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南京十三五规划: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扩大天然气利用 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全文)

2016-05-10 09:0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燃煤发电南京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十九章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互动并进,创新外经外贸发展方式,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第一节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优化进出口结构。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的竞争力,巩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自主品牌产品、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35%。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一般贸易出口规模。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引导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进口,瞄准国内市场热销的国际产品,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努力实现进口替代并开拓国际市场。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巩固和提升运输、旅游、建筑和工程服务等传统领域的出口市场份额,积极开拓计算机信息服务、通信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新兴领域,重点培育中医药、文化等服务贸易。办好中国(南京)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推进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创新和完善多种贸易平台。到2020年,服务外包执行额、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达到200亿美元以上、100亿美元以上。

第二节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围绕产业链配套、供应链整合、价值链增值,重点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中介机构招商,鼓励外资主要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金融、教育、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有序放开医疗、育幼养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外资准入限制。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推动引资与引技、引智相结合,注重引进一批龙头型、旗舰型企业项目,鼓励外资企业在南京设立地区总部及财务中心、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支持外资参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外资企业本土化发展。“十三五”期间年均利用外资达到36亿美元以上,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销售中心等功能性机构90家。

第三节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完善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积极开展“一口受理、并联审批”改革,不断简化外资企业准入程序,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创新口岸功能,扩大海港口岸开放,高标准建设国际快件中心和进口(指定)口岸,放大过境免签政策效应。加快陆运口岸建设,推进南京(尧化门)铁路口岸建设。优化邮运口岸布局,完善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积极推进“一站式”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第二十章加快“走出去”步伐

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鼓励有条件企业走出去,促进“走出去”与“引进来”协调发展,提高我市双向开放水平。

第一节培育壮大本土跨国公司

培育以南京为总部的国际品牌企业和跨国集团,支持企业稳妥开展海外投资、跨国并购,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对外投资与扩大出口的结合度,推动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设计机构、展销中心,鼓励设计咨询、施工安装、外经贸和生产企业组建战略联盟,输出管理、装备、技术和标准,提升联合承揽大型项目的国际竞争力。“十三五”期间,全市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年均达到16亿美元以上,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年均达到40亿美元。

第二节健全“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

完善“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境外投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快构建集展会平台、企业商会、中介机构为一体的信息发布机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项目评估和信息服务。注重发挥金融对“走出去”的重要支持作用,利用好优买贷款、援外优惠贷款,加大出口信保力度,健全海外投资险服务体系,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境外重点项目跟踪推进,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第二十一章提升对外开放载体功能

深化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放大开放效应,推动特色发展,把开放载体平台建成推进全方位开放、推动创新转型的先行区、示范区。

第一节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完善开发区管委会体制,加快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探索区域共建、产业共育和民生共享的新模式。鼓励开发区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技术领先的新兴产业集群,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落户开发区的市级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开发区绿色发展,加强土地综合、复合利用,实施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南京化工园转型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园。提升省级以上开发区发展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支持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推进开发园区创建省级以上产业特色园区、生态工业园区、知识产权园区、创新型园区。

第二节构建开放合作新载体

积极争取创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建设与国际投资贸易管理规则接轨的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南京综合保税区。依托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建设南京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试验区,巩固和深化宁台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服务贸易等领域合作。加快推进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建设,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生态科技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开放平台。

第二节深化与沿线城市交流合作

主动对接国家“科技伙伴计划”,以中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俄罗斯、中东欧、东非为重点,加快完善沿线友城布局,基本实现重点城市全覆盖,健全人文交流常态化机制,密切联系海外侨胞和侨商,支持红十字会等机构开展对外交流,加强教育、科技、文化、医疗、体育、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打造文化交流品牌,推动中国明清城墙、海上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积极申(举)办南京国际马拉松赛、世界速度轮滑锦标赛、世界游泳锦标赛等国际精品体育赛事。

第十九章加快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

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互动并进,创新外经外贸发展方式,提升投资贸易便利化水平,营造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

第一节转变外贸发展方式

优化进出口结构。推动外贸向优质优价、优进优出转变,着力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外贸竞争新优势。提高传统优势产品的竞争力,巩固扩大市场份额,提高自主品牌产品、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出口比重,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达到35%。加快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一般贸易出口规模。实施积极的进口促进战略,引导企业扩大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的进口,瞄准国内市场热销的国际产品,加大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力度,努力实现进口替代并开拓国际市场。健全贸易摩擦应对机制,保障企业合法权益。

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巩固和提升运输、旅游、建筑和工程服务等传统领域的出口市场份额,积极开拓计算机信息服务、通信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等新兴领域,重点培育中医药、文化等服务贸易。办好中国(南京)国际服务外包合作大会,推进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基地建设,培育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外贸综合服务等新业态,创新和完善多种贸易平台。到2020年,服务外包执行额、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达到200亿美元以上、100亿美元以上。

第二节提升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

围绕产业链配套、供应链整合、价值链增值,重点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集群招商、中介机构招商,鼓励外资主要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推进金融、教育、文化等服务领域扩大开放,有序放开医疗、育幼养老、商贸物流、电子商务等外资准入限制。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推动引资与引技、引智相结合,注重引进一批龙头型、旗舰型企业项目,鼓励外资企业在南京设立地区总部及财务中心、研发中心、运营中心等功能性机构,支持外资参与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外资企业本土化发展。“十三五”期间年均利用外资达到36亿美元以上,新增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销售中心等功能性机构90家。

第三节推进投资贸易便利化

完善外商投资市场准入制度,推进实施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管理模式,积极开展“一口受理、并联审批”改革,不断简化外资企业准入程序,构建与国际接轨的体制机制。创新口岸功能,扩大海港口岸开放,高标准建设国际快件中心和进口(指定)口岸,放大过境免签政策效应。加快陆运口岸建设,推进南京(尧化门)铁路口岸建设。优化邮运口岸布局,完善配套设施规划建设。积极推进“一站式”通关和电子口岸建设,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第二十章加快“走出去”步伐

深入实施“走出去”战略,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鼓励有条件企业走出去,促进“走出去”与“引进来”协调发展,提高我市双向开放水平。

第一节培育壮大本土跨国公司

培育以南京为总部的国际品牌企业和跨国集团,支持企业稳妥开展海外投资、跨国并购,拓展国际市场。增加对外投资与扩大出口的结合度,推动企业到境外建立生产基地、研发设计机构、展销中心,鼓励设计咨询、施工安装、外经贸和生产企业组建战略联盟,输出管理、装备、技术和标准,提升联合承揽大型项目的国际竞争力。“十三五”期间,全市境外投资中方协议投资额年均达到16亿美元以上,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年均达到40亿美元。

第二节健全“走出去”综合服务体系

完善“备案为主,核准为辅”的境外投资管理模式,提升企业境外投资便利化水平。加快构建集展会平台、企业商会、中介机构为一体的信息发布机制,为企业提供专业化的项目评估和信息服务。注重发挥金融对“走出去”的重要支持作用,利用好优买贷款、援外优惠贷款,加大出口信保力度,健全海外投资险服务体系,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境外重点项目跟踪推进,完善境外突发事件处理机制。

第二十一章提升对外开放载体功能

深化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放大开放效应,推动特色发展,把开放载体平台建成推进全方位开放、推动创新转型的先行区、示范区。

第一节促进开发区转型升级

完善开发区管委会体制,加快开发区与行政区融合发展,探索区域共建、产业共育和民生共享的新模式。鼓励开发区明确主导产业,发展技术领先的新兴产业集群,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落户开发区的市级统筹协调机制。推动开发区绿色发展,加强土地综合、复合利用,实施省级以上开发园区循环化改造,推动南京化工园转型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园。提升省级以上开发区发展质量和品牌影响力,支持有条件的省级开发区争创国家级开发区,推进开发园区创建省级以上产业特色园区、生态工业园区、知识产权园区、创新型园区。

第二节构建开放合作新载体

积极争取创建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南京片区),建设与国际投资贸易管理规则接轨的自由贸易区。加快建设南京综合保税区。依托海峡两岸企业家紫金山峰会,建设南京两岸产业协同发展和创新试验区,巩固和深化宁台科技创新、金融服务、服务贸易等领域合作。加快推进中新南京生态科技岛建设,打造以现代服务业和生态科技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开放平台。

第七篇建设国家级江北新区

打造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

第二十二章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

第二十三章建设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第二十四章建设新型城镇化示范区第二十五章建设长江经济带对外开放合作重要平台

举全市之力开发建设江北新区,认真落实《南京江北新区总体方案》,坚持规划先行、改革先行、法治先行和生态先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和质量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成为全省开放开发的重大载体、转型升级的更高平台、城市新区的发展样板,成为新南京发展的新龙头、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的标志性区域。

第二十二章建设自主创新先导区

强化自主创新示范引领。支持高新区开展科技自主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加快复制推广中关村自主创新政策,加快建设开放型园区创新体系,建设集成电路、基因测序、生物医药、精准医疗、北斗导航、轨道交通等创新平台,把高新区建设成为新区自主创新先导区的核心载体,推动高新区自主创新政策覆盖新区全域,引领苏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

发挥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带动作用。加快集聚一批专业研究机构,率先形成有利于出创新成果、有利于创新成果产业化的新机制,把新区建设成为全省高端科技研发成果转化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策源地。实施全球工业设计创新中心引进工程,重点依托欧洲(南京)创意设计中心等载体,建设面向全球的工业设计中心。

深化与高校的合作共建机制。加快南京大学低碳环保研究院、东南大学高新园、电子科技大学(南京浦口)智能制造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天津大学光纤传感产业联盟、“高创智谷”高新产业基地、省高新技术创业孵化基地等建设,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引进力度,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培育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开展知识产权综合改革试点,大力实施“知识产权领军企业培育计划”,建立高新技术专利交易中心,推动建立中国(江北)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中心。推动设立新区主导的高层次人才专项扶持资金,建设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集聚区。鼓励研发机构发展,推进江北研发服务联盟建设。

第二十三章建设长三角地区现代产业集聚区

构建“4+2”产业体系。实施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发展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物流、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推进集成电路产业园、北斗卫星导航产业基地、汽车产业基地、综合性汽车服务产业园、轨道交通产业园、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园、生物医药谷等产业载体建设。

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培育工程,依托台湾积体电路制造公司等龙头企业,建设功能完整的集成电路设计服务平台,发展芯片产业。实施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发展工程,建设综合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发展医药研发、医药产品、医疗器械、健康服务等产业。实施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突破关键技术,发展动力电池、整车设计、集成制造等。

建设江北休闲旅游基地。依托老山、平山、灵岩山、汤泉、金牛湖、大泉湖等自然生态资源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绿色果蔬基地、彩叶苗木花卉基地等农业资源,建设老山、金牛湖-冶山、止马岭-大泉湖、汤泉、竹镇等生态旅游度假区,打造精品旅游路线,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燃煤发电查看更多>南京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