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黄山十三五规划:有序淘汰工业燃煤锅炉 因地制宜建设风能发电、生物质发电项目等(文)

2016-05-16 09:26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燃煤锅炉黄山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一节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优化村庄建设布局。加快编制未来五年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积极做好黄山区美丽乡村整县推进试点工作。以乡镇驻地行政村中心村为重点,科学规划村庄建设,优化村庄空间布局,大力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打造特色村,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品质品位。力争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完成所有乡镇驻地整治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乡镇驻地行政村中心村建设规划,形成布局合理、用地节约、特色彰显、城乡协调的建设格局。坚持以旧村改造为主,注重保留村庄传统风貌,保护传承古徽州文化,整治提升周边环境,着力建设一批生态环境优美、文化魅力凸显、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乡村。强化农村宅基地管理,规范有序引导农村住宅和居民点建设,努力建设一批风貌协调、整洁美观、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的新型农村美丽社区。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农村道路、清洁能源、饮水安全、农田水利、信息畅通为重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形成城乡衔接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网络,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农村出行便捷化步伐,完善覆盖城乡、快速便捷的客运网络。提高可再生能源在农村能源结构中的比重,推广小水电、太阳能等环保型能源。加大危房改造力度,让农村居民住上安全房;支持有条件、有需求的乡镇建设集贸市场,开发建设居住小区。继续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现村村和户户通自来水,让农村居民喝上干净水、放心水。加快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提高用电服务质量。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通村到户,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世行贷款新农村项目建设。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三线三边”环境治理,系统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乡镇政府驻地所在行政村中心村建设、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确保高速沿线、高铁沿线和省市交界处环境明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提升。巩固农村卫生清洁成果,加快构建农村垃圾、污水集中处理系统,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整治力度,实现农村废弃物、生活污废水和人畜粪便无害化处理。参照市政模式,建立村级环卫队伍,建立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长效清洁机制。加强农村公共卫生知识宣传,引导和帮助广大农民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把村庄整治建设与发展乡村旅游、做强精致农业结合起来,强化产业支撑,推进产村融合,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引导农民在建设美好家园中创造新家业。确保90%以上村庄脏乱差得到有效治理。

第二节全面开展美丽社区建设

围绕“三美四好”目标,以建设美丽黄山、提升居民幸福指数为主线,着力加强基础设施、环境整治、文明创建、便民利民等方面建设,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美环境建设、服务能力提升、文明创建、平安社区创建、规范社区治理、便民利民服务等七大工程,努力打造环境优美、服务完善、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深入开展“三线三边”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系统推进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确保高铁高速重点公路沿线、重要水域沿线和省市交界处环境整洁优美。

专栏16美丽社区建设“七大工程”

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积极推进社区服务用房建设、小街巷路改造、消防设施管护、管线设施敷设、便民设施布点等工作。

优美环境建设工程:重点加强美化环境卫生、净化街面外观、绿化社区园地、深化物业管理等工作。

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加快提升劳动保障服务能力、社会救助服务能力、社会福利服务能力、卫生计生服务能力。

文明创建工程:扎实做好倡导文明风尚、丰富文化活动、普及科学知识、促进邻里和谐、营造健康生活等工作。

平安社区创建工程:着力强化矛盾调解、社区帮教、社会治安、社区戒毒等工作。

规范社区治理工程:健全规范机构设置、网格管理、社区职责、结对帮扶、信息平台。

便民利民服务工程:加强政策宣传、健康服务、职业介绍、法律服务等工作。

第八篇  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

推进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加快互联网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发展,全面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和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第二十二章  强化基础设施支撑

按照适度超前、提质增效、集约节约、安全高效的原则,继续加大投入,努力构建综合交通体系、现代能源体系和水安全保障体系,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支撑保障。

第一节  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强化交通枢纽功能。进一步完善由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构成的“双十字”交通枢纽,形成以屯溪为中心,东至杭州、上海,南至福州、广州,西至南昌、武汉,北至合肥、北京快速立体交通圈。科学规划建设客运场站、物流园区,实现与公路、铁路、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之间的“无缝对接”,以科技化、信息化管理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打造皖浙赣闽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提升设施建设水平。完善环中心城区绿核、环黄山、环太平湖路网,推进市域西北部高等级公路建设,加快建成中心城区与各城区之间以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为主,快速、便捷、顺畅的连接通道,重要旅游景区(点)之间以二级公路为主的舒适、生态、环保环线相连,农村公路更能方便百姓出行的便捷交通网络。优化公路客运中心和交通物流基地布局,畅通衔接城市内外交通,谋划实施旅游轻轨、城市轻轨项目,加大中心城区、重点景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力度,推动城市公共交通向重要景区景点延伸,积极创建优化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加快县乡公路升级改造,实施农村公路联网畅通工程,加固改造农村公路危桥,提升管理养护水平。

专栏17  综合交通重点项目

铁路。建成黄杭高铁,加快推进皖赣铁路电气化改造(黄山段),力争昌景黄高铁、武黄温高铁等立项开工。推进黄山旅游轻轨、城市轻轨建设。

航空。加快推进黄山国际机场迁建、黄山国际机场4D完善以及黄山风景区、黄山区、齐云山、黟县、祁门通用机场建设。

公路。建成歙黟一级公路。开工建设黄千、德上(原济祁)、芜黄高速公路。力争屯溪至鬲山、徽州区外环路、黄山区环太平湖公路俞家隧道和共幸大桥及接线、歙县金山至县城、县城至许村、街口新安江大桥、休宁县五里亭至桃林、黟县渔亭至秀里(黟县对外快速通道)、祁门县灯塔至高速路口、黄山风景区环黄山冈村至焦村旅游公路等项目开工建设,积极推进市北外环高速公路、长陔岭隧道、箬岭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农村公路联网畅通工程,完成约1000公里县乡公路、乡村公路升级改造或路面改善。

公共交通。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增加黄山高铁北站与区县城客运班线,争创省级公共交通优先发展示范城市。

水运。推进新安江航道等级提升。

第二节  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以构建防洪减灾、水资源利用及优化配置、水生态文明三大体系为核心,加快构建现代水利支撑体系。基本建成月潭水库工程。积极推进江河湖库水系综合整治,开展新一轮中小河流治理、中小河流治理重点县综合整治、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小型水库建设、江河湖库水系连通项目建设;完善流域、区域、城市间以及大中小工程间相协调的防洪除涝体系,完善山洪灾害预警系统,提高防洪减灾保安能力;加快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八小”水利工程、中小型灌区节水改造、应急水源、农村饮水安全等水利工程,加强供水设施建设,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全面优化水资源配置;持续推进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新安江河道综合治理工程、太平湖综合整治等生态水利项目建设,加强坡耕地、山洪沟治理,有效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水生态环境。

第三节  强化能源供应保障

加快能源和电网建设步伐,优化能源结构和能源布局,增强能源供给保障能力。适度超前建设电力设施,加强供电网架建设,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荷需求。适应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用电的需求,推进新一轮农网升级改造。推进黄山天湖蓄能电站项目建设。加快智能电网及运行体系建设,提升电力系统的智能化水平。合理规划和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加快建设宁国至黄山天然气支线工程,推进管道天然气进小区,提高管道燃气普及率。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因地制宜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和太阳能光伏发电、风能发电、生物质发电项目,推进新能源利用示范和养殖小区沼气工程,推进太阳能分布式光伏发电、太阳能阳光大棚项目建设,逐步提高新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积极创建绿色能源示范市。

专栏18水利、能源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

水利。重点建设月潭水库、第二批大中型水库避险解困试点项目、市经济开发区污水管网工程、花山水利枢纽改造、二水厂取水口上迁、浦溪河沿线综合治理工程、阊江流域综合治理工程等项目。

能源。重点建设宁国至黄山输气管道建设工程、黄山天湖抽水蓄能电站、城乡电网改造项目、电动汽车充电桩站、徽州区垃圾焚烧发电项目、港华低压天然气门站及燃气管网扩建工程、徽州变升压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项目。

第二十三章  推进智慧黄山建设

以智慧城市试点为契机,加快城市信息网络、数据中心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合一”,推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到2020年末,在智慧旅游、智慧建筑、智慧生态环保、智慧宜居等领域达到国家先进水平,基本建成以“城市网络化、政府智能化、产业数字化”为特征的智慧黄山。

第一节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支持下一代互联网、第四代移动通信、公共无线网络、广播电视网和物联网等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三网合一”。努力构建泛在普惠、人人共享、安全可信的信息网络。加快建设城市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立健全以等级保护、网络信任体系和应急处理机制为重点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实施“提速降费”、信息惠民工程,推进城市光纤到楼入户,农村宽带进乡入村,推进宽带网络提速,网络资费合理下降。到2020年,光纤宽带和4G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20Mbps。

第二节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

充分发挥互联网在产业转型升级和“两化融合”中的平台作用,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支持产业组织、商业模式、供应链、物流链创新,加快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在旅游、农业、工业、商贸等方面形成一批“互联网+”示范应用项目,建成一批互联网服务平台,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互联网企业,互联网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云计算和大数据得到较好应用。以信息惠民和信息消费为突破口,推动基于互联网的商务、就业、医疗、养老、教育、交通、旅游、气象、体育和金融等民生服务创新。到2020年,互联网与我市经济社会各领域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深化,基于互联网的新业态成为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互联网支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作用进一步增强,网络经济与实体经济协同互动的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专栏19  “互联网+”重点领域

“互联网+”城市管理。建设涵盖城市重要部门、行业、领域的公共安全视频图像信息传输网络和共享平台,加快城市管理各行业、部门之间数据资源在线集成,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城市管理服务体系。

“互联网+”公共服务。建设高效电子政务平台,形成网上服务与实体大厅服务、线上与线下服务紧密结合的政府服务新模式。运用互联网提升社会保险、就业创业、人才服务、人事劳动关系、职业培训、环境、气象等公共服务水平。推进社会保障卡加载更多功能,实现一卡通。建设面向高敏感行业、社会公众的气象信息平台。

“互联网+”现代农业。开展物联网示范应用,实现互联网应用向农业生产环节延伸,逐步建立农副产品、农资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互联网+”新型工业。大力发展软件研发与创意、工业设计等信息服务业,积极支持甲骨文软件测试培训中心、易安信教育培训中心、惠普黄山软件研发基地、徽商电子商务创业园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争取安徽省创意设计基地落户我市。

“互联网+”智慧旅游。建设智慧景区和智慧旅游乡村,全面实现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整合全市旅游数据资源,把讯飞爱途网打造成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旅游电商服务平台。

“互联网+”医疗。鼓励医疗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建立医疗网络信息平台,支持大中型医院搭建远程诊疗信息平台,加快普及居民健康卡惠民应用。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提供在线预约、候诊提醒等便捷服务。

“互联网+”教育。建设、应用和共享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构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覆盖各级各类教育、互联互通的教育管理数据中心,推动全省教育教学改革和教育管理现代化。

“互联网+”普惠金融。规范发展私募、众筹、互联网金融等新兴金融业态。支持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向互联网金融领域拓展转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燃煤锅炉查看更多>黄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