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六安十三五规划:推进一系列清洁火电、风电、水电等项目建设(全文)

2016-05-19 08:2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安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节“十三五”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综合考虑国内外环境和我市未来发展趋势条件,建议“十三五”时期我市的指导思想为: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坚持以绿色发展为总取向,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调转促为主抓手,以改革创新为主动力,大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新型工业化战略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加快“一心一廊”、“一谷一带”建设,着力提升经济总量、优化经济结构,合力脱贫攻坚,保障改善民生,走出一条大别山革命老区绿色振兴的特色之路,确保如期全面脱贫,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三五”期间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坚持振兴发展。深入实施《大别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增加有效投入,增强发展动力,促进产业发展保持中高速、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努力实现经济总量再上新台阶,人均指标前移,质量效益提升,国民经济实现新跨越的奋斗目标。

坚持创新发展。全面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深入简政放权,不断向改革要动力、要红利、要效率,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加快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推动体制、科技、产品、管理、商业模式等各方面创新,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局面,形成以创新为主导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加快建成创新型城市。

坚持协调发展。坚持产城融合,大力推进中心城市建设,不断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发挥好中心城市的主导和辐射带动作用。积极培育小城市,统筹推进县城、中心城镇和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加强合六叶工业走廊暨金叶一体化、六安茶谷暨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协同发展。加快文化改革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法治意识,弘扬传统美德,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推进军民融合发展。

坚持绿色发展。实行最严格的环境保护制度,将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用绿色生态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加快主体功能区建设,加大生态环保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提高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推动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实现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有机统一,建设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舒适宜居、生态空间山清水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六安。

坚持开放发展。坚持把招商引资、招才引技引智放在重要位置,着力提高开放合作和招商引资水平。抢抓“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机遇,积极参与合肥经济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速融入大通道、大通关、大平台,支持企业在更广领域集聚国内外先进要素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大开放破解发展瓶颈,以大开放助推产业升级,以大开放扩大经济总量,增加整体实力。

坚持共享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消除绝对贫困。推动教育均衡发展,拓展就业创业渠道和空间,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完善人口发展战略,提升全民健康水平,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努力让六安人民在振兴发展中拥有更多的获得感,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按照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总要求,综合考虑行政区划调整、未来发展趋势和条件,“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的发展目标是:

综合实力再上台阶。生产总值年均增长8.5%左右,经济总量超过1500亿元,户籍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0美元,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000美元,基本建成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文化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和大别山革命老区核心增长极。

产业结构明显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5:48.5:36.5,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下降3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持续上升。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18%,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40%,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2.5。产业集群集聚作用更加凸显,科技进步对各产业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增量产业更趋高端高值。

质量效益显著提高。财政收入超过20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元企业2-3家,超10亿元企业30-40家。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5件以上,总数达28件以上;新增安徽省著名商标150件以上,总数达280件以上;新增安徽名牌产品40个以上,总数达140个以上。品牌经济比重超过60%。经济自我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城乡发展统筹协调。中心城市首位度和承载能力显著提升,县城和中心城镇带动城乡发展能力明显增强,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合六叶工业走廊暨金叶一体化、六安茶谷暨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支撑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形成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8.4%。

生态环境优势凸显。绿色发展统领作用充分发挥,节能减排和污染防治等主要环境指标达到全省领先水平,森林覆盖率达到47%,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基本建成安徽优质水源地、大别山区转型发展示范区、全国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全面构筑起长江和淮河中下游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

贫困人口全面脱贫。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力争到2018年442个贫困村全部出列,2019年所有贫困县区全部“摘帽”,2020年现行农村贫困线下46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城乡居民就业创业空间更加宽广,增收渠道更加多样,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教育、文化、卫生、计生、体育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衡化均等化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障实现全覆盖,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民主法制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社会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社会更加包容和谐。城镇常住居民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5000元和15000元,幸福六安建设迈出坚定步伐。

专栏 2 “十三五”主要指标建议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安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