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湖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

2016-06-01 10:04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热电联产抽水蓄能电站天然气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一体发展优势

(一)提升中心城市能级

极化中心城市功能。以中心城市“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功能集成、人口集中”为重点,全面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功能,进一步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统筹优化中心城市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以发展总部经济、创意经济、服务经济和都市农业为重点,通过强化中心城市产业开发平台的承载力,不断提升产城融合能级。统筹优化中心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以打造品质城市为重点,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管理能级。统筹优化中心城市改革、科技、文化三大动力,以持续增强城市活力为重点,提升中心城市创新驱动能级。统筹优化教育、医疗、卫生、文化和养老等社保资源配置,提升公共服务能级。

推进滨湖区域一体化进程。充分利用濒临太湖的优势,全力打好“太湖牌”。按照高起点规划、高品质塑造、高标准建设的要求,对滨湖区域264平方公里进行一体化开发建设的全域规划,“十三五”期间重点推进滨湖65公里岸线的规划与建设,使主城区与西部长兴、东部南浔实现统一规划,一体布局,基础共享,产业同育,功能互补,高标准建设“南太湖城市带”。加快实施滨湖一体化发展工程,重点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湿地修复提升、绿道蓝道完善、乡村人居环境改善、溇港圩田申遗和山体矿坑修复利用等六大行动,努力形成具有湖州特色的“滨湖生态经济带”,把滨湖区域打造成高端产业集聚地、生态文明示范区和现代化生态型滨湖大城市首善区。

提高城市公共设施承载能力。推进中心城市交通畅达行动,加快建设城市大通道,开展市区快速路系统前期研究,形成环网相连、快捷畅达的城市交通体系。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复兴老城功能,加强城市供水、供气、环卫、亮化、地下管网建设,构建绿色高效的市政设施网络。充分发挥湖州中心城市综合优势,积极发展多样化的高端健康医疗产业,引进国际一流教育科技资源,打造浙北区域医学中心。以承办省运会为契机,加快建设奥体公园等重大体育设施。进一步丰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内涵,推进公益性文化场馆、事业性文化阵地和经营性文化场所建设。积极推进中心城市20个邻里中心规划与建设,构建相对完备的养老服务设施。

(二)加强县区城市建设

推进县区协调发展。立足于县区特色,明确发展主导方向,推进市县协调发展。吴兴区要按照“经济强区、科技新城、生态家园、幸福吴兴”的发展定位,着力打造增长极,提高首位度。南浔区要按照“生态立区、工业强区、城市兴区、旅游活区”的发展定位,着力打造美丽、富裕、乐居、活力、和谐南浔。德清县要着力打造国际化山水田园城市,加快“改革创新、接沪融杭”步伐。长兴县要注重与湖州中心城市联动、错位发展,加快打造“五个升级版”。安吉县要全力打造“两山”重要思想实践示范县,深入发挥生态+优势,积极释放生态红利。湖州开发区要打造“一流园区、美丽新城”,推动产城融合,加快形成全市经济发展动力核心。太湖旅游度假区要立足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新起点,按照“绿水青山处,太湖首善区”的发展定位,打造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三)推进乡镇特色发展

推进小城市培育和中心镇发展。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全市乡镇特色发展,充分利用现有工业功能区平台,进一步推进集聚集约发展。加快推进织里、新市、练市小城市培育试点建设,提升小城市功能和服务水平。提升发展全市省级中心镇,完善考核评价办法和政策激励机制,进一步赋予经济发达镇与人口、经济社会发展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限,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平台。强化全市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建设。

推进特色小镇建设。实施特色小镇建设工程,按照企业主体、资源整合、项目组合、产业融合原则,规划建设丝绸、湖笔、地理信息、美妆、智能电动汽车、健康蜜月、智能电梯、新能源、影视、天使等20个左右省、市级特色小镇,将特色小镇打造成为我市经济增长新高地、产业升级新载体、要素集聚新平台、“美丽湖州”新景点。(四)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

推进村庄规划升级。建立健全“村庄布点规划—村庄规划(设计)—农房设计”规划设计层级体系。突出抓好中心村和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规划,引导农村人口和村庄有序集聚。积极探索保持村庄整体风貌下的新村集聚点和农房规划设计、建设试点,建设一批空间形态与自然风貌相协调的生态社区,着力形成“浙北民居”新范式。整合美丽宜居示范村、传统村落、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等政策资源。

推进生活环境升级。加强农村环境整治和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乡村工业污染源治理,不断提高农村垃圾有效收集处理水平,积极推进农村垃圾分类处理。加强农村生态建设,实施平原绿化美化、森林抚育、湿地保护和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农村社区服务中心提升工程,建设一批“智慧社区”,加快“路、水、电、通信”等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推进品牌创建升级。围绕建成“美丽乡村升级示范区”目标,加大整乡整镇、连线成片建设力度,推进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市美丽乡村建设示范乡镇、市级美丽乡村和精品示范村、美丽庭院、美丽乡村示范带(网)创建,到2020年底,力争60%的县区建成省美丽乡村示范县区,70%的乡镇创建成市美丽乡村示范乡镇,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建成率达10%,高标准提升22条美丽乡村示范带(网)。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热电联产查看更多>抽水蓄能电站查看更多>天然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