源的企业排放许可制度。建立企业环境违法黑名单制度,坚决关闭排放不达标企业。探索建立统一监管所有污染物排放的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建立全省统一的实时在线环境监测系统,推进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健全环境信息公布制度,强化重污染天气、饮用水水源地、有毒有害污染等关系公众健康的重点领域风险预警,健全省、市、县三级联动的环境应急响应机制,完善突发生态环境事件信息报告和公开机制。建立健全环保督察制度,落实环境保护“党政同责”和“一岗双责”。开展环境保护督察巡视,严格环保执法。创新和完善公众参与环境监督保护的机制。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江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