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十三五规划:推进一批火电、光伏、风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全文)

2016-05-12 08:5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安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章 “十三五”主要目标

按照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综合考虑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是:

——产业结构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为8.5:50:41.5,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不断提升,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服务业比重稳步上升,形成一批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升。

——质量效益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进一步提高,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率明显上升,全要素生产率明显提高,财政收入跃上新台阶。品牌经济比重显著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持续提升。发展空间格局得到优化,城乡区域发展趋于协调,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格局加快形成。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基本建成,创新型省份和人才强省建设取得新的突破。

——经济总量扩大。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经济增长速度全国争先、中部领先,年均增长8.5%左右,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万亿元,努力向4万亿元冲刺。涌现一批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强市、经济强县和开发园区,综合实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人均指标前移。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人均主要经济指标在全国的位次进一步提升。力争居民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人均收入力争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就业比较充分,就业、社保、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教育现代化取得重要进展,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进一步提高。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大别山区和皖北地区整体脱贫。

——文明程度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广泛弘扬,向上向善、诚信互助、创新创业的社会风尚更加浓厚,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体现徽风皖韵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彰显。

——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不断上升,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得到有效整治,生态环境质量阶段性改善,城市重污染天气天数逐年降低,重点流域水质优良比例不断提升。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持续下降。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制度体系健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改革品牌和改革成果。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显提高。

专栏2 “十三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

注1:“[ ]”代表五年累计变化。

注2:GDP增速和全员劳动生产率按可比价计算。

第二篇 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牢牢把握世界科技进步方向、全球产业变革趋势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工程》,以推动科技创新为核心,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主攻方向,以合芜蚌为依托,开展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与创造潜能,创建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第四章 创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建设世界一流的大科学装置群。提高同步辐射、全超导托卡马克和稳态强磁场等三大科学装置性能,新建下一代聚变工程实验堆CFETR、先进光源、大气环境综合探测与实验模拟设施、超导质子医学加速器、先进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等大科学装置。聚焦能源、信息、材料、生命、环境等科学领域,集聚世界一流人才,整合相关创新资源,新建一批国家级研发平台,形成共性技术研发圈,努力建设国际一流水平、面向国内外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基础平台、科学研究的制高点、经济发展的源动力。

催生变革性技术。在磁约束核聚变、超导、凝聚态物理、高场磁体、量子计算、离子医学、脑与神经、功能材料等前沿领域,建设稳态强磁场、磁约束核聚变、近地空间环境、免疫学、特殊环境服役材料、智能语音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等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多学科交叉探索研究,产生具有世界影响的原创性成果,为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源头创新支撑。在基因工程、精准医疗、高端医疗器械、特殊环境服役材料、量子信息、智能语音、环境监测、集成电路、燃气轮机、超导质子放疗系统、智能机器人、中小型航空发动机和无人机等领域突破关键技术,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第五章 创新科技体制机制

建立有利于人才激励和集聚的新机制。推进立法与改革相结合,保障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收益权改革真正落地,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扩大实施股权激励政策及相关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赋予创新领军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策权。建立统一规范的人才管理平台,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建立高校院所源头创新机制。完善高校院所科研评价机制。在符合条件的高校院所实施编制管理试点,促进企业和高校院所科研人才双向流动。完善科研项目管理和绩效工资管理机制。建立符合创新规律的政府管理新机制。推动政府职能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转变,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公开统一的省级科技计划管理平台。建立创新驱动发展评价机制。完善激励创新的举措。建立有利于创新投入的财税金融新机制。构建普惠性创新支持政策体系,开展投贷联动、股权众筹试点,创新国资创投市场化运作、省股交中心体制机制等,激励企业加强创新投入,建立从实验研究、中试到生产全过程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

第六章 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

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企业在政府规划、计划、政策等创新决策中的作用,扩大企业在技术创新决策中的话语权。实施创新企业百强计划,增强企业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打造一批引领产业高端发展的创新型龙头企业。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健康发展。建设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转化平台。聚焦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和传统优势产业,充分激发特种显示国家工程实验室、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自动化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现代农业装备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活力,新建合肥国家级新型显示创新中心、联合微电子研究中心、机器人国家检验检测中心和联合研发中心、轨道交通轮轴工程研究中心、通用飞机工程研究中心、离子医学国际研究中心、抗病毒药物工程实验室、智能家电工程研究实验室、合肥安全食品创新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功能定位清晰、实行企业化管理的新型研发机构,建立产业发展技术需求和科研成果发布网络平台、交流交易平台。推进知识产权基础信息资源向社会开放。重点建设一批高校院所技术转移机构。深入推动与俄罗斯、德国、以色列等国科技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到202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达到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40%。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基本实现国家级创新平台全覆盖。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安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