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十三五规划:推进一批火电、光伏、风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全文)

2016-05-12 08:5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安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25 社会事业建设重点

就业服务。建设省市人力资源市场,重点支持建设合肥经济圈、皖江示范区、皖北地区、皖南示范区等区域性人力资源市场,继续实施基层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推进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化,实施创业服务云平台、安徽公共招聘信息和智慧就业项目,到2020年,实现县级、乡镇、行政村(社区)就业综合服务平台全覆盖。

社会保障。建设省级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推进市级社会保障中心建设。继续实施基层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到2020年,实现县级、乡镇、行政村(社区)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全覆盖。

卫生。实施健康扶贫、妇幼健康和计划生育服务保障、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促进、疑难病症诊治和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升、人口健康信息化和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等工程。推动建设一批省、市、县重大医疗卫生项目。

养老。重点实施全省养老服务信息化、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国家级养老示范基地等项目。在全省重点培育50家养老骨干企业,建设10个养老服务业发展园区。新建养老床位10万张,改造床位10万张,建设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2000个,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1.2万个。新建和改扩建30所标准化光荣院,新增床位5000张;在乡镇敬老院中建设光荣楼或设置光荣间床位,新增床位1.2万张。

第十四篇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激发文化创新活力,加快建设创新型文化强省。

第五十八章 提升公民文明素养

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武装头脑,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以“践行核心价值、打造好人安徽”为统揽,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强化公民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实施全民阅读工程,建设书香安徽。推广全民健身,提升群众身体素质,全面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打造一批新型主流媒体。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蓬勃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打造“好人安徽”品牌。加强档案、地方志事业发展。深入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加快建设安徽特色新型高端智库和理论工作“四大平台”。

第五十九章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统筹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布局,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加大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馆、科技馆、美术馆等设施建设,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服务中心)、数字多厅影院、农民文化乐园、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全面实施县级公共图书总分馆制。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建设。进一步加强古籍整理与保护。

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建立精品创作生产机制,鼓励原创文艺作品开发,推动优秀新闻出版、文学艺术、广播影视等文化产品创作生产。支持演艺团体提供公益性演出,推动文化惠民“菜单式”、“订单式”服务。深入推进公共图书馆、博物馆(非文物建筑及遗址类)、文化馆(站)、纪念馆、科技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推进大型体育场馆免费或低费开放。广泛开展群众性、公益性文艺活动,打造中国农民歌会等文化品牌。创新公共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支持互联网文化企业开发制作优秀作品。

传承弘扬传统文化。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加强国保单位、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街区、传统村落等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提升皖南古村落(西递、宏村)和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水平,加强红色文物保护。加大遗产保护国际交流合作。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举办中国非遗传统技艺大展等文化传承活动,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所)。建立民间传统文化资源数据库。推动徽州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加强国学教育。实施地方戏曲振兴工程,加强黄梅戏、徽剧、庐剧、泗州戏、花鼓戏、贵池傩戏等地方戏的传承保护,打造中国(安庆)黄梅戏艺术节、安徽省艺术节等艺术品牌。

第六十章 提升文化产业竞争力

推动出版发行、影视制作、印刷复制等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鼓励演艺娱乐、工艺美术、文化旅游、展览展示等传统业态延伸产业链。培育数字出版、动漫游戏、移动多媒体、网络视听等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发展创意文化产业。推动骨干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组建国有文化资本投资运营公司,鼓励安徽出版、新华发行集团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文化传媒集团,支持安徽演艺、广电传媒、新媒体集团建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健康发展、做优做强。合理布局重大文化项目,加快建设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数字出版基地、动漫产业基地、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基地。扩大对外文化贸易与交流,建设文化“走出去”战略基地和外宣窗口,实施皖版图书、皖产影视、地方戏曲海外推广计划。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到2020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专栏26 文化发展重点项目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成省规划馆、省美术馆、省科技馆、安徽百戏城等重大文化项目,建设省音乐厅、省图书馆新馆、省博物馆新馆、省档案馆新馆、省文化馆新馆、寿春楚文化博物馆、歙县徽文化博物馆、中国徽班博物馆、中国黄梅戏大剧院、省中医药文化博物馆。实施市“三馆一院”、县“两馆一场”达标升级工程,新增一批综合或专题博物馆,深入推进乡镇(街道)和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到2020年,省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100%达到部颁一级评估标准,县级100%达到部颁二级以上评估标准,乡镇(街道)村(社区)普遍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达到国家、省相关标准。

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完善公共场所网络接入和WIFI服务,构建标准统一、互联互通的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网络。建设数字图书馆、数字博物馆、数字剧场、数字影院、数字农家书屋、公共电子阅览室等新型服务载体,建设省数字图书馆云服务平台、省珍贵古籍数字资源库。加快数字教育内容资源库建设,建成智能O2O文化传播体系。

文化遗产保护。实施大运河遗址保护、徽州古建筑保护利用、含山凌家滩和凤阳明中都皇故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和县猿人遗址保护、寿县寿春城遗址、蚌埠双墩遗址保护利用等项目。推进10处省级大遗址保护和考古遗址公园建设,每年完成40处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维修。到2020年,完成200处全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维修、保护或抢险加固。建设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基地、8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综合传承中心、6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100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建成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10个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

广播影视网络化。加快云传播、IPTV、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运用;实施广播电视无线数字化覆盖工程,加快直播卫星、有线电视、地面数字电视户户通建设,完善应急广播体系,推进有线、无线、卫星互联互通和智能协同覆盖。到2020年,基本完成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整转、双向化改造,实现城区双向网覆盖率100%,农村双向网覆盖率60%以上。

文化产业园区(基地)。加快建设蚌埠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合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合肥芜湖国家级动漫产业基地和数字出版基地、合肥国家广播影视科技创新基地、芜湖国家级广告产业试点园,争取新创建3个国家级特色文化产业示范区,8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100家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

文化产业项目。推进合肥万达文化旅游城、隋唐柳孜博物院文物保护与开发、中国(合肥)国际动漫城、巢湖迪趣文化产业园、大愿文化园二期、黄山徽文化产业园、宣城文房四宝产业园、亳州古城文化旅游开发、淮南子文化园、蚌埠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阜阳颍淮生态文化旅游区、滁州长城文化创意产业园、六安皋陶文化园、马鞍山太白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岛、和县霸王祠文化公园、铜陵大通古镇文化旅游、铜陵铜官府文化创意、安庆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利用、泾县宣纸产业园、怀宁县石牌徽班进京(京剧)、宿州泗州隋唐古运河文化影视旅游城、淮南市焦岗湖影视城、马鞍山凤山影视基地、黄山秀里影视村等项目建设。

公共体育设施。规划建设新省体育中心。50%以上设区市建成1个中型体育馆、1个中型体育场、1个中小型游泳馆、1个综合型多功能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体育公园。50%以上县(市、区)建成1个小型体育馆、1个小型体育场、1个游泳设施、1个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1个体育公园。50%以上乡镇(街道)建成1个小型室内健身中心、1个全民健身广场、1个多功能球类运动场。100%行政村建有公共体育设施。新建社区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在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推动全省体育系统信息化平台和新媒体平台建设。

第十五篇 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牢固树立安全发展观念,构建全民共建的社会治理格局和公共安全体系。

第六十一章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加强社会治理基础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形成社会治理合力。充分发挥法治引导、规范、保障、惩戒作用,依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健全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和疏导机制、危机干预机制。深入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综治领导责任制。以网格化为基础、以社会化为方向,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加强互联网安全管理,提升网络突发事件处置能力。

大力培育社会组织。积极发展科教文卫、体育、福利慈善等公益性服务组织,有序发展基金会等组织,重点发挥社会组织在安老扶幼、助残养孤等方面的作用。加大对行业协会商会类、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管理体制。加强志愿者队伍建设。鼓励发展职业联盟,逐步提高职业体育的规范化水平。

强化基层社会治理。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推进基层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加强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引导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社会组织进入社区,推动基层服务管理全覆盖、动态化、精细化和多元化。加强农村社会治理和社区建设,创新乡村治理机制。

健全社会矛盾预防化解机制。建立健全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和重大不稳定问题清单制度。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和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完善行政裁决、仲裁制度及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推行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积极推进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站)、县级矛盾纠纷联合调处中心建设,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

第六十二章 推动安全发展

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加强安全生产法治化建设,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和管理制度,按照“五级五覆盖”的要求,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失职追责。加大监管执法力度,开展安全生产“铸安”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强化预防治本,加强源头监管和治理。健全重点行业、重点领域事故隐患排查、监控、整改等制度,实现隐患排查治理全覆盖和无缝化管理,实施危险化学品和化工企业生产、仓储、管线迁移工程。完善预警应急机制,加强应急救援专业力量和能力建设。开展“科技强安”行动,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加强全民安全教育,深入开展安全文化示范企业、社区创建活动。到2020年,努力实现事故总量继续下降,死亡人数继续减少,重特大事故频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进一步理顺部门职责关系,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部门协同、企业负责、公众参与、媒体监督的食品药品安全治理格局。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规范生产经营者行为,建立和完善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平台,严惩重处食品药品安全领域违法犯罪。加强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增强应急处理能力。加强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等专业技术支撑体系和信息化建设。加大药品化妆品不良反应、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力度。加强对药物研发机构及研发过程的动态管理,大力推进“食品安全示范县、食品药品安全城市”创建和“规范药房”建设。

加强防灾减灾和应急体系建设。加强防震、气象、消防、防洪、人防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切实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提高自然灾害综合预警能力,加强综合减灾救灾与风险管理评估信息平台建设。统筹利用防灾减灾救灾资源,提高应急保障能力。积极探索开展巨灾保险试点。推进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加强重点领域救援能力建设,推进突发事件处置评估、应急管理绩效考核和督查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强化新闻发布与舆情引导机制,深化应急物资储备和管理,推进突发事件处置评估、应急管理绩效考核和督查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应急产业。

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快构建专群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打防管控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化,提高网上舆情监管能力。加强刑事犯罪预警工作,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完善监所安全共同治理机制,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落实刑满释放人员和吸毒强戒人员安置帮教政策。严格公正廉洁执法,提高执法能力、执法水平和执法公信力。发展见义勇为事业。

第十六篇 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推进法治安徽建设,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提高社会凝聚力。

第六十三章 发扬社会主义民主

加强各级党委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制度化建设,完善党委研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定期分析经济形势、研究重大政策的工作机制,完善决策咨询机制,充分发挥各类智库作用,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强化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依法履职,切实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全省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支持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主题履行职能,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推进公共决策民主化,进一步完善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的决策机制,增强决策的公众参与度。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等制度。广泛发展基层民主,鼓励成立村民理事会、社区理事会等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更加注重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的作用。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加强外事和侨务工作。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

第六十四章 全面推进法治安徽建设

坚持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落实法制政府建设实施纲要和我省实施方案,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提高地方立法质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地方立法工作,实现立法决策和改革决策相衔接、立法进程与发展进程相适应。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人大立法工作体制机制,健全立法起草、论证、协调、审议机制。完善法规表决程序,实现重要条款单独表决。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加强政府立法制度建设。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科学编制立法计划。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完善信息化、社会保障、社会救助、科技创新、知识产权保护、投资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教育、文化市场管理等方面法规规章。建立立法后评估长效机制。

加快建设法治政府。推进政府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依法设定权力、行使权力、制约权力、监督权力,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工商质监、公共卫生、安全生产、文化旅游、资源环境、农林水利、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商务等领域内推行综合执法,支持有条件的领域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健全依法决策机制,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运用好全省统一的法制监督平台。全面推进行政权力运行、财政预算、公共资源配置、公共安全、重大项目建设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等领域政府信息公开。加强行政复议工作,保障群众合法权益。

推进公正司法。健全法院、检察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的体制机制。积极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试点,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推进省以下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改革,探索实行法院、检察院司法行政事务管理权和审判权、检察权相分离。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推进司法公开,促进司法公正,完善对权利的司法保障、对权力的司法监督,在司法调解、司法听证、涉诉信访等司法活动中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建设完备法律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律师队伍在维护司法公正中的作用。加强法院、检察院、公安、国家安全、司法等政法机关基础设施和信息化建设。

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增强全社会特别是公职人员尊法学法守法用法观念,在全社会形成良好法治氛围和法治习惯。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完善法治文化,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加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新技术在普法中的运用。深入开展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依法行政先进单位等创建活动。

第六十五章 加强反腐倡廉建设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落实“三严三实”要求,严明党的纪律和规矩,健全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执行情况的纪律保障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压紧压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实行“一岗双责”、“一案双查”,完善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健全改进作风长效机制,驰而不息纠正“四风”,着力解决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聚焦监督执纪问责,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扎实推进巡视、审计监督、重要岗位轮岗、制度规范“四个全覆盖”,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着力营造积极向上、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安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