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石家庄十三五规划:大力支持热电联产与分布式能源技术装备 鼓励电力行业烟气脱硫脱硝发展(全文)

2016-06-02 08:29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石家庄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32 卫生事业重点工程

1.京津冀医疗卫生协作工程。抓好市一院赵卜口院区、市一院正定分院、市一院和市二院全科医生临床培养基地、市二院与解放军306医院军民融合医疗联合体、市三院综合小儿骨科病房楼、市四院谈固新院区、市五院门诊医技及应急救援综合楼等项目。

2.基层卫生服务提升工程。按照“控制总量、优化布局、均衡配置”的原则,推进新增医疗卫生资源优先向城市发展新区以及基层倾斜。到2020年群众满意乡镇卫生院创建率达到80%,10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5%的社区卫生服务站达到标准要求。将鹿泉区、藁城区、栾城区和主城区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转型升级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站。

3.公共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完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应急体系,开展60年传染病疾病谱变迁及主要传染病预测研究等项目,探索疾病发病规律及有效干预手段。加强妇幼保健服务体系,优化整合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资源网络,到2020年,实现市、县均有1所政府举办的标准化妇幼健康服务机构。重点抓好石家庄市精神康复治疗中心、儿童孤独症康复治疗中心项目等市属项目和赵县妇幼保健院、高邑县精神病防治机构等一批县级项目。

4.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国医堂”升级提标工程。探索中医药参与公共卫生服务新途径,深化中医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健全中医药事业发展政策。抓好石家庄市中医院高血压、皮肤病等重点专科建设和燕赵中医药文化博物馆、省会名中医馆、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等中医药项目的建设。

第八节 建立健全公共安全体系

实施公共安全工程,建立健全适应省会城市特点的公共安全体系,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有效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强化城市运行安全保障。

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加快食品药品可追溯制度建设,强化食用农产品安全源头治理和食品生产、加工、储运、流通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建立覆盖全市的食品药品监管平台和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健全食用农产品产地准出机制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全面落实食用农产品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建立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全市集中高效环保无害化处理实现全覆盖。深入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排查整治,依法打击制假售假行为,确保广大人民群众饮食安全、用药放心。

健全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立健全统一指挥、结构合理、反应灵敏、保障有力、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体系,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健全应急管理组织体系,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强化基层应急管理能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以专业队伍为基本力量,以公安、武警、军队为骨干和突击力量,以专家队伍、企事业单位专兼职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辅助力量的应急队伍体系。

严格安全生产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严格安全生产目标考核与责任追究。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建设,提升安全生产监管监察能力。强化生产经营单位主体责任落实,提升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控水平。严格安全生产行政许可,严厉打击非法生产经营,强力排查整治生产安全隐患,持续推进安全生产防控措施落实,坚决遏制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加强各类灾害预防。加强火灾预防,全面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创新消防安全管理,加强灭火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升全社会火灾防范意识;防治地质灾害,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综合防治、应急体系,着力提升全市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应急监测、应急处置能力;防震减灾,不断提升完善全市地震应急救援体系,提高社会公众防灾避险意识和能力;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和民生气象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提高社会防灾减灾和公共气象服务水平,加强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和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能力,加快气象监测、预报业务系统建设,稳步提高天气预报准确率和精细化水平。

专栏33 公共安全重大工程

1.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工程。建设市级救灾物资储备中心和市级井陉分库,建设15个县级救灾物资储备库。

2.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工程。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民生气象服务、大气污染防治气象保障、人工影响天气、现代农业气象保障、“一流台站”建设等工程。

第十章 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提升省会的魅力和品位,打造历史文化旅游名城。

第一节 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

围绕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塑造石家庄城市精神,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育基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改造提升西柏坡纪念馆及其旧址群,促进爱国主义宣传教育落地生根。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广大青少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验认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市民的自觉追求,夯实全市人民奋发向上的共同思想基础。

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尚。拓展“善行河北˙首善省会”主题道德实践活动,开展道德模范等各级各类先进典型选树和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注重未成年人教育。围绕不断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组织引导广大市民积极参与文明城区、文明行业、文明社区、五好家庭、示范窗口等创优活动。深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等群众组织,开展“十星级文明农户”评选等活动。推进志愿者服务常态化和公益广告宣传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网络信用体系,利用网络平台塑造正风正气,弘扬网上正能量。大力倡导和开展全民阅读,构建学习型社会,提升全民文化素质。

第二节 健全面向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改革创新,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河北奥体中心,正定新区图书馆、科技馆、群艺馆、青少年宫,旧火车站改建博物馆和市艺术学校迁址重建等重点公共文体服务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市级新档案馆,大力开展县(市)、区级文化馆、图书馆、数字电影院完善升级工作,积极推进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加大对农村、偏远山区等薄弱地区的政策倾斜力度,抓好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电视覆盖、数字图书馆及农家书屋建设。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引导文化资源向城乡基层倾斜。创建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县,健全政府购买公共演出服务机制,加大送戏下乡、惠民演出等公益性文化服务的购买力度。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方式,推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快建设以网点、数字资源和技术平台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文化信息化服务体系。

广泛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抓好引进高雅艺术演出、戏剧院团下基层演出、节庆文艺演出、“彩色周末”等活动。培育群众文化优秀团队,支持各类群众文化团队开展健康文化体育活动,挖掘培育富有地域特色的民族、民俗、民间特色文化活动品牌。鼓励开展普及性、公益性的文化艺术讲座和活动。

完善文化管理体制机制。深化文化行政体制改革,规范文化行政审批,简政放权。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稳妥推进报业传媒集团、广电传媒集团、演艺集团等经营性文化单位改革。建立健全互联网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深度融合。研究探索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不同类型公共文化机构理事会制度,推动公众参与公共文化机构的建设与管理。

专栏34 公共文化设施重点项目

推进直播卫星广播电视公共服务、数字电影放映服务、全民阅读活动、农家书屋建设、广播电视高山无线发射台站、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数字图书馆建设等惠民工程建设。重点建设市档案馆和正定新区图书馆、科技馆、大剧院、青少年宫等文化场馆。

第三节 打造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引导传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现代文化产业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文化产业,加强对外文化交流,打造优势文化行业和文化品牌,以文化产业发展带动石家庄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到2020年,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

加快文化产业载体和市场建设。依托河北美院、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主体,进一步推动国家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大力推进正定新区文化产业园、城市文化乐园、伏羲文化产业园、国际展览中心等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积极培育新兴文化市场,加大文化项目招商力度,创新和完善招商机制,打造文化产品集散交易中心。加快振兴县域文化产业,依托当地民俗文化资源、历史人文资源、旅游文化资源,突出特色,谋划建设大型文化产业园区和地方特色文化项目,形成县域特色文化产业集群。

发展文化新兴业态。加快出版、印刷、广电、演艺、广告等优势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现代传媒、创意动漫、设计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金融、科技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打造文化产业新优势。适应“互联网+”发展新常态,推动文化产品和生产服务及文化消费数字化、网络化。建立市级版权认证、鉴定、交易服务平台。

培育壮大文化市场主体。保障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用地,执行地价优惠政策,减免文化企业税费,增加文化产业发展引导资金规模,重点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牌优势的文化产业龙头企业。推动报业、广电、演艺三大集团深化改革、加快发展,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力争进入全国省会城市综合实力第一方阵。

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加大文化项目“引进来”和“走出去”力度,梳理、整合和“二次开发”既有文化交流项目,促进项目系列化、周期化和品牌化。鼓励和支持民间文化交流,创新节庆赛事活动的管理体制机制,巩固并持续提高国际动漫博览交易会、全国水粉画大赛等重大会展赛事的举办水平,打造更多城市文化名片,引进培育更多国内外高水平大型文化活动,提升城市影响力。

专栏35 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正定新区文化产业园、城市文化乐园、国际展览中心、中国北方民俗文化产业园、河北新长城国际影视城、中国太行文化艺术创客城、魏征故里文化创意产业园、伏羲文化产业园、中国井陉千佛岩太行文化园。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石家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