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十三五规划:推进一批火电、光伏、风电和生物质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建设(全文)

2016-05-12 08:52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安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篇 建立现代产业新体系

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实施调转促“4105”行动计划和《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新体系。到2020年,制造强省基本确立,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0%。

第十五章 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深入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推动电子信息、智能装备、新材料等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成为主导产业,引领带动产业转型升级。

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和高端船舶、航空航天装备、节能和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现代农业机械等先进制造业,强化龙头带动,增强创新能力,完善产业配套,促进集群集聚发展。发挥好专项引导资金、产业发展基金作用,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加快建设第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稳步推进后续批次基地建设,鼓励建设市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打造20个左右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产业基地,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工业总产值突破1.5万亿元,其中10个左右基地产值突破千亿元。

加强前瞻性谋划布局,围绕量子通信、人工智能和智能机器人、动力电池、燃气轮机、数控机床、通用航空发动机、生物技术药物、高端医疗装备、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石墨新材料、智能终端等前沿性领域,统筹科技研发、产业化和应用示范,加强竞争激励,广泛集聚人才,加强开放合作,强化金融支撑,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营造良好制度环境,组织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

专栏4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建设合肥新型显示、合肥智能语音、合芜新能源汽车、合肥集成电路、亳州现代中药、蚌埠硅基新材料、阜阳现代医药、滁州智能家电、马鞍山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芜湖机器人、芜湖现代农机、宣城核心基础零部件、铜陵铜基新材料、安庆化工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加快实施京东方10.5代线生产线、晶合12吋晶圆制造、智能语音产业园一期孵化园、国轩高科年产2.4亿安时动力锂电池、江汽20万辆新能源轻卡、奇瑞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九州方圆制药、铜铟镓硒太阳能电池、贝克药业替诺福韦等原料及制剂、华大基因、博西华生活电器、马钢轨道交通公司轮轴新造生产线、大洋电机工业伺服电机、中联重机年产1000台甘蔗机研发及产业化、中鼎关键基础件橡胶制品研发及生产基地迁扩建、铜冠铜箔年产1万吨电动汽车锂离子电池用薄膜、安庆炼化曙光丁辛醇等重大项目,努力打造20个左右具有国际影响力或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

第十六章 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

深入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工程》,坚持改革、改组、改造“三改”,推动技术、产业、管理“三创”,促进产品、企业、产业“三升”,着力提升传统产业供给质量和效率,推动传统产业向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和服务化转型。通过财税政策支持、准入标准提高等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全面提升设计、工艺、装备、能效等水平。大力发展智能制造,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提高企业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水平,突破一批智能制造技术和关键产品,在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大、作业环境恶劣、加工精度高等制造环节,组织实施“机器换人”计划,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建设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重点在轻工、纺织、化工、医药、冶金、煤炭、建材、机械、汽车、家电、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烟草等行业,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实施工业强基计划,围绕重大工程建设和重大装备需求,集中力量攻克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和先进基础工艺,突破一批关键基础材料,开发一批核心基础零部件产品。加大产业重组力度,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跨行业、跨区域兼并重组,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集团。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法治办法,加快淘汰僵尸企业,积极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加快建筑业发展,促进建筑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向建筑业大省迈进。到2020年,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发展水平明显提升,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达到20%,累计完成工业技术改造投资4万亿元。

深入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持续推进质量安徽建设,积极发展品牌经济,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开展质量标杆和领先企业示范行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支持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建设,培育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美誉度好的知名品牌。加强质量基础建设,完善质量监管体系,加大对质量违法和假冒品牌行为的打击和惩处力度。加强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四大质量基础建设,打造一批质量公共服务平台。大力推进商标品牌建设,支持企业争创驰名商标和国际国内名牌,加强品牌宣传保护力度,加强质量品牌文化建设。力争到2020年,中国驰名商标数达到400个以上,安徽名牌产品达到2000个,品牌经济在全省经济总量的比重超过60%,在更多领域拥有质量标准的制定权、话语权,实现“安徽品牌”向“中国品牌”升级。

第十七章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深入实施《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初步建成功能完备、结构优化、布局合理、服务高效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到2020年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力争达到60%。

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现代金融。加快引进和培育银行、保险、基金、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发展融资租赁公司、商业保理公司、典当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等类金融机构。加快发展股权投资机构。支持合肥依托滨湖新区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打造区域金融总部。现代物流。积极构建创新、高效、绿色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将合肥物流圈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物流枢纽,加快建设芜(湖)马(鞍山)、安庆、阜阳、蚌埠等区域性物流城市。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培育引进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加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中心建设。加快物流装备与设施现代化。科技服务。大力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创业孵化、标准服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科技普及等行业。建设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工业设计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协同创新中心、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等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商务服务。发展法律服务、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市场调查等产业,培育一批著名商务服务企业和机构,建设一批影响力大的商务服务集聚区。电子商务。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与交易服务平台建设,推动网络交易与电子认证、在线支付、物流配送、报关结汇、检验检疫、信用评价等环节的集成应用。推动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电子商务应用,加快政府采购电子商务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和“快递下乡”。服务外包。积极承接软件开发、数据共享、呼叫中心、财会核算、金融服务、动漫游戏、煤矿瓦斯综合治理等业务,推进合肥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建设。人力资源服务。发展行业性、专业性人力资源服务,开发人力资源高端业态,建设人力资源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和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培育一批人力资源服务龙头企业。

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和高品质转变。文化旅游。推动旅游产品向观光、休闲、度假并重转变,旅游开发向集约型转变,旅游服务向优质高效转变,培育文化节庆、名人文化、饮食茶艺等特色旅游产品,提升全省旅游业国际化、信息化、标准化、特色化水平。构建全省文化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和文化旅游产业基地,打造皖南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构建合肥经济圈、皖北、大别山区各具特色的区域性旅游目的地。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健康养老。支持发展健康服务机构,大力发展中医药医疗保健和森林疗养服务业,推动健康咨询、健康保险与健康服务融合发展。大力发展养老产业,培育形成一批综合型养老基地,引导部分医疗机构转型发展,成为集“医疗、护理、康复、养老”为一体的养老护理机构。体育健身。加快体育产业发展,促进体育消费。推动体育产业与旅游、文化、养老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重点发展体育活动表演、健身休闲、体育旅游、体育用品和体育彩票等业态。广泛开展露营、登山、徒步等户外运动。支持各地打造一批特色体育俱乐部、示范场馆和品牌赛事。商贸流通。提升城市和中心城镇商贸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和批发市场,完善城乡快递服务网络,大力发展社区便民商业。加快推进农村商品流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城市商业企业向农村延伸开设商业网点,引导农产品进城直销。加大传统商贸业改造提升,支持开展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

推动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依托中心城市、开发区和交通枢纽,规划建设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服务、工业设计、信息软件、文化创意、旅游休闲、健康服务、体育健身、中央商务、电子商务、服务外包、检验检测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形成一批规模大、产业链长、配套性强的服务企业集群。大力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态。创建国家级和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加快发展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

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完成黄山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申报第二批国家试点,选择一批县(市、区)开展省级试点。力争到2020年,建成2—3家国家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培育一批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县(市、区)。

专栏5 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

金融服务。建设合肥金融港、前海人寿全国后台总部、复星金融创新城、人保财险华东运营中心、新华人寿保险总部基地、省第三方支付中心、皖江PE大厦、皖江财富广场、皖江国际金融中心、铜都金融中心、天九鑫旺国际金融港、安徽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皖北融资中心等项目。

现代物流。建设合肥华南城、宝湾(合肥)国际物流中心、合肥空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合肥环状快递产业园、中国物流亳州综合物流园、嘉沛中药材现代物流仓储、宿州现代交通商贸物流体系、宿马园区物流产业园、皖北徽商物流港、蚌埠商贸物流园、蚌埠长淮卫临港物流园、阜阳港颍州物流园、阜阳公路物流港、淮南淮矿物流园、淮北传化物流公路港、滁州港物流园区、六安吉宝皖江国际冷链物流园、芜湖航空港亚洲物流中心、芜湖宝特铁路物流综合基地、皖江物流集装箱枢纽港、宣城保税物流仓库、马鞍山郑蒲港港口物流基地、安徽江海联运冷链保税物流中心、铜陵江北现代物流中心港区、安庆(皖西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池州长江货运码头及港后物流园、黄山农产品物流园、黄山皖新物流园、军粮应急保障供应基地等项目。

科技服务。建设合肥创新产业园二期、淮北市智慧城市、亳州九洲方圆中药材电子商务及配套物流园、宿州智慧云计算产业园、淮南江淮云产业平台、淮南中移动(安徽)数据中心、淮北方正智谷科技园、六安大学科技园、马鞍山皖江信息产业园、芜湖智慧城市、芜湖长江科学城、宣城科技园、铜陵中国电信网络公共服务平台及云计算数据中心、滁州高教科创城、滁州中网云计算数据控制中心、池州九华云谷、黄山旅游信息大数据中心等项目。

电子商务。建设安徽(蜀山)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合肥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安徽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宿州苏宁云商、蚌埠电商产业园、阜阳颍泉区青年电子商务产业园、淮南安徽大数据交易中心、六安大运亨通电子商务建设、金寨大别山特色产品交易中心暨电子商务产业园、淮北凤凰山电子商务产业园、濉溪电子商务产业园、滁州电子商务产业园、马鞍山电子商务产业园、芜湖三只松鼠智能一体化食品产业园、芜湖镜湖区电子商务集聚区、芜湖跨境电子商务综合产业园、铜陵铜草花电子商务产业园、池州聚势江南电子商务园、安庆皖西南电子商务产业园、安庆智慧产业园、黄山颐高电子商务产业园、绩溪四方电子商务产业园等项目。

服务外包。建设合肥软件园、马鞍山软件园、芜湖科大讯飞软件外包基地、亚信国际软件外包(芜湖)基地、铜陵省级服务外包基地、宿州云计算产业园、滁州广和服务外包产业园、黄山河马动漫等项目。

文化旅游。建设合肥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亳州中华药博园、颍州西湖旅游度假区、祥源颖淮生态文化旅游区、淮北隋唐运河古镇文化旅游、蚌埠星宇文化创意产业园、宿州皇藏峪生态旅游区、淮南八公山旅游、临涣古城遗址保护与开发、淮寿历史文化走廊、大别山(六安)国际旅游度假区、滁州远望东基高科技文化产业园、滁州1912文化休闲街区、芜湖方特五期和六期、铜陵滨江文化创意园、马鞍山褒禅山香泉文化旅游产业园、安庆孔雀东南飞文化产业基地、池州杏花村文化旅游区、石台仙寓山富硒养生旅游度假区、东黄山旅游度假区及国际旅游特色小镇、黄山东海景区开发、徽州文化与生态长廊、太平湖旅游度假区、宣城敬亭山旅游度假区、桃花潭˙查济˙黄田5A景区等项目。

健康养老。建设省立医院老年医学康复中心工程、合肥国际健康产业园、蚌埠养老服务中心、亳州健康养生基地、太和健康养老产业园、芜湖浩研彩虹园芜湖健康养老产业基地、宣城养老产业集聚基地、泾县月亮湾养老养生国家养老皖南示范基地、滁州大墅龙山生态养生园、六安国家级养老示范基地、铜陵鹞山公园太阳城老年社区、岳西国际文化养生产业园、马鞍山颐然社区养老服务、马鞍山秀山医院医养结合示范基地、新安健康产业园、池州康体养生基地、黄山幸福新世界、淮南矿业集团养老等项目。

运动休闲。建设皖南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奇瑞汽车露营地、合肥大圩及紫蓬山体育特色小镇、徽杭古道体育产业基地、岳西石关体育产业基地、大别山体育旅游产业基地、芜湖红杨汽车休闲运动文化产业基地等项目。

第十八章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整合运用军民科技资源,推进国防领域和民用领域科技成果、科研条件、人才、信息等要素交流融合,促进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推动国防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化,在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用运载工具建造中贯彻国防要求。重点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船舶及配套、轨道交通、机械装备和特种车辆、新材料、物联网等领域实施军民技术相互渗透。提升快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高等级航道和航空网络的战备功能和军供保障功能,引入社会资金参与人防工程等国防设施建设。打造合芜蚌军民融合发展先行区,建设合肥公共安全产业、芜湖航空航天及汽车船舶制造、蚌埠高端数字检测装备制造等军民融合重点基地。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采取公开招标等方式保障军队需求。制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规划,出台专项政策,支持省级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扶持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创建、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军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成一批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示范企业和示范产品。建立军地统筹统管的领导机构,以及适应军民融合新要求的军地协调机制、军地需求对接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加强国防教育、后备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设,加强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建设。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安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