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包头十三五规划:推进一系列煤电基地、风电基地、光伏示范基地等能源基地建设(全文)

2016-05-18 10:47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内蒙古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节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

围绕办一流的教育、学校、教育队伍,培养一流的学生,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全面完成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建立完善公建民营、公办民助、政府购买服务机制,扩大普惠幼儿园的覆盖面。到2020年,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5%。

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教育公平,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到2018年实现义务教育县域均衡100%全覆盖;实施优质学校带动战略,推行校际联盟、学区化管理模式,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推动高中教育多元化发展。全面普及高中教育,着力扩大优质普通高中资源。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到2020年,建成自治区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学校12所,优质特色普通高中学校20所,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8%以上。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完善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机制,提高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能力,整合职教资源建设包头职业大学。积极推进产教结合与校企合作,支持企业参与特色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建设。积极申办应用技术型本科职业教育。基本建成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创新示范基地。

加快高等学校应用型发展。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加强学科和师资队伍建设,加快建设现代大学进程。加快高校优势专业、重点学科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推进产学研用结合,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和水平。鼓励高校与国内外高水平教育和科研机构加强交流、合作。推进包头师院学区置换项目。

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落实民族教育优先重点发展地位,促进民族教育率先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率先实现蒙语授课幼儿享受免费学前教育,率先实现少数民族家庭贫困学生资助政策全覆盖。加强双语教学研究,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加强各级各类学校民族团结教育。实施中蒙语言交流服务中心和包六中俄语教学楼等项目。

支持规范民办教育。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兴办教育,促进民办学校多元化、特色化办学,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享有同等的义务教育保障机制和高中学校免学费补助政策,建立健全民办学校评价体系,促进学校提高教学质量。

办好特殊教育。完善特殊教育体系,促进特殊教育向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两头延伸。建成涵盖聋哑、盲教、智障教育、职业培训、康复指导为一体的十二年一贯制特教中心。形成轻度残障生随班就读、中度残障生接受特殊学校教育、重度残障生送教上门的特殊教育保障体系,使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合适的教育。

完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以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为目标,加快推进成人继续教育资源共享和向社会开放,不断满足城乡居民、各族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建成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学习型城市。

第四节 促进就业创业

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营造“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浓厚氛围。“十三五”时期,农牧业劳动力转移就业100万人次。

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培育和发展服务业、非公经济、劳动密集型产业和小微企业,多渠道、多层次开发就业岗位,推动北梁棚改失业人员创业、实训基地及和包头电子商务创业园、青年创业园、互联网梦想小镇等新型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健全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保障机制,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和农村牧区青年创业富民行动,统筹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村牧区转移劳动力、退役军人和城镇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主动适应网络时代新就业形态发展和创新创业主体大众化趋势,促进创业与创新、创业与就业、创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鼓励灵活就业,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热情。

加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健全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工作机制。完善创业扶持政策,依托创业创新公共平台,着力培育“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新引擎,积极推广创客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模式。发挥高校创新引领作用,引进高端创新人才,带动更多就业。抓好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创业园孵化基地建设,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创业能力。

健全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和基层就业平台建设,完善服务功能,提供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职业培训、鉴定申报、社会保险关系等“一站式”就业服务。健全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完善失业登记和失业社会调查监测制度,落实调整失业保险费率政策,稳定就业岗位,提高就业服务能力。加大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力度,完善创业贷款担保基金补偿机制。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维护企业和职工合法权益。加强对灵活就业和新型就业形态的支持。

专栏24 就业创业重点项目

创业孵化示范基地:建立政府主导的创新创业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继续实施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 “以奖代补”,打造一批具有创新孵化能力的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实训基地能力建设:实施实训基地 “以奖代补”项目,打造一批重大产业订单定向培训基地。

失业预警监测项目:加大失业动态监测范围,到2020年,将所有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纳入监测范围,切实推进失业动态监测全覆盖工作。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项目:健全完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制度,建设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符合产业发展和高校毕业生特点的见习基地。

第五节 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坚持富民强市、富民优先,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深化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和支付保障制度机制,在提高效益的基础上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和离退休人员待遇。改进职工收入与经济效益协调增长机制,完善最低工资增长机制。完善市场评价要素贡献并按贡献分配的机制,深化国有企业负责人薪酬制度改革。

完善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落实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改革政策,旗县以下机关实施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落实艰苦边远地区津贴增长机制,实行和完善苏木乡镇工作补贴制度。规范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补贴制度。鼓励事业单位进行收入分配方式探索,实行有利于调动工作人员积极性的灵活多样的收入分配方式。

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引导农牧民优化种养殖结构,发展特色农牧业和设施农牧业,提高农畜产品附加值,增加经营性收入。鼓励农村牧区劳动力务工,增加工资性收入。落实退耕还林还草、农资综合补贴、禁牧补贴等国家惠农惠牧政策,完善对被征地农民合理、规范、多元保障机制,增加转移性收入。改革农村牧区产权制度,提升农牧民在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资产股权、宅基地、住房财产权的收入,引导农牧民以土地草场经营权入股,发展壮大嘎查村级集体经济,增加财产性收入。

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居民收入增长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生活质量与全市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完善收入分配调控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整顿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第六节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现法定人员参保全覆盖。

健全社会保险制度。全面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完善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多缴多得激励机制。完善基本养老关系转移接续政策,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根据职工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动等情况,逐步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落实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加快推行企业年金、职业年金、商业保险,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深化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完善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完善大病保险政策、重特大保险疾病医疗保障和救助机制,推动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制度相衔接。落实医保关系转移接续和异地就医管理政策。改革医保支付方式,推进建立城乡居民统一医保制度,发展补偿医疗保险和商业保险。合理确定失业保险金水平,完善生育保险政策,提高工伤保险待遇。

统筹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强和改进最低生活保障工作,坚持应保尽保、公平公正,建立城乡低保标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自然增长机制,稳步提高城乡低保、五保供养、三无人员、孤儿、重点优抚对象等特殊困难群体保障标准,做好五保供养人员、孤残人员救助工作,有效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健全完善残疾人生活保障制度,有效保障残疾人基本生活,在全面建成更高质量进程中,不允许一个残疾人掉队。完善社会福利制度,构建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

第七节 推进健康包头建设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促进行动,不断提升居民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和药品供应保障和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坚持公益属性。继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统一医疗待遇、医疗服务和财政补助标准,建立统一管理、分档缴费、分层享受待遇的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探索建立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异地就医管理结算协作机制。加快推进老年、康复医院规划建设,提升医疗服务专业能力,在自治区率先建成三级康复专科医院。

优化医疗资源配置。以住院医师、专业医师和全科医生培养为重点,加强公共卫生计生人才培养,促进城乡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合理布局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健全分级诊疗制度,构建以城市综合医院为主导、旗县区级医院为骨干、专科性医疗机构为特色、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为基础、社会力量办医为补充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工作,加大对重大、新发、输入性等传染病控制力度,积极预防慢性病、职业病、地方病和精神疾病,提高公共卫生预测预警和处置突发事件能力。到2020年,建成3个市级综合性区域医疗中心,肿瘤、儿科、传染病、康复、口腔、精神6个市级专科性医疗中心。

推进蒙中医药事业健康发展。健全蒙中医药人才引进和培养机制,进一步优化政策环境,为蒙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完善蒙中医药管理体系、服务体系,加强旗县级蒙中医院建设和人才培养,建立健全以市级蒙中医医院为龙头、旗县蒙中医医院为骨干、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蒙中医科为网底的医疗服务体系,推动建设中蒙蒙医药研发基地。把鼓励社会办医、发展健康保险和健康管理作为发展健康服务业的重点。

加快体育事业发展。以增强人民群众体质为目标,完善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培养竞技体育人才,不断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竞技体育水平。普及推广校园足球、社会足球和职业足球,培育发展航空体育、冰雪体育等新型体育运动,扩大体育人口,推进全民健身。建设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完善基层体育设施,促进各类体育场馆开放,缓解城乡居民体育健身设施不足的矛盾。

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实施食品药品安全工程,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建设覆盖城乡的食品药品安全监测中心,提高食品药品安全监管能力。实行严格的食品药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整顿规范食品药品生产流通秩序,强化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监管,防范重特大食品药品安全事故。

第八节 促进人口均衡发展

落实人口发展战略,优化人口结构,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全面落实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确保两孩政策有序实施。完善计划生育服务体系,提高生殖健康、妇幼保健、托幼等公共服务水平,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加强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加大对计划生育困难家庭特别是失独失能家庭的扶助力度,促进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对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的综合治理。到2020年,人口出生性别比控制在107:100;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85%以上。

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建立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通过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有效增加养老服务和产品供给。推动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稳步提高养老保障和老年人医疗保障水平,发展普惠性老年健康医疗福利。拓展养老服务领域,实现养老服务从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健康、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援助等方面延伸。继续发展老年教育,增加老年活动场所和文体设施。到2020年,每千名老年人机构养老床位达到40张。

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提高妇女受教育程度,促进妇女就业创业,增强妇女参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能力。加强妇女劳动保护、社会福利、卫生保健、扶贫减贫及法律援助等工作,落实法规政策性别平等评估机制。严厉打击暴力侵害妇女、拐卖妇女等违法犯罪行为。依法保障儿童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和参与权,提升儿童福利水平,消除对女童的歧视。推动妇女儿童活动中心建设。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支持残疾人、红十字会事业发展。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内蒙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