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水电水力发电评论正文

一位工程师眼中的三峡工程

2016-05-04 17:34来源:中国三峡杂志作者:李颜岐关键词:三峡工程水电建设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峡工程设计安装32 台70 万千瓦的大型水轮发电机组,这在当时的设计和制造难度居世界之最,而当时国内制造大型水轮发电机组的能力尚停留在较低水平。陆佑楣讲道,发达国家在二战之后开始水电开发的热潮,到上个世纪90 年代,水电开发及装备制造的技术均已成熟。因此,三峡总公司决定,排除争议,为了既确保三峡工程的质量达到一流,又不失时机地提升民族工业制造水平,采取公开招投标的方式,采购国外先进设备,并一同引进关键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为特大型水轮发电机组国产化创造条件。

这一举措,一方面是坚持对外开放,另一方面也是在寻求自主创新。

据此,三峡总公司决定左岸总装机容量980万千瓦的14 台机组一次性国际公开招标,形成了全球性竞争的态势。但同时,招标文件中规定了三个必要条件,即投标者必须与中国制造企业联合设计、合作制造;必须向中国制造企业全面转让核心技术,培训中方技术人员;中国制造企业分包份额不低于合同总价的25%,14台机组中的最后2 台必须以中国企业为主制造。

在支付了1635 万美金的技术转让费后,三峡总公司将引进的技术无偿交给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和东方电机股份有限公司等国内企业。哈电与东电通过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也逐渐具备了与国际水电巨头同台竞争的能力。在三峡的右岸电站建设中,他们各自承担了4 台水轮发电机组的设计制造任务,用七年时间完成了从左岸机组分包商到右岸机组独立承包商的重大角色转变。

这一转变不仅仅对三峡工程有着重要的意义,更对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这标志着我国水电重大装备实现了30年的大跨越,国内水电制造技术迈进世界先进行列。也就正如2015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两院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三峡工程等一大批重大工程技术成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支撑,为中国作为一个有世界影响的大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导流明渠截流现场。

不断深化对于三峡工程、长江与整个自然的认识

科学家研究事物,工程师建立事物。科学家探索世界以发现普遍法则,工程师则使用普遍法则以设计、建造和生产实际的事物。

作为工程师,对于世间事物的认识,都是基于科学和理性的标准。在陆佑楣眼中,历经了三峡的论证与建设,谈及三峡时,他总是认为必然要从百年前孙中山先生的设想说起,而关于三峡工程的思考,也并不随着工程的竣工而结束。三峡工程的设想、论证、建设、运行,是四个连贯的时期,也是关于江河治理、人与江河、自然关系的科学理性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三峡工程查看更多>水电建设查看更多>大型水轮发电机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