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安徽六安十三五规划:推进一系列清洁火电、风电、水电等项目建设(全文)

2016-05-19 08:2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电力十三五规划安徽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北极星电力网获悉,安徽六安公布了《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规定,“十三五”期间适应能源发展新需求和国家产业政策导向,发挥六安市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积极发展抽水蓄能,稳步发展高效超低排放燃煤发电项目。依托信义新能源、协鑫新能源、恒瑞新能源、振兴光伏新能源等企业,加快推进光伏电站及其组件生产基地建设;推进三峡新能源庐镇21MW、信义金寨东高山120MW、天润金寨朝阳山100MW等风电项目建设;加快推进金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积极引进非粮生物乙醇、生物柴油、秸秆成型燃料、气体燃料等项目;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资源。延伸新能源产业链条,促进新能源设备制造、智能电网等新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加快推进华电六安电厂三期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积极争取霍邱皖能、舒城国电高效清洁燃煤发电项目列入省规划。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程。改造面实现对经营区的全覆盖。新建35千伏变电站20座,扩建15座,改造变电站10座;建改线路112条。新增变电容量34.5万千伏安,新增线路长度777公里。10千伏新建项目1330个,改造项目5113个;新增配变容量75.5万千伏安,新增线路长度7069公里。

全文如下:

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做好“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对于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指导全市经济社会发展,顺利实现决胜阶段的目标任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根据《中共六安市委关于制定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编制了《六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

第一章 坚持绿色振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一节“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是六安绿色发展、跨越崛起的重要时期。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坚持招商引资主战略、工业化核心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应对各类风险和挑战,保持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一是总量迈上千亿元台阶,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增加到1143.4亿元,年均增长9.2%。财政收入增加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6.9%。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加到103.3亿元,年均增长19.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加到562.6亿元,年均增长14.3%。固定资产投资增加到1131.3亿元,年均增长21%。

二是经济结构显著优化,质量效益稳步提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4个百分点,二三产业比重稳步提高。农产品加工产值增加到860亿元,实现粮食总产491.3万吨,连续“十二年丰”。规上企业达到1079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29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加到248.5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89.5亿元,旅游综合收入增加到202亿元。

三是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城乡发展更趋协调。阜六铁路、宁西铁路复线建成通车,德上高速六安段加快建设,G312合肥-六安段升级改造全面完成、大别山旅游扶贫快速通道基本建成。新建改建国省干线公路1005公里、农村公路3500公里。500千伏皋城变及4个220千伏和13个110千伏等输变电工程全部建成,农村电网改造加速推进。合肥-六安、六安-霍山天然气管道建成通气。淠河、史河治理,淠史杭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等重大水利工程建成或基本建成。“宽带六安”、“三网融合”、“两化融合”等信息化重点基础工程加快推进,“互联网+”快速兴起。六安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增加到74.4平方公里,人口超过66.2万人,城市首位度和品位大幅提升。县城及中心镇加快建设,预计全市城镇化率达42.7%,提高了6.8个百分点。248个省级美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四是绿色发展初见成效,生态优势日益凸显。出台了《关于加快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意见(试行)》,编制实施了《六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总体规划》和《行动计划》,六安茶谷暨淠河生态经济带、合六叶工业走廊暨金叶一体化战略部署深入推进,金安区等5县区成功列入首批国家级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霍山、金寨被列为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积极开展大别山水环境生态补偿,加强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治理,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五是区域合作扎实推进,开放发展水平稳步提高。合肥经济圈、皖北结对合作深入开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生态建设、大气联防联控、产业分工协作、统一市场体系建设以及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等取得显著成效。招商引资和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五年累计引进境内资金3268亿元、外商直接投资15.6亿美元,累计实现进出口总额35亿美元。

六是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公共服务显著改善。预计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60元,年均增长11.5%,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16元,年均增长14.2%。五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3.7万人。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完成,新农合基本实现全覆盖。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建立,城镇累计就业26.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市区基础教育重点工程全面完成,城乡学校“全面改薄”工程深入推进,学前三年和一年幼儿入园率、小学入学率、初中入学率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专栏 1: “十二五”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第二节“十三五”发展环境

到2020年全面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具有充分条件,也面临艰巨任务。前进道路并不平坦,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的挑战依然严峻复杂。从国际来看,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全球经济低迷,贸易增长乏力,保护主义抬头,我国经济增长将更多地需要靠国内需求拉动。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对我国科技进步和产业振兴带来严峻挑战。地缘政治关系复杂变化,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外部环境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从国内来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仍然突出,环境资源约束趋紧,生产要素成本偏高,消费需求低迷,生产能力过剩,传统动力快速消退,新生动力尚未形成,经济进入新常态。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和降成本、补短板的任务十分繁重。就我市而言,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偏小,产业集中度不高,龙头企业偏少,技术水平不高,竞争力不强。二是资源环境约束强化,要素成本上升,创新能力偏弱,发展动力不足。三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社会公共服务水平较低,社会保障水平不高。四是居民收入水平低,贫困人口多,脱贫任务艰巨。

尽管国际国内环境发生了深刻复杂变化,但是也面临着很多有利条件。一是国际力量对比逐步趋向平衡,外部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发展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二是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在增长速度不可避免换挡的同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动力持续转换,改革开放释放出新的发展活力。三是随着消费需求升级、发展动力转换和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我市的生态资源优势日益凸显,为科技研发、会展经济、电子商务、旅游休闲、健康养生等现代服务业和生态农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国家实施“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淮河流域综合治理与振兴发展规划,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和中央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等战略措施的实施,为我市绿色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和脱贫攻坚,提供了较多的政策机遇。经过近十几年的努力尤其是“十二五”的发展,我市经济整体实力显著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专业技术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党政干部人才队伍日益壮大,为绿色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电力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安徽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