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黄山十三五规划:有序淘汰工业燃煤锅炉 因地制宜建设风能发电、生物质发电项目等(文)

2016-05-16 09:2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燃煤锅炉黄山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七篇  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坚持城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把城市和乡村作为一个整体统筹谋划,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和协调发展,改善人居环境,有效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协调发展一体化推进的新格局,努力把黄山市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

第二十章  努力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

按照城市工作“一尊重五统筹”的总体要求,端正城市发展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并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进程,让城市成为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坚持科学发展,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不断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城市竞争力;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解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的突出矛盾,创造良好制度环境和体制机制保障;坚持依法治市,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理城市,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央和省要求、具有鲜明特色的黄山城市发展道路。

第一节  优化市域空间布局

强化规划引领约束。加快健全以中心城区、县城总体规划为统领,以控制性详细规划为核心,以专业规划和城市设计为支撑,以修建性详细规划为落脚点,层次清晰、上下衔接的城镇空间规划体系。做好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的衔接,加强“三区四线”和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划定城市增长边界,推进“多规合一”。加强中心城区的城市功能规划,增强城市内部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协调性、互补性,使居住、商业、办公、教育、文化、旅游服务等功能有机组合,提高城市宜居性和旅游综合服务能力,增强中心城区辐射带动作用。坚持城市景区化规划、景区化管理,加强对城镇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的规划和管控,开展城市设计和城市修补,塑造具有徽风徽韵的城镇风貌特色,全面提升城乡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和严肃性。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围绕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目标,立足中心城区(屯溪组团、新城组团、岩寺组团)“一环三片”空间格局,加快建设以205国道(改建)-环城西路-站前大道-梅林南路(新建)为重点的城市环线,带动东部高端休闲旅游区、西部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北部经济开发区协同发展。全面拉开城市框架,提升城市能级,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休宁组团和歙县组团为两翼的南部城镇群,实现协作集约、高效绿色发展。依托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战略平台,全面推进“联合国人居奖”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创建工作。坚持做大县城、提高综合承载力,加快培育各具特色的小镇,优化村庄布局,提升社区管理水平,改善城乡人居环境。

第二节  完善中心城区综合服务功能

提高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按照“布局优化、功能互补、要素激活、产业提升”的要求,进一步提升黄山市中心城区综合承载力、辐射力和带动力,发挥全市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领头示范和牵引作用。江北老城区实施“退二进三”,有序推进工业企业搬迁,以“旧城改造”(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提高为重点,强化屯溪老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开发和利用,强化滨江景观带的打造,浓厚城市历史文化特色;江南新城区以行政办公、教育及商贸居住中心为建设重点,围绕建设现代化生态新都市,提升城市品位和服务承载力;新城区坚持创新为本、招商为基、产业为要、产城一体,全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水平,增强产业实力,完善园区功能;黄山现代服务业产业园以发展高技术服务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新兴金融产业为主体,加快建成皖南地区国际化程度最高、产业能级优先、单位产出高效、服务设施完善的现代服务业产城融合示范园区。醉温泉至花山谜窟高端休闲旅游区以青岛伟业“欧洲之星”欢乐谷等项目入驻为契机,以优质资源对接优势企业,板块整体规划、整体推进,提升旅游接待档次,丰富旅游业态。

提升旅游综合服务功能。围绕旅游产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重点在“吃购娱”等要素的完善上做实文章、做大规模、做出特色,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区旅游业综合服务功能。选择部分街区建设徽菜特色小吃街、中国名吃街;支持屯溪老街、黄山中路地下商业街区发展旅游特色商品、工艺美术品街、奥特莱斯商业业态;鼓励有品位、有实力的文化企业在中心城区发展健康娱乐产业。

第三节  加快建设南部城镇群

构建南部城镇群格局。构建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休宁县城和歙县县城为两翼的市域南部城镇组群,统筹区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完善城市组群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开展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功能互补。至2020年,人口达70万人,中心城区屯溪组团建成新兴的市域旅游经济增长点,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城市金融商贸服务、行政办公、文化娱乐、科研文教以及商业服务综合区,城市历史风貌保护区,环境优良的城市居住区。新城组团建成产业新城、城市新区,黄山市旅游接待与集散中心、交通枢纽、商务中心及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和环保型产业基地、生态型产业化集聚区。岩寺组团建成黄山市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物流基地,环境优良的城市居住区,休闲观光旅游的接待基地。歙县徽城镇和休宁海阳镇作为重要增长极,协同发展,实现横向错位发展、纵向分工协作的城镇发展格局,实现协作集约、高效绿色发展。

促进屯休同城、屯徽同城。休宁县城加快“东扩西进、南建北拓”和“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步伐,加快实施“一区五路六块”建设,打通休宁通往黄山机场的便捷新通道,实现与中心城区的无缝对接。徽州区城区加快“东进、西伸、南延、北扩”进程,实施快速北路、高铁南侧快速路及205国道改造等重要对外交通道路建设,使其与新城区、屯溪区交通更为便捷,实现屯徽同城。南部城镇群内重大基础设施坚持共建共享,实现互联互通。建设黄山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综合处理场,实现南部城镇群区域内生活垃圾统一处理。整合新城区、休宁海阳镇、万安镇的污水收集管网及处理设施,由市第二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选址建设第三供水厂,辐射服务新城区、徽州区。结合205国道改建,敷设燃气管网,实现天然气供应“屯徽一体化”,推进城乡公交客运一体化发展,改造优化线路,覆盖屯溪区、徽州区和休宁县,延伸至歙县,形成纵贯南北、联通东西、无缝接驳、便捷高效的城市公共交通系统。

第四节  提高县城综合承载力

坚持做大县城。贯彻落实“三治三增三提升”行动和“六个专项行动”部署,结合黄山市实际,实施“区县城规划提升行动”,指导区县城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拉开县城框架,加强规划管控,发挥规划引领作用;实施“区县城建设提升行动”,按中小城市定位,大力推进县城老城有机更新和新城建设,配套完善基础设施,提高建设品质,增加城区容量,促进县城产业集聚、人口集中,增强集聚辐射功能;实施“区县城管理提升行动”,按照“远近结合、有序推进、注重实效”的要求,以“治脏、治乱、治违”为主要内容,坚持点、线、面结合,整体推进县城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净、亮、美”。

专栏14  各县城及黄山区城区功能定位

黄山区甘棠镇建成黄山风景区北部接待服务中心、集山水观光、会议商务、休闲度假、生态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旅游区;歙县徽城镇建成重要的徽文化展示中心、休闲旅游城市、交通物流节点、生态宜居的山水园林城市;休宁海阳镇建成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黄山市生态旅游休闲产业基地,黄山、齐云山风景区旅游商品生产供应基地;祁门祁山镇建成黄山市域次中心、以山区资源加工和休闲服务为主导的生态型城市; 黟县碧阳镇建成以徽文化为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以古徽州盆地田园城乡聚落为特色的文化景观地、徽文化核心区的重要旅游集散服务中心、特色旅游产品制造和展示交易基地。

大力培育特色小镇。坚持宜旅则旅、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合理定位业态,配套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整治镇区风貌,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错位发展的小镇建设发展新格局。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打造金融小镇、创业小镇、智慧小镇;屯溪区打造黎阳in巷旅游小镇、傍霞旅游小镇等;黄山区打造谭家桥国际旅游小镇、太平湖滨水风情小镇、郭村乡村旅游小镇等,徽州区打造呈坎旅游休闲小镇、潜口慢生活小镇、西溪南创意小镇等;歙县打造深渡新安江山水画廊旅游小镇、三阳边贸小镇、阳产土楼文化旅游小镇、坡山高山村落摄影小镇、昌溪古村摄影小镇等;休宁县打造齐云山养生小镇、溪口汽配小镇等,黟县打造西递文化遗产小镇、宏村艺术小镇、秀里影视产业小镇等,祁门县打造平里祁红小镇、历口茶旅观光休闲小镇、闪里皖赣文化体验小镇等。

第五节  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给水排水、园林绿化、供气供暖、环卫环保、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到2020年,城市人均道路面积达到24平方米;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5%;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5%,再生水利用率达20%;绿化覆盖率达到52%, 绿地率达到42%,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8平方米;燃气气化率达到95%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60%。

专栏15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重点项目

道路交通。重点实施G205国道改线和梅林南路等道路建设,拉开城市框架,贯通新园西路等“断头路”,建设桃花岛南桥、八一大桥等城区桥梁,优化路网结构;实施黄山路和迎宾大道等道路整治提升改造、长干路等67条68万㎡人行道提升改造;建设公共停车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和城市导览标识系统、公交停保场,公交枢纽和首末站等项目;实施区县城路网完善及道路提升工程。

园林绿化。重点实施中心城区滨江路等30处150万㎡道路绿化及公园广场改造提升项目;实施区县城及重要景区景点周边绿化提升工程。

给水排水。重点实施市一水厂迁建、二水厂取水口上迁、新城区三水厂建设、老旧管网改造、老城区雨污分流、北部山场撇洪工程等项目;实施新安江流域城市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程。

供气供暖。重点实施港华燃气场站建设、城区燃气管道新建、小区燃气管道改造、城市供暖等项目;实施区县城天然气普及工程。

电力通信。重点实施中心城区开闭所、草市等110KV和槐源220KV输变电建设、新城区10KV-22KV电力杆线迁移等项目。实施光网城市和无线城市、无线通信铁塔建设等项目。

环卫环保。重点实施黄山市生活垃圾综合处理厂项目、市建筑垃圾处置场、市污泥和餐厨废弃物综合处理工程、垃圾填埋场封场整治及生态修复工程、新安江上游和屯溪老街等重要城市节点环境整治、中心城区保留型村庄有机更新改造等项目。河道治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实施占川河片区及朱村河治理,实施花山水利枢纽改造项目,完善新安江沿岸码头等水上交通安全设施;实施区县城河道治理工程。

棚户区改造及老旧小区整治提升。重点实施中心城区63个地块、征迁面积243万平方米棚户区改造;其中:屯溪区19个,拆迁面积150万平方米、经开区44个(点),拆迁面积93万平方米。按照整体设计、分片规划、分步实施、长效管理的思路,实施中心城区203个老旧小区整治提升改造项目;各区县结合实际做好棚户区改造和老旧小区整治提升。

地下空间利用及综合管廊。建成黄山中路地下空间利用项目,实施现代服务业园区、新城区、徽州区部分道路综合管廊工程。

信息化建设。建设智慧城市,实施数字城管,实施规划管理、地下管线等信息系统、平安城市和智能交通、数字化防控体系建设等项目。

第六节  提升城市管理和治理水平

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权责一致、协调创新原则,构建责权明晰、服务为先、管理优化、执法规范、安全有序的城市管理体制。全力打造“智慧黄山˙无线城市”,推进网格化、精细化治理与联勤联动、市民服务热线的融合互动。加强城市风貌综合整治,加大违法建筑控制查处力度,加强市政道路、桥梁、路灯、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管护,加强住宅小区综合治理。开展城市顽症治理,实施夜市排档、道路抛洒等专项整治,抓好小街小巷和环境卫生治理。加强市容管理,实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打造整洁、有序、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鼓励市民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城市建设、治理,真正实现城市共治共管、共建共享,提升市民认同感。实施“城市安全提升行动”,加强城市生命线安全运行管理,对水电热气桥、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和重要部位全方位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和执法检查。加强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和设施的建设与管理,完善应急预案动态管理制度。加强城市安全监管,建立专业化、职业化的救灾救援队伍,形成全天候、系统性、现代化的城市安全保障体系。改革市政、园林管养体制,提高管理专业化水平。到2020年,城市治理工作处于全省领先水平。

第七节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试点

坚持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机制,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居住证制度,加快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业创业,将农业转移人口纳入城市住房保障体系,保障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建立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养老保险制度,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家属享有与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到202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6%,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36%。

第二十一章  推进美丽乡村和美丽社区建设

以“三线四环三片”特色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带面”的战略转换,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各项任务,着力打造具有黄山特色的美丽乡村“升级版”,力争到2020年全市90%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全面开展美丽社区建设,将全市城市社区建设为“社区生态美、生活秩序美、社会风尚美,环境卫生好、设施配套好、社会治安好、便民利民好”的美丽社区。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燃煤锅炉查看更多>黄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