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六安十三五规划:推进一系列清洁火电、风电、水电等项目建设(全文)

2016-05-19 08:2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安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五十一节 突出项目带动加大有效投入

按照“规划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工程化”要求,谋划实施一批稳增长、强基础、增后劲的重大项目,提高产业项目质量,加快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完善公共服务设施网络,不断增强扩总量、调结构、促升级的支撑能力,确保规划落到实处。

加强项目储备。重点从充实、完善、提升项目库入手,挖掘包装项目。建立全市重大建设项目库,对事关全市全局和长远发展的区域振兴、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重大项目,深入谋划,分类入库。根据不同产业、行业、用途以及资金渠道,建立专项项目库,加强各项目库横向和纵向衔接。认真研究国家各项产业政策,围绕政策找项目。研究国内外产业梯度转移的新动向,围绕机遇抓项目。研究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围绕“最后一公里”补项目。立足“一心一廊”、“一谷一带”,围绕战略发展重点区域上项目。立足我省“4105行动计划”争项目。立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绿色化和中国制造2025,围绕产业方向引项目。抓好重点项目可研和商务计划书编制,按程序完成审批,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程。

加快项目推进。全面落实四督四保制度,编制“十三五”重大项目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计划,建立项目工作台账,通过“建账、查账、报账、销账”,对新建、续建、竣工、储备等四类项目,紧盯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层层压实主体责任,强化分类调度推进,努力提高项目开工率、竣工率、达产率和转化率。充分发挥市县(区)领导联系推进项目作用,强化对项目建设的服务、推动和指导。进一步健全分级分层调度机制,定期进行直接调度,推动重点问题协调解决。继续加强项目稽察、检查和督查,促进政府投资项目、专项建设资金项目规范运作,加快项目落地和建设进度。

第五十二节 提升服务效能优化发展环境

打造良好营商环境,着力破解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制度障碍和要素制约,营造便利、有序、包容的营商软环境,力争把我市打造成为全省行政效能最高、兴业成本最低、人居环境最优的城市之一。

构建透明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削减行政审批事项,再造行政审批流程,健全一口受理、并联办理的一站式服务体系。清理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和中介服务。健全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财税、担保和股权投资支持体系。继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荐注册登记便利化。建立完善指导、服务、监管“三位一体”投资管理服务体系,促进企业投资便利化。推动政府内部信息整合公开、社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完善以质量和效益为导向的政府目标管理考评体系,积极引入第三方评估。

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实施行业准入负面清单管理,营造宽松平等的准入环境。建立水电气等能源资源竞争性价格获取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要素调节环境。以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为载体,强化产业横向和纵向集群集聚,形成分工协作的产业配套环境。加强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依法惩处垄断、不正当竞争和侵权假冒行为。依法保护私有产权,维护市场秩序,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营造和谐包容的生活环境。推动城乡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品质,创造高质量的宜居宜业环境。在医疗、保健、住房、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方面为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提供便利,形成有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发展的留人环境。规范招人用人制度,保障符合条件的异地务工人员依法平等享有各项基本公共服务,营造关爱劳动者的社会氛围,形成支撑企业良性发展的稳定用工环境。树立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社会风尚,形成包容、和谐、融洽的人文环境。健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防灾减灾、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安全等为基本内容的公共安全体系,为市场主体提供安全、安定、安心的公共安全环境。

建设诚实守信的信用环境。全面推进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完善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共享服务平台功能,建立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制度和相关实名登记制度,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全面归集公共和社会信用信息。建立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对诚实守信者实行优先办理、简化程序等“绿色通道”,对失信者实行多部门、跨地区联合惩罚。实施诚信文化建设工程,营造“守信者荣、失信者耻”、“守信者处处受益、失信者寸步难行”的诚信文化理念。

第五十三节 强化要素支撑破解制约瓶颈

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强化财力保障、土地供给和人才支撑,着力破解我市发展资金、土地、人才等生产要素不足瓶颈,加快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强化财力保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财政加大对我市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和比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贷款的贴息扶持和配套比例。争取中央和省财政专项扶持资金向我市倾斜,并取消或减少市县配套资金。争取国家和省加大对我市生态补偿力度。继续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引导政策性银行和大型商业银行扩大信贷投放。大力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鼓励私营企业、民营资本与政府进行合作,参与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做大做强。全面落实“4321”政银担风险分担机制。推动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行小微企业、“三农”金融债。加大“税融通”推广力度,向依法诚信纳税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贷款。支持保险业、证券业发展。支持企业上市融资,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支持企业发行债券,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围绕调转促,制定实施财政扶持政策,扩大产业引导资金规模,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强化土地供给。坚持存量建设用地盘活与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挂钩机制,严格土地利用规划管控和建设用地总量控制。根据城乡发展实际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实施好年度土地供应计划,合理确定土地开发时序。积极向上争取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指标和单列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向我市倾斜,优先满足我市易地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老区振兴及民生工程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农用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整理、土地复垦和土地综合整治以及城镇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加快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居住向社区集中,不断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出台项目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节约、集约用地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

强化人才支撑。着力实施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高层次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特殊支持计划、高层次领军团队引进计划以及企业家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首席技师和首席质量官等高技能人才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教育名师培养、健康卫生人才保障等重点人才工程。加强与合肥和长三角城市人才交流合作,加大市内人才交流与人才资源服务合作力度。引导人才向基层和艰苦地区流动,实现人才资源优化配置。建立健全专业人才和技能人才职业资格制度,创新人才流动机制、人才开发投入机制和科技成果收益分配机制,充分发挥人才,特别是企业家的创新创造活力。加强高端人才引进配套保障,力争把我市建成人才集聚度高、人才素质优和人才效益好的城市。

强化外力帮扶。继续做好中央和国家机关、军队系统等单位对我市定点扶贫的配合和服务工作。积极争取各级党政机关、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科研院所、华人华侨、大型企业加大对我市帮扶。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及发达国家对我市扶贫开发的援助与支持。鼓励市内外社会各界、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农村富裕户参与我市扶贫。

第五十四节 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实施机制

完善规划体系。加强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保规划等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之间的衔接,做好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与总体规划的协调,确保各项规划在总体要求上指向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形成以总体规划为统领,主题功能区规划为基础,区域规划、专项规划为支撑,功能互补、统一完备的发展规划体系。

创新工作机制。按照规划纲要确定的目标任务,研究制定财政、投资、产业、土地、环保、人口、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形成政策合力。编制规划实施方案和年度计划,将工作责任和任务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建立规划目标责任制。坚持“以规划带项目”的原则,确立中长期规划对重点项目布局的指导作用,逐步实现投资调控由项目审批向规划审批的转变。把规划作为审批核准项目、安排政府投资和支出预算的基本依据,优先支持规划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和项目。广泛动员和凝聚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创新动态管理等精准脱贫机制。

强化考核评估。建立完善规划实施考核评价体系,成立考核评价小组,对各职能部门、相关单位和重点项目建设、重大改革推进等方面工作进行全面考核评价。加强对主要规划目标实施情况的跟踪分析,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对规划执行情况的监督。由市政府组织规划中期评估,评估结果报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根据评估结果对规划纲要重要任务目标调整修订时,报请市人大常委会批准。

积极宣传引导。加强规划宣传和展示,着力推进规划实施的信息公开,在全社会营造关心规划、自觉参与规划实施的良好氛围。提高规划实施的民主化和透明度,增进市场主体、民众、社会组织对规划方针政策的认知,特别是要促进企业积极参与规划的实施,引导市场主体行为和资源配置方向。发挥新闻媒体、群众社团的桥梁和监督作用,促进各级各类规划的有效实施。

加强组织领导。市人民政府是本规划的实施主体。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市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十三五”规划领导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协调我市与国家和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方面工作,监督检查重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确保规划顺利实施。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推动本地规划的实施。有关部门要根据“十三五”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制定实施计划和方案,细化分解工作目标和任务,确定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员,提出明确工作要求,推动规划有效实施。

附件

名词解释

五位一体:是十八大报告提出,指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

一带一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一尊重、五统筹: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明确提出了城市发展“一尊重、五统筹”的基本思路。“一尊重”,即尊重城市发展规律。“五统筹”,即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统筹政府、社会、市民三大主体。

两不愁、三保障:指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三网融合:指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的融合。“三网”在向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演进过程中,通过相互渗透、互相兼容,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

两化融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是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核心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互联网+:是指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

4321政银担合作:针对小微企业提供的单户2000万元以下的融资性担保业务,一旦发生代偿,省辖区内各市县承办的政策性担保机构承担40%,省信用担保集团有限公司(再担保)承担30%,合作银行承担20%,所在地方政府财政分担10%。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安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