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成都十三五规划:以燃煤工业锅炉改造为主 发展核电、风电、页岩气、储能设备等(全文)

2016-05-13 08:3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燃煤锅炉成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六章 推进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顺应自然肌理、传承历史文脉,保留农村与城市的功能性差别,坚持“建、改、保”“结合,成片成带推进“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因地制宜地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将农村建设成为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幸福美丽新村。

 第一节 推进“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规划建设

 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原则和“四态合一”理念,在城镇规划区范围内和紧邻场镇的区域,适度提高集中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在城镇规划区外,成片推进“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结合实际实施旧村落改造提升和传统村庄院落民居保护修复。以全域成都新农村建设村庄布局规划为引领,引导“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向示范走廊聚集。将“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作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要形式和载体,按照“紧凑型、低楼层、川西式”的要求,保持“房前屋后、瓜果梨桃、鸟语花香”的田园风光和农村特点,建筑风格体现地方民居特色,注重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处理好山、水、田、林、路与居住组团的关系,做到透山秀水。

第二节 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全面实施“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同步推进新村建设与产村相融优势产业发展,培育和提升助农增收主导产业,在新村配套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统筹安排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农村风貌和综合环境整治、川西林盘保护和农村散居院落的改造提升,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幸福美丽新村。

第三节 强化新村建设管理机制创新

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组建集体资产管理公司,采取农户自筹、产权融资、社会资金参与相结合的方式,自主实施“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深化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幸福美丽新村长效管理机制,实现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形成环境卫生清洁、邻里关系融洽、乡风更加文明的良好氛围。

第七章 优化市域综合交通体系

加快市域轨道交通建设,完善市域高速、快速公路网体系,建设地铁城市,力争每年新开通运行2条地铁线路。到2020年,力争中心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到65%以上,近郊区县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不低于40%,远郊县(市)城区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不低于30%,地铁(含轻轨)运营里程500公里、在建里程150公里以上,中心城区地铁机动化出行比率达到35%以上。

第一节 推进轨道交通加密成网

坚持以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着力构建由市域铁路、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多种轨道交通组成的“双核”独立成网、相互连接、辐射全域的轨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以“双核”为中心的半小时轨道通勤圈。建设完善中心城区轨道网络,实现建成区线网密度达到1公里/平方公里。合理布设地铁站点,实现轨道交通站点至少1公里范围满覆盖。推动轨道交通网络向全域延伸,实现卫星城与双核之间至少有2条地铁联系,且至少1条为“点对点”快速轨道,区域中心城与双核之间至少有1条市域铁路联系,具备条件的重点商务区和旅游区积极发展现代有轨电车。

第二节 完善市域高快速公路网体系

加快推进中心城区和天府新区(直管区)高速、快速路网建设。加密、扩容和改造市域高速、快速路及重要转换节点网,启动沙西线蜀源立交、驿都大道立交等绕城互通立交节点建设,推动绕城高速与成灌高速立交节点、成彭高速公路彭州收费站等市域高速公路立交节点扩能改造,实现市域高速路、快速路的有效衔接和高效转换。到2020年,基本实现中心城区至各区(市)县有2条及以上快速通道点对点连接,天府新区至近郊区县有1条及以上快速通道点对点连接,近郊相邻区县之间至少有1条及以上快速通道点对点连接,中心城区各组团间半小时到达、市域内相邻县城间半小时连通。

第三节 推进干线公路联网畅通

加快推进市域结构性干线公路联网畅通工程,打通断头路,形成中心城区各组团间、市域内相邻县城间半小时交通圈,实现各乡镇与快速路网间半小时连通。加快推进天府新区骨干路网体系建设,完善片区及组团主干路网,加密城市次支道路,形成以天府新区核心区为中心,辐射各功能区的半小时快速交通圈。加快实施市域普通国省道提档升级、局部线形线位调整改造,推进相关区(市)县与周边市州道路的连通,提升与周边市州的互联互通能力。加快推进区(市)县内部一般性干线公路及农村公路(县、乡、村道)新改建工程,逐步形成县、乡(镇)、村、组四级快速转换和无缝衔接路网结构。加强县域干线公路与国省干道、市域快速通道、高速公路等高等级公路的衔接与转换,实施农村道路联网加密和提档升级改造,形成互联互通的干线公路网。加快推进城区货运通道外移,科学规划和设置机动车单行道,缓解城区道路交通压力。

第四节 积极推进公交都市建设

 以提升互联互通水平为目标,积极发展大站快车、接驳公交、社区公交、通勤班车、定制公交等多品种、多层次的特色服务模式,着力推进公交都市建设。完善市域公交场站体系,优化加密地面常规公交线(站),逐步提高公交专用道的覆盖率和运行效率,保障公交优先权利,提升公交网络服务。实现大容量快线公交全覆盖主要交通走廊,普通公交全覆盖城区具备开行条件的道路,提供无缝衔接、立体换乘、高效便捷、安全环保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提升公交出行分担率。继续推进城乡公交融合,加快实现城乡公交同网、同质、一体化高效运营。创新出租车和专车管理办法,方便市民出行。

第八章 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积极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水利基础设施、能源设施等,着力提升基础设施现代化水平。

第一节 推进市政公用设施现代化

按照污水和垃圾处置设施、地下管廊、海绵城市等同部署同规划的理念,以质量提升为导向,进一步完善水、电、燃气、公安、消防、园林、环保等市政公共设施,构建“市、区、街、社”四级多层次、全覆盖、便利化的市政公用设施体系。建立区域集中、安全可靠、城乡满覆盖的供水体系,加快自来水七厂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大城市输配水管网及调压设施建设,完善供水安全体系。推进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加快各污水分区之间调配设施建设,彻底解决中心城区建成区污水增量和管网带压问题,基本实现全市城镇污水全收集和全处理。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构建“蓄、滞、渗、净、用、排”的城市综合排涝体系,扩能改造和优化完善现有雨水排放系统,同步配套建设雨水管网,全面提高防涝标准。加强地下空间的规划和开发利用,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建设同步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提高城市地下管网的建设和管理水平,重点建设高新区新川科技园、金融城和天府新区综合管廊。加强人民防空工程建设,推动城市地铁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兼顾人民防空需要,完善城市防护工程体系。加快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废弃物处置等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转运站、公共厕所、农贸市场、公共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加强城市道路桥梁等市政设施维护管理。

第二节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推进水资源优化配置重点工程,实施李家岩水库等重点项目,加快三坝水库规划建设。实施山丘区抗旱水源工程,推进近远郊区(市)县蓄水池、山坪塘、提灌站、石河堰新建改建整治。实施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提升工程,重点抓好大中小型引水渠塘灌区、水库灌区、提灌站灌区节水改造提升工程。加固江河堤防,加强山洪灾害防治,完善防灾减灾应急响应体系。

第三节 加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电力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稳定可靠的成都电网。加快城乡燃气管网设施建设,推进燃气场站改造升级,重点实施第三储配站改造工程、外环路高压输储气管道工程、成都市LNG应急调峰储配库等重大项目,提升燃气供应保障水平和供气网络调储能力,构建全域覆盖、稳定安全的燃气网络,实现所有乡镇及有条件的农村新型社区接通管道天然气,中心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100%、区(市)县城区燃气普及率达到94%。优化加油站布局,进一步完善加油站服务体系。

第四节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农村公路联网加密和提档升级,提升农村公路对外联通能力。深入实施城乡居民饮水保障提升工程,全面实现20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集中供水。加快天然气管网向农村延伸,实现农村场镇和有条件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天然气管网全覆盖,对天然气管网无法覆盖的农村地区实现瓶装液化石油气销售网络全覆盖。实施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提高农村电网供电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实施“村村通光纤”工程,实现所有行政村和新建农民集中居住区光纤全覆盖。完善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设施配置标准化体系,实现综合服务、幼儿园、卫生计生服务站、全民健身设施、邮政快递公共服务站、综合文化活动室等各类配套项目在场地、设备等多方面的充分融合和有机整合。

第九章 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按照“大城市、细管理”的理念,推进城市综合管理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健全城市综合管理法规标准体系,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机制,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水平。

第一节 强化常态长效管理

研究出台城市综合管理条例等地方法规,健全城市综合管理标准体系,加快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提升环境卫生管理、扬尘污染防治、道路桥梁管养、广告招牌监管、城市照明维护、市容秩序管控等城市常态长效管理水平,努力打造最洁净的环境卫生、最完好的市政设施、最清爽的市容景观、最规范的市容秩序。

 第二节 突出薄弱区域环境管理

 按照“天天归零”的理念,强化城郊结合部、出入城通道、交通场站、校园周边、背街小巷等薄弱区域环境治理、日常管理,确保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城乡容貌更加优美、环境品质有效提升,努力建设凸显现代气息、展现国际风采的大美城市,空气清新、水韵悠长、绿意盎然的生态城市和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宜居城市。

第三节 健全城市综合管理体系

明确城市综合管理内容,优化属地管理和行业监督指导责任,建立分工科学、责权明确、运行有序的城市综合管理责任体系。强化市级统筹协调,建立部门联动、项目联合审查等机制,完善社会公众协同参与机制,加快建立城市综合管理诚信体系。健全城市综合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建立主体多元的监督评价机制,构建组织评价、经济激励、行政绩效“三位一体”的综合考核结果运用体系。

第七篇 加快信息化深度融合

抢抓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发展机遇,推进实施大数据战略,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化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智慧城市建设为重点,全面打造全国领先的智慧城市。

第一章 建设完善城市信息基础设施

全力完善和提升城市信息基础设施,加快改造现有基础网络,提升应用性基础网络,有序推进“三网融合”,为深入推进信息化融合发展奠定基础。到2020年,家庭宽带普及率达到90%左右。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燃煤锅炉查看更多>成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