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2016-06-01 10:0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热电联产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二节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着力完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按照城乡人口分布,合理规划建设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建成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积极谋划建设市美术馆、市非遗展示馆、钱山漾遗址公园、世界丝绸之源博物馆、中国生态文明博物馆(群)及文化广场等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完善市域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实现市县区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非遗展示场所(馆)等全覆盖。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技普及、普法教育、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到2020年,基本建成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有效、惠及全民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服务圈”和农村“20分钟文化服务圈”。

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统筹协调机制,坚持公共文化资源向基层倾斜、向农村倾斜、向特殊群体倾斜,推动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深化“文化礼堂?幸福八有”工程,推进以农村文化礼堂为代表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推进基层特色文化品牌建设,积极培育乡土文化,加大“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博物馆在行动”、“欢乐湖州”基层行、“文化走亲”、“文化街景”等文化惠农力度。建立公共文化服务城乡联动机制,有效整合全市文化宫、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资源,加强运行管理,创新服务方式,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加强档案信息化建设,争创国家级规范化数字档案馆。加快数字图书馆、网络博物馆、网络剧院建设,推进新闻出版、广电网络一体化管理和建设,实现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互联互通、共建共享。深化文化强镇创建,着力构建基层文化建设先进示范体系。进一步落实把农民工、老年人、残疾人等纳入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措施办法。建立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推动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深入实施文化精品工程,推动文学、书法、美术、戏剧、音乐、舞蹈、摄影等各艺术门类全面繁荣发展,打造一批代表湖州文化形象、富于湖州地域特色、深受人民群众喜爱的精品佳作。强化文化品牌建设,打造一批在省内乃至全国有影响的艺术品牌。探索开展文艺评论与文艺研究工作。加强与港澳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交流,提升湖州文化对外传播力。

传承发展湖州特色文化。大力弘扬“崇文重教、艰苦创业、兼容并蓄、不断创新”的文化精髓,创新培育符合时代特征的城市精神,丰富拓展湖州城市文化。巩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成果,充分挖掘、传承和发展丝绸、湖笔、茶等传统地域特色文化,保护、利用和展示古镇、古村、古街、古宅以及文物建筑遗存,大力推进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强化湖州丝之源、茶之源、瓷之源等文化品牌带动,广泛开展各类艺术展览和科技经贸交流活动,提升城市影响力。申报钱山漾遗址、桑基鱼塘、溇港圩田等文化遗产及陆羽茶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加强保护与活态传承。

第三节 提升文化产业发展层次和水平

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提升改造文化用品等文化制造业,重点发展传媒影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等文化产业,着力培育创意设计、数字动漫、文化会展等文化产业。运用“互联网+”思维,促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信息、体育等产业融合。大力培育文化龙头企业,积极扶持文化小微企业,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品牌。加强文化产业园区、文化小镇建设,建设一批示范基地,办好一批重要节展。完善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推动园区服务规范标准化。开发文化产业创客空间,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培育建设湖州丝绸小镇、南浔湖笔小镇等一批文化创意小镇,积极推进拉风影视基地、安吉影视基地、南山度假文化创意园等项目,打造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平台。

大力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创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投融资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深化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和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机制改革,加快国有新闻传媒集团企业化运作改革步伐,深入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完善互联网管理体制机制。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市场体系、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产品交易平台、文化资本市场、文化产权市场建设,创新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方式和监管模式。

第十章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补短板”为基本要求,加强社会资源整合,深化社会体制改革,健全农民市民化公共服务保障机制,发挥社会政策兜底作用,实施幸福民生建设工程,提升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第一节 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

优质发展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十五年基础教育。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到2020年,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比例达到95%;大力发展覆盖城乡的学前教育,到2020年,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9.5%。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实施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打造城乡教育共同体等举措,缩小城乡、县际和校际差距。优化普通高中布局,鼓励和支持学校特色发展,到2020年全市特色示范高中比例达到80%以上。加强特殊学校建设,完善特殊教育管理,提高特殊教育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残疾人教育基础能力和整体水平。积极支持与国内外教育机构开展深度合作,着力推进国际化教育。

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建立健全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等多方参与的产教融合组织运行机制,重点扶持建设一批示范性校企合作共同体和示范性(骨干)职业教育集团。积极推进高职教育“名校名师名专业”工程。实施“中职教育现代化工程”,提升我市中职教育现代化水平。加快推进中职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具有湖州特色的选择性课程体系。

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以应用型学科为重点,加强协同创新,为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升级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着力提高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加强高等教育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实施科研和服务能力倍增计划。支持湖州师范学院按照“因地制宜、体现特色、服务地方”的要求,争取建设成为省内有地位、国内有影响的综合性大学。支持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申办四年制高职教育、创建高职名校。支持浙工大德清校区、浙江科技学院安吉校区(中德工程师学院)建设与发展。

扎实开展终身教育。建立健全终身教育体系,稳步发展学历继续教育,广泛开展城乡社区教育,积极构建全覆盖的终身教育网络。深入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规范发展社会培训,积极开展需求导向的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发挥公共文化机构、新闻媒体社会教育作用,统筹各类教育资源,推进学习资源社会化。以“学分银行”制度为抓手,探索建立成人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健全继续教育体制。继续办好湖州农民学院,提升湖州农民技能水平。扩建湖州老年大学,更好地满足终身教育的需求。

完善现代化教育支撑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加快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完善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机制。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深入开展校企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依托湖州师范学院、湖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校资源,大力推进创业教育,积极筹建大学生“众创空间”。实施“智慧校园”计划,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重视发挥互联网作用,提高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支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提供多样化教育服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抽水蓄能电站查看更多>天然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