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六安十三五规划:推进一系列清洁火电、风电、水电等项目建设(全文)

2016-05-19 08:2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安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七节实施企业提升计划

把扶持现有重点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提质增效放在重中之重位置,加大企业帮扶力度。

实施大企业成长计划。以支柱产业、主导产业和循环经济产业龙头企业为重点,继续实施“百亿企业培育、十亿企业成长、纳税过亿企业扶持”行动计划,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更好地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引导企业改造升级、兼并重组和管理创新,促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对掌握核心技术、具有行业领先地位和较强带动能力的骨干企业,实行“一企一策”,在企业项目建设、兼并重组和开展国际化经营、上市融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

实施中小企业扶持计划。鼓励和支持创办小企业、开发新岗位,发展优质劳动密集型和地方特色产业中小企业,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领域。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专业化发展,发展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地方特色产业,形成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引导大型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分工、服务外包、订单生产等多种方式开展合作,培育一批“配套专家”,提高产业链协作配套水平。大力发展产业集群,优化生产要素和资源配置,促进中小企业集聚发展。

支持小微企业加快发展。建立“个转企”、“小升规”培育后备库,落实税费减免、财政、金融、社保、准入、公共服务等方面扶持政策,促进制造型和制造服务型小微企业快速发展。到2020年,力争培育销售收入100亿元企业2-3家、10亿元企业30-40家、亿元企业500家左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00家左右、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25家,基本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梯队新格局。

第八节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

坚持集群集聚、集约节约、低碳循环、产城融合,推动园区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努力把开发区建成产业转移示范区、产城一体新城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和体制机制创新先行区。到2020年,力争规模工业企业入园率提高到64.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全市7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园区工业总产值达50%以上,成功争创1个国家产城融合示范区,培育1个产值500亿元园区,3-5个百亿元园区。

推进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统筹优化布局,突出主导产业和首位产业,做强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市集中示范园区,引导各县域开发区合理分工和特色发展、集群发展。有序整合撤并一批效益低、无特色、发展慢的乡镇工业集中区,引导企业向省级以上开发区集中。着力打造六安电机集群、六安齿轮集群、霍山高桥湾高端装备制造集群、舒城杭埠电子信息集群、叶集家居制造集群、霍邱金寨铁基钼基新材料集群、金寨清洁能源集群、霍山金寨生物健康集群、霍邱粮油加工集群等一批市场影响力大、产业配套和辐射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集群基地,不断增强园区平台可持续发展能力。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开发区产城一体化试点,加快六安东部新城、霍邱经济开发区、金寨现代产业园产城一体化发展步伐。统筹推进主城区和开发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开发区产业功能、城市功能、生态功能布局,推动开发区由单一生产型向生产生活生态型转变,逐步提高园区常住人口密度。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创建产城融合示范区、长江经济带国家级转型升级示范开发区和国家级开发区。

推进绿色集约发展。加快霍邱经济开发区、叶集经济开发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建设,支持各级各类开发区积极创建国家级循环化改造示范试点园区、低碳工业园区、新能源应用示范产业园区等绿色园区。加大对低效用地的处置力度,探索存量用地二次开发机制,创新闲置土地盘活方式,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鼓励建设多层标准化厂房,引导中小项目向标准化厂房集中。到2020年,力争国家级开发区和50%以上的省级开发区完成循环化改造。

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发展。探索实行开发区与行政区“政区合一”的体制机制。强化开发区投融资平台管理,多渠道筹集园区建设资金,鼓励采取PPP等方式引导民营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

专栏4 “十三五”开发区(园区)发展方向导引

六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充分发挥国家级开发区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重点培育汽车及零配件制造首位产业和新型建材加工、轻工制造、生物制药产业,建成装备制造及汽车零部件集聚基地,力争跻身全省先进开发区第一方阵。

六安集中示范园区。重点培育新能源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首位产业和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集聚基地,建成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和六安东向发展门户。

金安区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机电首位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轻纺服装、现代物流业,建成成套设备新型电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成为六安对接高速出口的北部发展门户。

裕安区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新型建材及新材料首位产业和轻工纺织、机械零部件、农产品加工业,建成循环经济及新材料产业集聚基地。

舒城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首位产业和童车童床、五金制造、汽摩配件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童车童床设计制造采购基地、汽摩配件和食品加工基地。

舒城杭埠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首位产业和模具自动化、新材料产业,着力打造合肥主导产业和骨干企业配套承接基地,建成新型电子信息产业基础件产业集聚基地。

霍山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农林产品深加工首位产业和电光源、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建成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区,集约利用土地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示范区,力争建成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霍山高桥湾现代产业园。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制造首位产业和食品加工业,打造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高端装备关键零部件集聚基地。

金寨现代产业园。重点发展清洁能源首位产业和电子信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现代物流业,建成清洁能源生产及配套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大别山革命老区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新城区。

叶集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家居制造首位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物流、新能源产业,建成全国重要的家居制造基地,集约、节约、环保、安全、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园区。

霍邱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铁矿开采及深加工首位产业和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设备制造业,着力打造绿色矿山、高端矿业和高端铁基新材料研发生产集聚基地。

乡镇工业集中区。结合新型城镇化、美丽乡村、移民搬迁和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有序归类整合搬迁一批位于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饮用水源保护区的乡镇工业集中区,加快撤并一批产业低端、不环保、效益差的乡镇工业集中区。

第三章 发挥生态区位优势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

充分发挥大别山生态资源和六安交通区位优势,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服务业,大力培育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到2020年,力争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达40%,争创1-2家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县(区)。

第九节提升陆路型物流枢纽城市功能

依托宁西铁路、阜六铁路,建设铁路物流中心。依托淮河、杭埠河等河流,形成水运物流通道,建设港口物流中心。依托济广、德上、沪陕、沪蓉高速公路及国省干道,形成连接东西、贯通南北的陆路物流通道,提升六安国家陆路枢纽城市的规模和辐射能力。加快火车站-城南等4个综合物流园和东部新城、城西等8个物流中心及苏埠、斑竹园等10个配送节点建设,大力发展工业品物流、农产品物流,发展大宗商品物流、城市配送物流、保税物流。推进落实快递“向下、向西、向外”工程和“上车、上船、上飞机”工程,加强与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运输企业合作,衔接综合交通体系。推动物流业与制造业、商贸业、金融业、农渔牧林业之间的联动发展,推动产业间深层次融合。鼓励制造企业、商贸企业和农业企业整合业务流程,分离物流业务,发展物流外包。引进和培育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推动物流企业做大做强。加强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完善平台服务功能,促进物流信息与公共服务信息互联互通。重视物流人才引进和培养,推动物流标准建设,完善物流金融服务,积极发展智慧物流。到2020年,力争基本建成1-2个物流园和3-5个物流中心,引进和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3-5家。

第十节建设旅游经济强市

优化旅游空间布局。以国家天马自然保护区、天堂寨国家森林公园、大别山地质公园和六大水库为基础,建设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源头生态屏障,提升大别山红色文化和六安茶谷、九十里山水画廊旅游品牌,完善中心城区双墩王陵区、皋陶文化园和东城都遗址为重点的历史文化园区建设,打造淮河历史文化旅游。

推动“旅游+”融合发展。挖掘整理六安特色文化,建设一批红色旅游小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展示基地、文化节庆活动品牌和特色旅游文化演艺节目,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支持大别山徒步、登山、垂钓、水上运动、汽车营地等运动休闲品牌建设,支持有条件的县区打造健康医疗和养老养生旅游休闲基地。依托遗产遗迹、“三线厂”旧址、军事旧址等,积极开展研学旅游。实施旅游强县、旅游乡镇、乡村旅游示范村和农家乐四级联创工程。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推动乡村旅游个性化、特色化发展,开展乡村旅游创客行动,大力发展自驾旅游。

夯实旅游配套设施基础。推进六安中心城区旅游集散主中心和四县次中心建设,着力构建中心城区至城郊半小时、至重点旅游景区1.5小时旅游圈。全面完成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及配套工程建设,分步实施交通干线与3A级以上景区“最后一公里”达标工程。优化重点景区与高铁站、新桥机场及市内火车站、汽车站之间的交通衔接,开通六安茶谷客运班线。加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特色村的道路、电力、饮水、厕所、停车场、垃圾污水处理设施、信息网络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推进旅游厕所新建改建,实现道路标识、旅游符号等标志设置规范化。加强旅游防护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旅游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和旅游安全预警信息发布制度,保障旅游安全。

创优旅游发展环境。推进旅游公共服务设施、餐饮、乡村旅游、旅行社、导游服务等方面标准化建设。创建“一盘棋”模式,整合跨区域、跨行业旅游资源,推进旅游资源管理一体化。建立市级旅游信息咨询服务中心,支持霍山县省级智慧旅游试点,加快智慧旅游发展。加强与黄冈、信阳、安庆等大别山周边市县旅游开发合作,合力打造核心旅游品牌。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和诚信建设,营造诚实守信的消费环境。到2020年,力争实现游客年接待量达3850万人次,年旅游总消费达到320亿元以上;新增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以上,4A级旅游景区5个,建成一批特色旅游城镇、乡村旅游模范村、特色村和农家乐;实现旅游脱贫10万人,基本把我市打造成全国知名的红色旅游胜地,全国重要的文化科研和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实现向旅游经济强市跨越。

第十一节培育健康养老和养生产业

按照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覆盖城乡的多样化养老服务体系的总要求,大力发展健康养老和养生产业。支持养老服务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服务机构,积极稳妥地推进具有经营性质的公办养老机构转制成为企业,推动医养融合发展。扶持壮大中药材、养生食材、营养补品、保健饮品、健身器材等产业,积极发展特色专科医疗、远程医疗、护理培训、健康咨询、科学药膳、药品器材经营等健康服务业,借助体育赛事、健康会展等扩大健康产业影响,着力构建健康体检、健康评估、健康咨询、康复保健、心理保健、营养与保健食品、休闲旅游、运动健身、宗教静修、健康家居、健康住宅、健康信息、健康教育等全方位健康管理及促进服务链,在“一谷一带”重要景区景点、城市周边等符合主体功能区定位的六安绿色城南、西部生态新区、东部产业新城以及吴家店、佛子岭、万佛湖、孙岗、中店、徐集等区域,规划建设一批休闲养生基地、运动健身基地、疗养康复基地、保健养老基地,逐步把我市建设成为区域知名的康养基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安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