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六安十三五规划:推进一系列清洁火电、风电、水电等项目建设(全文)

2016-05-19 08:2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安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十二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

加快培育电子商务经营主体,支持淘宝“特色中国洠襑虛”以及邮乐农品网大别山馆、“蜂狂购”、“三个农民电子商城”、“幸福淘购”等电商平台发展,着力培育徽六、亿美、三乐等网商知名品牌,切实促进传统工商企业电商化,在知名电子商务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专卖店,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电子商务产业集聚区,鼓励建设集商品贸易、物流仓储、融资担保、研发创意等多功能、多业态于一体的市级和县区电子商务园区,鼓励建设标准化厂房和电子商务楼宇。完善电子商务全产业链支撑体系,加强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展与电子商务协同运作的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支持企业开展咨询、信息、法律、技术等内容的外包服务。支持构建安全、兼容、快捷的在线支付平台,培育和支持我市第三方支付企业发展。整合金融业信用信息资源,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促进电子商务诚信交易。支持霍山、金寨、舒城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积极争创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推动快递企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与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相适应的快递企业与快递服务体系。到2020年,力争培育或引进5-10家年交易规模亿元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电子商务领军企业,电子商务交易总额突破150亿元。

第十三节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

充分发挥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依托中心城区综合优势,进一步加强城市服务业中心建设,积极构建城市服务业副中心,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能力。加强县域服务业中心、重点镇服务业中心建设,形成等级有序、特色鲜明、功能互补的差别化发展格局。健全城乡商贸服务业功能体系,推动传统商贸向现代商贸转变升级,传统商品批发市场向特色型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建设具有综合功能的新型服务业集群。积极引进和培育品牌影响力强的大型现代商贸企业,打造高标准的商贸业集聚区。实施中心城区大型批发市场改造搬迁,支持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到社区设立直营连锁便利店、直销菜店等便民服务网点,实现“一社区一便民店”,打造“十五分钟便民消费圈”。加快农村商贸设施建设,支持城市商业企业向农村延伸开设商业网点,引导农产品进城直销。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加大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商贸进行改造提升,引导商贸流通企业业态创新、管理创新和体制创新,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模式,推进农村重点流通工程建设,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升级旅游休闲消费。到2020年,力争培育年销售额过亿元的流通企业40家以上,限上企业650家。

第十四节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现代金融业。鼓励金融机构推进金融创新,积极使用知识产权质押、林权质押、应收账款质押、动产质押、供应链融资等创新型信贷产品,推进使用银行承兑汇票、信用证、保理、保函等创新型融资工具,增强金融服务功能。积极引进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到六安设立分支机构,鼓励有实力的大企业参股或出资组建培育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引导扶持第三方支付、网络借贷、股权众筹等新型金融业态加快发展。完善信用担保和再担保体系,规范发展保险业和各类金融中介机构。

科技服务业。加快发展研究开发、成果转让、创业孵化、知识产权保护、科技咨询、科技金融服务等行业,增强科技服务功能。依托各类开发园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业,建设产学研结合的院士工作站、行业重点实验室、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协同创新中心、科技孵化器、众创工厂、农业专家大院等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平台。围绕检验检测服务,建设第三方检验检测认证中心。

商务服务业。积极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融资租赁、市场调查等商务服务业,构建商务服务平台,吸引知名商务企业和机构进驻我市,增强商务服务功能。

服务业集聚区。创新发展模式,引导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合力集聚。积极培育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信息、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到2020年,力争建成5-8个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全省百强服务业企业达到1-2家。

专栏5“十三五”现代服务业重大项目

物流。六安吉宝国际产业园、安徽中铁翔盛物流园、裕安城南现代物流园、六安火车站物流中心、六安传化公路物流港、金安区南山国际商贸物流城、皖西祥安物流园、叶集火车站前物流园、霍邱钢铁物流园、霍邱县长集火车站现代物流园、霍邱县城区现代综合物流园、金寨大别山农产品物流园等项目。

旅游。六安大别山国家公园、六安大别山国家旅游度假区、六安茶谷“三小”工程、响洪甸库区三镇茶谷核心区旅游开发、悠然蓝溪文化旅游度假区、金安区南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九十里山水画廊、舒城大别山生态旅游示范区、万佛湖国际旅游度假区、万佛湖三江文化旅游度假区、汤池温泉古镇、霍山国际旅游度假区、佛子岭国家5A级景区开发、大别山生态谷、金寨县大天堂寨旅游区、六安茶谷响洪甸旅游区、金寨马鬃岭森林旅游开发、金寨县红色旅游提升、月亮岛创建国家4A景区、苏埠明清老街和会馆群保护性开发、淠河岸滨水风情街、史河风情园、史河湾生态休闲度假村、叶集熊大堰旅游度假区、霍邱县水门塘风景区、六安市旅游服务接待中心、六安市旅游服务设施配套建设工程、六安大别山生态游示范工程、大别山旅游应急救援基地、六安大别山观光旅游通用机场、大别山(六安)“互联网+旅游”、旅游商品综合开发、大别山(六安)研学旅行基地群、《印象大别山》文化旅游演绎节目开发等项目。

电子商务。金寨大别山特色产品交易中心暨电子商务产业园、裕安大运亨通电子商务、安徽渠道电子商务产业园、六安羽绒制品电子商务产业园、叶集双渡现代电商物流产业园、叶集试验区电商产业园等项目。

商贸。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裕安亚夏汽车财富广场、舒城杭埠公共保税区、舒城城东大市场、叶集城市综合体、再生资源集散市场、六安农机大市场、中国中部木竹产品交易大市场等项目。

第四章 转变发展方式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大力实施现代农业重大工程,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坚持粮经饲统筹、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到2020年,力争实现主要农作物优质品种占比90%以上,粮经(饲)种植比例达60:40,养殖业占农业比重50%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比达2.5,农业综合实力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第十五节稳定粮食生产能力

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推进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加快342万亩高标准农田、300万亩优质稻米生产核心区建设。以农业部水稻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国家和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为平台,以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依托,以省级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片(村、场)为重点,进一步调整品种结构,实施推广耕地质量提升及测土配方、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病虫害绿色防控、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和绿色增产关键技术创新行动。力争到2020年,全市良种覆盖率98%以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100%,主要农作物肥料利用率达40%,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达40%,绿色防控覆盖率达30%,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0%以上,实现农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

第十六节建设全国重要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发挥特色优势,加快培育优质粮油、蔬菜、茶叶、畜禽、水产、竹木、羽绒、中药材八大特色产业集群工程,大力推进霍山石斛、药百合、灵芝、天麻、茯苓、瓜蒌等中药材基地和板栗、竹笋、葡萄、葛根、食用菌、蓝莓、山核桃、猕猴桃、脆桃等绿色食品基地以及皖西白鹅、霍寿黑猪、叶集山羊、水库有机鱼等地方优势品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到2020年,力争全市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面积超过400万亩,肉类总产量超过42万吨,水产品总产量超过25万吨,农业总产值450亿元左右,实现向特色农业强市跨越。

专栏6 “十三五”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工程

优质粮油: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稻谷、小麦、油菜籽、油茶籽等粮油资源,通过技术升级和集成创新,重点建设以优质食品及综合精深利用为主要内涵的粮油加工产业群。到2020年,力争建成160亿元的优质粮油加工产业,带动建设300万亩优质稻米标准化生产基地和100万亩有机及优质油茶林基地。全市实现优质粮油产业一产产值100亿元,二产产值150亿元,三产产值50亿元,总产值达300亿元以上。

蔬菜:以淠河生态经济带建设为契机,实施蔬菜产业提升行动,打造湾区蔬菜、郊区蔬菜、水生蔬菜、加工蔬菜、高山蔬菜、食用菌等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依托吉宝国际冷链物流园等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到2020年,力争种植面积达到150万亩,总产量达300万吨,蔬菜一产产值60亿元,二产产值20亿元,三产产值20亿元,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

茶叶:实施六安茶产业五年振兴计划,加快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茶旅游、茶休闲、茶科技、茶文化、茶养生等产业,努力将六安茶产业打造成世界最好绿茶品牌,六安瓜片品牌价值进入全国前5名。到2020年,力争实现茶产业一产产值35亿元,综合产值120亿元左右,建成覆盖全国的茶叶营销网络。

畜禽:加快畜禽良种繁育、防疫体系和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推进霍寿黑猪、皖西白鹅、叶集山羊、大别山黄牛、麻黄鸡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构建全国一流生猪养殖、现代屠宰加工和中高端肉制食品产业链,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皖西白鹅、麻黄鸡养殖、加工、优质禽肉食品产业链。到2020年,力争实现畜禽一产产值110亿元,二产产值60亿元,三产产值60亿元,总产值突破230亿元。

水产:加快现代渔业基地建设,集中扶持水产大县,全面推广低碳高效库塘循环水养殖技术,做大做强水库有机鱼、鳗鱼、甲鱼、黄鳝等特色规模产业。加快发展城郊观光渔业、休闲垂钓业以及渔具、饲料、鱼药、水族器材等关联产业。开发淡水鱼冷冻鱼糜制品系列等精深加工产品、新型水产食品和胶原蛋白、骨钙制剂等生化制品,建成1个加工产值超过10亿元的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到2020年实现全市水产一产产值40亿元,二产产值20亿元,三产产值20亿元,总产值突破80亿元。

竹木:以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新一轮退耕还林、生态公益林、长江淮河防护林和平原农田林网等重点工程为支撑,实施竹林质量提升行动,建设现代高科技示范竹园。加快金寨、霍山、舒城县和金安、裕安区南部山区毛竹基地建设,在低山向丘陵过渡地带大力发展元竹,建设312国道和高速沿线苗木花卉产业带。到2020年,全市建立木材原料林100万亩,毛竹丰产林60万亩,元竹林20万亩,笋竹两用林10万亩,实现木竹产业一产产值40亿元,二产产值190亿元,三产产值30亿元,总产值超过260亿元。

羽绒:建设全国一流的集养殖、加工、交易于一体的羽绒产业基地,培育一批龙头企业,打造羽绒和相关制品名牌,把皖西白鹅全力打造成一张享誉全国的特色产业名片。到2020年,力争羽绒及羽绒制品加工业产值超过70亿元、国际国内贸易总额达到80亿元。

中药材:扩大以霍山石斛为代表的中药材及灵芝、天麻、茯苓、西洋参、药百合、瓜蒌等道地药材的原种繁育和原产地栽培规模,建成大别山绿色有机中药材种植基地。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进程,加快制定产地加工规范,逐步形成中药材研究、开发、种植、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中药材产业化体系。到2020年,力争实现中药材产业一产产值40亿元,二产产值30亿元,三产产值30亿元,总产值达到100亿元。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安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