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2016-06-01 10:0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热电联产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四节 优化创新创业环境

营造优越的众创环境。以创业促进创新,完善创新创业扶持政策,通过增强创新创业制度供给,优化要素配置,激发创新创业活力,积极营造尊重创造、勇于创新、宽容失败和公平竞争的创新创业氛围。加快创业基地、创业项目、创业师资“三库”建设。鼓励依托现有平台打造线上与线下、孵化与投资相结合的创业园、微总部、众创空间、创新工场等新型孵化平台,形成一批低成本、便利化、专业化、全要素、开放式的众创空间,开发创客空间、创业咖啡等新型孵化模式,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强化创新政策与相关政策的统筹协调。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政策,推动全社会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机制,推广使用“科技券”,提高软性投资比例,健全绩效评价机制。完善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强化科技与经济、创新成果与产业、创新项目与现实生产力、研发人员创新劳动与利益收入“四个对接”。建立覆盖创新全过程的科技创新融资模式,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产业化。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发挥知识产权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导航作用,促进知识产权与经济社会发展融合,发展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到2020年,全市发明专利授权量力争达到2660项。深化质量强市和标准创新、品牌创新,推进湖州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和知识产权功能示范区建设,建立“湖州市物流装备产业知识产权预警功能示范区”(吴兴)、“湖州市电梯产业专利导航功能示范区”(南浔)、“湖州市知识产权转化功能示范区”(德清)、“湖州市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评议功能示范区”(长兴)、“湖州市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功能示范区”(安吉),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市。

第四章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进一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深入推进新型城市化,着力打造品质城市,提升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构筑城乡统筹新优势,提升完善城乡协调发展体系。

第一节 优化“城镇、生态、农业”

三大空间布局

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统筹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以“多规合一”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城镇、生态、农业三类空间相互促进、融合发展路径。

城镇空间。以“人的城市化”为核心,以全域城市化为目标,启动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修编,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和功能等级。加快发展滨湖特色发展带,做强中心城区“一体”,做丰南浔、长兴“两翼”,提升一体化建设水平。培育壮大临杭特色发展带,集约化建设德清武康、安吉递铺中心县城,加强两县之间交通联系和产业合作,辐射带动沿线中心镇建设。

生态空间。依托丘陵山地和水系湿地,构建“三区一带”的生态空间主体网架。提高西苕溪上游丘陵山区、东苕溪中上游丘陵山区、合溪上游丘陵山区生态涵养功能,重点开展造林绿化、森林经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矿山生态恢复治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提高森林蓄积量和森林固碳能力。加强南太湖湿地富集带的保护,重点修复太湖岸线、环湖大堤和堤外过渡带的动植物栖息生境和湖陆之间水体交换通道,增强湿地群生态系统功能。加强交通沿线、清水河道两侧生态廊道建设。

农业空间。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要求,结合区位优势、生态空间、产业特色、自然资源和人文环境,进一步深化发展“依山、傍湖、沿路”三大生态高效农业产业带,巩固提升吴兴区八里店等12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园区成果,建成现代农业园区500个以上,形成“三带引领、十二区支撑、五百园联动”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第二节 构建“一核、两带、两轴”

空间发展格局

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发展极核。加快中心城市北进东拓,完善城市形态。转变中心城市发展方式,完善中心城市治理体系,提高中心城市治理能力,坚持集约发展,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着力提升中心城市竞争力。主动顺应县域经济向都市经济转型的大趋势,切实树立“大湖州”理念,以集聚、精致、特色为发展导向,以滨湖一体化建设为突破口,全面提升湖州中心城市能级和综合服务功能,推进资源统筹、一体发展、协同发展,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交通便捷、承载力集聚力明显增强的中心城市发展极核。

特色化建设滨湖、临杭两大发展带。统筹滨湖发展空间,一体化建设滨湖特色发展带。按照“做强中心城市极核,做优长兴、南浔两翼,构筑贯穿南浔、吴兴、长兴的带状城市形态”思路,依托太湖旅游度假区、南太湖产业集聚区、长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平台,协同各建设主体,推进相向发展、产城融合,积极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休闲度假等高端服务业和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等先进制造业,打造特色鲜明的“滨湖经济带”。以莫干山东西两侧区域为主体,品牌化推进临杭特色发展带。发挥杭州都市区紧密层区位优势,做强德清、安吉两县城,强化两县间交通联系和功能衔接,联动发展莫干山-下渚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安吉大竹海生态休闲旅游区和黄浦江源休闲旅游度假区,推进沿线重点园区、重点乡镇产业协作,加快发展休闲旅游、信息经济、装备制造等产业,形成特色鲜明的“临杭发展带”。

培育壮大“十”字型经济发展轴。横向经济发展轴:以湖苏沪、商合杭铁路,申嘉湖高速公路等组成的交通走廊为依托,顺应东部地区辐射中西部大势,东联上海,西接皖南,串联练市、双林、菱湖、和平、梅溪、天子湖、泗安等重点乡镇及南郊风景区、康山园区、省际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点园区,有效填补滨湖、临杭两大发展带间空白区域,积极承接周边地区产业转移。纵向经济发展轴:以杭宁高铁、宣杭铁路和杭宁高速公路等组成的交通走廊为依托,北联南京,南接杭州,串联夹浦、李家巷、埭溪、洛舍、武康等重点城镇及长兴开发区、湖州开发区、莫干山高新区等国家级园区,有效连接滨湖、临杭两大发展带,积极融入杭州都市圈。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抽水蓄能电站查看更多>天然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