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江西十三五规划:建设一大批清洁煤电项目 新增100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全文)

2016-04-26 08:21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江西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十篇 打造脱贫攻坚新样板

把脱贫攻坚工程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以罗霄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贫困县为主战场,推进精准扶贫脱贫,确保贫困群众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不掉队。

第一章 着力推进精准扶贫脱贫

按照“摸清底数、区分类型、找准问题、分类施策”的总要求,以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为重点,瞄准致贫因素精准发力,集中力量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第一节 实施特色产业脱贫

加快完善“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②,支持贫困群众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致富。强化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与贫困户利益连结机制,构建“以企带村、以村带社、以大户带贫困户”的帮扶体系,提升贫困群众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统筹涉农资金,支持贫困村“一村一品”扶贫工程,重点扶持农林牧业、生态和绿色产业、乡村旅游、传统手工业、光伏发电等特色优势产业,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

第二节 实施转移就业脱贫

以就业为导向,建立贫困人员就业台账,开展职业技能、实用技术、自主创业和新型农民培训,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施职业教育扶贫,引导职业(技工)院校采取顶岗实习或校企合作等方式,提高贫困家庭子女就业能力,阻断贫困现象代际传递。支持贫困地区县乡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建设。鼓励工业园区面向贫困群众开展订单培训、定向就业。利用生态补偿和生态工程资金开发生态保护就业岗位,吸纳当地贫困群众就业。

第三节 实施移民搬迁脱贫

对居住在深山区、库区和地质灾害区、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恶劣、不具备生产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贫困群众,实施整体移民搬迁扶贫,合理确定搬迁安置房建设标准,适当提高补助标准。支持贫困地区结合小城镇建设、工业园区发展,设立移民扶贫集中安置点,加大后续产业和就业扶持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探索利用农民进城落户后自愿有偿退出的农村安置房屋和土地安置搬迁农户。

第四节 实施兜底性保障脱贫

完善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的贫困群众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构筑基本医保、大病医疗保险、医疗救助、大病救治等多道防线,进一步加大对特困人群的医疗费用救助力度,扩大大病保险覆盖面,制定贫困家庭医疗优惠政策,降低贫困群众医疗负担,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

第二章 促进贫困地区加快发展

以开发扶贫为重点,持续加大投入,切实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环境,着力提升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摘帽”。

第一节 着力消除区域性整体贫困

加大对重点扶贫攻坚县的民生投入,集中实施一批教育、卫生、文化、就业、社会保障等民生工程。扩大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覆盖面,因地制宜解决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加强与大中城市的互联互通。切实增强贫困区域“造血”功能,集中力量支持每个贫困县培育一个特色优势产业集群。深入实施贫困村整村推进工程,全面完成2900个省级贫困村村庄整治任务,全面消除贫困村。对贫困县已享受的扶贫政策、安排的省级扶持资金规模只增不减。

专栏18 水利重点工程

(一) 重大水利枢纽和大中型水库工程

积极推进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建设四方井、花桥等大型水库,建成太湖、寒山、洋前坝等中型水库,力争开工建设鹅婆岭水库,以及洋池口、石洞、井山、吊钟、芳陂(扩建)、铁镜山、夏营、茶坑、碧湖、岭下等中型水库。

(二) 防洪减灾工程

建设鄱阳湖二期治理第六个单项、鄱阳湖区1-5万亩圩堤除险加固、五河尾闾疏浚、蓄滞洪区安全建设、单退圩堤加固整治、重点圩堤达标,长江干流河势控制和河道整治工程(江西段)。推进五河防洪治理、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五河干流1-5万亩圩堤险加固工程。推动千亩圩堤除险加固整治,开展重点涝区治涝工程建设。实施11个设区城市及55个县(市)防洪工程等。

(三) 城乡供水安全保障工程

推进南昌市等中心城市和县级以上城市应急备用水源工程建设。新建一批小型水库及抗旱引调提水工程。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

(四) 农田水利建设工程

新建廖坊水利枢纽灌区二期,推进大坳、峡江等大型灌区前期工作,加快七一、鄱湖、饶丰等10座现有大型灌区,五星、流湖等49座重点中型灌区和156座一般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和农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开展大中型排灌泵站更新改造。

(五) 保障能力建设

实施防汛抗旱基础设施及能力建设、水资源监测设施建设、水利信息化建设、基层单位能力建设和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专栏19 生态保护重大工程

(一) 国土绿化行动

建设长(珠)防林700万亩、血防林235万亩、退耕还林11.93万亩,创建千万亩国家木材战略储备基地,加强城镇、乡村、废弃矿山绿化,打通连接各生态空间的绿色廊道,形成沿路、沿江、沿湖(库)的国土绿化网络。

(二) 森林资源保护

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逐步扩大天然林保护面积、提高补偿标准。改造退化防护林170万亩,完成森林抚育3200万亩,加大“五河”中上游尤其是源头地区生态公益林保护力度。

(三) 低产低效林改造

采取更新、补植、封山育林和抚育等措施,完成低产低效林改造700万亩,其中,补植改造100万亩;封山育林200万亩;抚育改造400万亩。

(四) 湿地保护与修复

加强自然湿地保护,对功能降低、生物多样性减少的湿地进行综合治理,实施湿地恢复与综合治理工程1.8万公顷;开展农区湿地可持续利用示范6000公顷;新建5个县级以上湿地自然保护区和52个湿地自然保护小区;新建27个省级以上湿地公园。

(五) 生物多样性保护

建设和完善全省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中心。加强全省69个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45个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建设,实施极小种群等动植物保护及华南虎野化回归工程。新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3处、省级自然保护区5-8处。

(六) 生态保护支撑体系

完善有害生物防治体系,提高监测预警应急处置能力。加强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营造生物防火带3万公里。加强林业种质资源保护,实施林木良种培育工程。加强基层林业工作站、木材检查站、技术推广站能力建设。

专栏20 绿色生产行动计划

(一) 节能行动计划

实施节能改造工程,重点推进热电联产、锅炉窑炉改造、电机系统节能、能量系统优化、余热余压利用、化石能源节约替代、绿色照明推广等节能改造项目;实施节能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重点支持能源梯级利用、高效清洁利用等节能技术产品示范,推进LED照明、高效节能电机、节能变压器等一批节能产品规模化及其应用,到2020年二级及以上能效家电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90%。

(二) 节地行动计划

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强化城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土地投资强度、人均用地指标整体控制,努力实现新增建设用地规模逐步减少,单位GDP建设用地比2015年下降25%,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用地面积下降30%,城市新区平均容积率比现城区提高30%以上。

(三) 节水行动计划

实施高耗行业节水改造示范工程,推广先进节水技术,鼓励废水深度处理和回用,推广农业节水灌溉模式和技术;实施城市节水改造工程,加强管网漏损控制管理,推广雨水收集利用和中水回用,开展公共机构节水;实施节水产品更新换代工程,实行水效标识制度,鼓励居民更换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到2020年,节水器具普及率达到85%。

(四) 节矿行动计划

全面推进绿色矿山建设,布局建设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开展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推动矿产资源开发整合,提高矿产资源利用水平。推进尾矿综合利用,重点实施60个尾矿综合回收项目,建成1-2个无尾矿的特色循环经济产业基地,矿山总数比“十二五”末减少10%,大中型矿山比例提高3%左右。

(五) 循环发展引领计划

积极开展国家级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城市试点。推进赣州经开区、鹰潭高新区、南昌高新区、井冈山经开区等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力争抚州高新区等列入国家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实施一批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规划建设城市静脉产业基地,加快新余钢铁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鹰潭铜产业循环经济基地等国家级和一批省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推进南昌、赣州全国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

(六) 雨洪资源和再生水利用计划

以缺水城市和水污染严重城市为重点,完善再生水利用设施;加快雨水“渗、滞、蓄、净、用”等设施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城市湿地公园、集雨型绿地等,加强雨水滞留、渗透和收集利用。

(七) 生态文明建设气象服务工程

在全省主要生态安全屏障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建设生态气象监测网。建设1个东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和3个人工影响天气重点作业区。建设1个省级暴雨监测、预警试验基地,建设1套省级生态气象业务服务系统。

专栏21 绿色生活重点行动

(一) 家庭垃圾分类处理计划

选择20个城市、200个社区开展家庭垃圾分类处理试点,普及家庭垃圾分类处理知识,完善垃圾回收设施,合理收运、处置和再利用家庭垃圾,探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减量激励机制。

(二) 绿色出行“135”计划

在11个设区市建立和完善公共自行车服务体系、公交体系,倡导公众1公里步行、3公里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交车。

(三) 生态文明创建计划

创建5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市、区)、100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支持创建一批省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鼓励各地创建全国生态文化示范基地、生态文化村和全国生态文化示范企业。

(四) 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工程

建设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5个、省级生态文化示范教育基地5个以上,建设一批生态文化教育研究中心和国际生态文明交流平台。

专栏22 环境治理重点工程

(一) 蓝天行动计划

全面整治燃煤小锅炉,推进萍乡、景德镇等重点城市煤改气工程,强化火电、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减排,严控石化及化工企业、汽车和加油站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实施国Ⅵ排放标准和相应油品标准,加大汞、铅等重金属污染排放治理力度。到2020年,地级以上城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下降10%以上,南昌、九江市细颗粒物年均浓度控制在50微克/立方米左右。

(二) 水环境治理工程

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达标排放工程,加强种植业污染防治。专项整治造纸、印染、化工、制革等重点污染行业,推进船舶流动污染治理。推进瑶湖、艾溪湖、南塘湖等城市重点湖泊水生态综合治理。推进地下水污染治理试点。至2020年,我省境内的珠江、长江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分别达到100%和87%以上,完成国家规定的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治理目标,中心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到Ⅲ类以上,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

(三) 土壤环境治理工程

加强重金属污染监测、修复技术和应急能力建设,摸清土壤重金属污染底数,推进赣江源头、乐安河流域、信江流域、袁河流域等修复治理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大力实施重金属废渣治理和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工程,推进重点防控区域试点示范工程建设。到2020年,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不低于全国水平,新增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保障率100%。

(四) 城镇环境公共设施建设工程

推动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垃圾收运体系向城乡结合部延伸。在环境敏感区、生态脆弱区、水环境容量不足区域,市县生活、工业污水处理设施必须配套建设脱氮除磷设施。积极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大力实施污水配套管网工程,促进污水再生水利用,到2020年,实现全省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覆盖,城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0%、85%。

(五) 矿区环境治理和恢复工程

实施赣东铜、铀及多金属矿、赣南钨及稀土矿、赣西煤(岩盐、铁矿)、赣中铁矿、赣北铜金矿等国有大中型危机矿山及历史遗留废弃矿山治理和恢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地质恢复治理率和矿区土地复垦率比2015年各提高10%。支持于都盘古山、大余西华山等矿区申报国家矿山公园。

①“一湖五河三屏”生态安全格局:“一湖”指鄱阳湖;“五河”指赣、抚、信、饶、修五大河;“三屏”指赣东北-赣东山地森林生态屏障、赣西北-赣西山地森林生态屏障、赣南山地森林生态屏障。

②“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将一项优势主导产业、一笔贷款风险金、一个合作组织、一种帮扶机制有机结合的产业扶贫模式。

支持少数民族乡(村)加快发展,保护与发展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促进民族交流融合,实现少数民族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江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