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2016-06-01 10:0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热电联产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章 提升创新驱动能力

坚持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强市,构筑创新驱动新优势,提升完善区域创新体系。

第一节 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扶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强化人才、技术、风险资本等各方面支撑,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发明创造、创新发展提供优质环境。推动创新成果与社会资本的紧密结合,加速推进创新成果知识产权化,培育一批创新能力持续、发展动力强劲的“专、精、特、新”科技型中小企业群。到2020年,力争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累计达到2500家。

重点激励“双高”企业。大力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围绕重点产业开展技术攻关,承担实施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到2020年,确保成功新培育100家符合“高、强、好”标准的工业“双高”企业。

树立创新型企业样板。完善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的阶梯式培育机制,完善市县区创新型企业培育体系,到2020年,力争国家重点扶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760家以上。实施创新标杆企业培育工程,通过承接项目、运作资本、品牌塑造、标准制定等环节,培育产业标杆企业50家以上。

第二节 推进创新平台建设

加快新兴科研机构建设。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形成创新利益共同体,继续大力引进名院名校和国内外创新资源共建创新载体。坚持产学研结合,在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企业等重点企业中建设一批研发(技术)中心、企业研究院、重点实验室等,到2020年,实现省级高新区全覆盖,规上企业研发中心占比超过25%,企业研发经费占主营业收入比重超过1.5%。围绕浙江省新兴产业培育导向,实施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综合试点,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中布局创建一批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依托优势产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积极争取和承担省级以上重点研发项目,组织实施一批市级重点科技项目。

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充分利用各类创新资源,全力打造区域内具有较大影响力、较强创新力和集聚力的科技城。做大做强国家级、省级高新区,努力成为创新驱动发展引领区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进一步发挥南太湖科技创新中心、长兴国家大学科技园、湖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浙大-湖州南太湖现代农业科技推广中心、湖州师院东部新城大学科技创业园等创新平台功能。积极培育长兴电池检测中心、织里童装质量检测中心、南浔木地板技术服务创新平台、国家电梯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浙江)南浔基地、安吉椅业检测中心等重点行业服务平台。在全市范围内重点培育微总部创新基地、吴兴众创空间、南浔科技创业园二期(三电众创空间)、德清地信梦工场、长兴慧谷科技园、安吉科技创业园(含二期)等20个以上各具特色的众创空间。加快打造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创业孵化链条。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各类创新平台建设,提高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水平。

第三节 加强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全力打造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深入实施“南太湖精英计划”,加快国家、省“千人计划”专家、省领军型创新创业团队引进培养,扎实推进院士专家工作站建设,加快集聚一批高层次领军型人才和团队。积极发挥“9360”紧缺急需人才引进联盟作用,围绕全市“4+3+N”产业发展需求,引进一批行业、企业紧缺急需人才。大力推进湖州籍人才回归计划,完善湖州籍人才回湖创新创业政策体系,吸引一批湖州籍高层次人才回湖发展。到2020年,力争“南太湖精英计划”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达到1000个左右,引进各类紧缺急需人才5000人以上。

积极壮大实用性人才队伍。大力实施新生代企业家培养“311”领航计划、“1112”人才工程、宣传文化优秀创新团队“345”培育计划、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工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工程、“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医疗卫生“135”优才工程等,统筹推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等各支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推动“6+6+N”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普通高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和农民学院对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作用,紧贴本地主导产业,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和学科建设,加强本地企业与院校定向合作培养,加快培养一批面向本土的复合型、应用型高技能人才。

完善人才激励政策机制。健全面向科技人才的投融资政策和创业孵化机制。倡导创业导师以参股入股等形式,带动青年创业活动,加大科技创业种子资金的扶持力度,逐步形成个人、政府和商业银行三方风险分担机制。创新财政资助投入方式,探索组建“南太湖精英计划”项目产业基金。支持有条件的开发区、高新区创建国家级、省级留学人员创业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和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积极引进专业机构参与建设运营。推进科技计划体系、科研人员评价制度、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分享比例。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抽水蓄能电站查看更多>天然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