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一位工程师眼中的三峡工程

2016-05-04 17:34来源:中国三峡杂志作者:李颜岐关键词:三峡工程水电建设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在这样的体制保障下,对工程师来说,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可以尽情丰富而充满智慧。即使具体的专业领域不同,但工作所要求的原创性与自主判断一直是工程师这个概念的应有之义。专业的工程师们总是会通过最新发表的研究成果或技术成就,来持续了解和密切跟进世界范围内与其所从事专业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并积累、消化以及独立地去应用这些信息。正因为如此,他们能在工程的科学和技术应用上不断有所突破,并且在适当的时候,对其所从事专业学科的发展做出重要的贡献。

陆佑楣曾总结过,三峡工程是一项传统、现实、理性的工程,然而它又毕竟是一项世界的顶级工程和一项综合性的多功能工程,其建设必然会遇到前所未遇的工程难点和各类挑战。而在他的记忆里,在三峡工程建设之初,全体建设者们就认定了这项工程所应用的技术、装备都要尽全力去追求世界最好,工程的质量与安全标准更要向世界最优与最高看齐。

工程师们知道,只有在工程建设的实践中,充分应用最新的科学成果与工程技术,用创新的思维予以突破,才能取得工程的成功。这样的理念也成就了后来三峡精神里追求卓越的一面。面对建设过程中的困难和需求,三峡工程的建设管理者们不断通过有效利用市场手段,发挥主导和协调作用,组织参建的各方建立起科研、设计、制造联合创新的团队,集中力量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了重大的技术突破,也可以说是闯过了一些难关。这一过程中,有一大批企业通过参与三峡工程的建设,提升了自主创新的能力。

大江截流开始。摄影/孙荣刚 

三峡技术成果中有两项常被人们提及的典型,一是大坝混凝土的快速施工技术;二是70万千瓦水电机组技术的引进和突破。

大坝全长2308 米,高程185 米,一座横跨长江的混凝土重力坝,修筑过程中所需要的混凝土浇筑量是空前的,由此产生的困难也是空前的。陆佑楣回忆,在已有的混凝土浇筑技术中,如何选择以达到最优的浇筑效果,是彼时他和所有建设三峡的工程师们夙兴夜寐、冥思苦想的难题之一。经过反复咨询论证与研究,不断地试验,否决了多种以往常用技术后,最终决定选用美国先进的塔带机设备,并根据三峡工程施工场地的特点加以创新,形成了以塔带机为主,辅以少量门塔机、缆机的综合混凝土浇筑方案。混凝土从各拌和楼生产出来后,通过皮带机将混凝土输送到塔带机上,再由塔带机直接将混凝土有序地摊铺到大坝仓面上。这一工厂化的生产方式,集混凝土水平运输和垂直运输为一体,最大的优点就是连续作业、均匀高效,并且不同作业面之间相互干扰很小。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工程查看更多>水电建设查看更多>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