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权威】九江市十三五年规划:电力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020年达到1000亿元

2016-06-06 12:2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产业能源产业新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第三节 积极构建大都市区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联动外围县城、小城镇形成网络化的城镇功能与空间结构,加快构建大九江都市区。打造沿长江和沿昌九(京九)的“T”字型城镇发展轴,使之成为支撑大九江都市区的“脊梁”。沿长江东翼湖口-彭泽地区,发挥此两县地处沿江产业带优势,做大城市规模,向中等城市发展。沿长江西翼修水-武宁地区,依托修河流域的良好生态条件,着力建设好修水、武宁两个绿色生态县城,有序引导山区、林区的人口向片区内重点城镇集中。沿昌九城镇发展轴主要依托南昌和本市的辐射与带动,以县城为核心集聚人口,做强共青-德安-永修板块,促进“共德永”三地同城、一体发展,使之成为大九江都市区的南部副城。

第二章 优化城镇发展格局

借助城市“双修”,重点推进山、江、湖岸的生态修复,加强城市形态、轮廓天际线、建筑色彩风貌、城市广告牌匾、城市绿化景观、城市夜景亮化、拆除违规建设等城市形态的修补。做好“显山露水”文章,走“山江湖城”联动、“绿富美”兼容的道路,实施“老城增绿、新城透绿、通道升绿、景区扩绿”工程。不断提升城市发展的系统性、协调性、宜居性,做优做美中心城区,加快提升老城区,着力完善新城区,加强城市设计,加快产城融合,科学谋划城市“成长坐标”,把九江建设成为本地人热爱、外地人向往的城市。

第一节 加快改造老旧城区

改善基础设施、优化人居环境、保护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味,完善农贸市场、环卫设施、群众健身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合理规划布局幼儿园、养老院、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修建过街天桥和地下通道,缓解交通拥堵问题。因地制宜建设城市绿地、绿道、绿岛,增加城市绿量。加快旧城改造,加强边街小巷改造,开辟消防通道,加大安置小区后续投入,提高安置小区品位。对部分工业厂房、工业设施加以改造利用,保留城市记忆与文脉,成为具有九江特色与工业文明传承的特色区域。加强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统筹安排好城市水系、排水防涝、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等城建项目,建设“海绵城市*”。挖掘浔阳古城千年文化内涵,大力传承弘扬浔阳文化,加大文化遗产的固态保护和活态传承,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延续九江历史文脉,焕发现代城市风采。

第二节 加强建设新城新区

推进八里湖新区建设由拉开框架向完善功能、由政府主导向社会主导、由夯实基础向聚集人气转变,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天然湖光山色,统筹政务区、商务区、产研区、生活区等功能区规划建设。加快完善八里湖新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围绕金融、保险、法律、会计、文化、演艺、中介服务等业态,积极引进世界500强等著名跨国公司和国内央企、名企在城市CBD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和营销中心等,打造主城现代服务高地,使之成为全市乃至赣北地区重要的现代商务中心。全力打造中心城区的核心区,把八里湖新区建成兼具“行政文化中心、商业居住胜地、休闲观光乐园”多种功能的生态新城。

第三节 加速产业城镇融合

根据“以产兴城、以城促产、宜居宜业、融合发展”的建设原则,积极在资源配置、产业发展、城镇建设与职住平衡等方面展开因地制宜的探索,加快园区道路、用水、用电、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及资金、物流、技术服务配套方面的建设,不断提升园区的配套能力和规范化、现代化、绿色化水平,推进功能兼融、产城融合,打造一批产业特色鲜明、支撑力强,城市功能完善、配套齐全,生态环境优美、宜业宜居的产城融合示范区。推动为产业配套的专业物流配送、技术研发、金融服务、法律维权、信息咨询等生产性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园区商贸、交通、医疗等生活性配套服务的入驻和完善;加快产业园区从单一的生产型园区经济向综合型城市经济转型,全力推进空间融合、山江湖联动、三次产业联动发展模式,不断促进产业发展与城市功能融合、人口与产业集聚相协调。统筹构建城区与园区的学校、医院、养老、住房等公共服务体系,实现城区、园区的公共服务资源共建共享,努力打造集工业、商贸、社会服务、人居环境和谐发展的工业园区新型社区、新型产业和现代城市综合体,实现城市和产业的同步、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 扩容城区内部交通

第一节 扩大城区内部路网规模

按照“快速通道+分区路网”的模式组织中心城市道路系统,拉开城市框架,加强互联互通,支撑城市向带状组团城市发展。组团间形成以准快速路和骨架性主干路为主体的快速通道,各组团内部规划形成完善的主次干道系统。建成总长280千米的“两横三纵”的中心城市准快速路网:两横——沿江快速(西至码头镇、东至彭泽定山镇),瑞码快速—双瑞快速—芳九快速—九湖快速(西至码头镇接沿江快速,东至彭泽定山镇)。三纵——赤瑞快速(北跨长江至湖北,南接瑞巾高速)、沙阎路—机场快速(北接沿江快速,南至机场)、芳兰大道(北跨长江经由江洲镇接湖北小池镇,南接九芳快速)。构建“七横六纵一环”的骨架性主干路系统:七横——351国道、九瑞路、长虹大道、东泉大道、濂溪大道、站前一路及东沿线。六纵——城门大道及南延线(105国道)、庐山大道、昌九大道、长江大道、彭湖大道、金砂大道。一环——532国道。

第二节 健全完善城市公共交通

以“防堵治堵”为重点,加快实施“畅通九江”工程。加速城市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交叉口、人行过街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加快长虹大道等主干路网高架快速通道、出城通道建设。大力开发利用城市地下空间,加快中心城区公共停车场建设,鼓励发展立体智能停车系统。大力提倡绿色出行,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启动BRT建设,搭建起以BRT和轻轨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组团内部公交为补充的多层次一体化协调发展的公共客运交通体系。依托智慧城市公共管理平台,建立交通流量监测系统、数字化指挥中心、数据分析及流量优化中心、信息共享平台等综合交通信息化系统,实现城区交通的科学化管理和智能化运作,有效解决中心城区交通拥堵问题。

第三节 启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开展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规划、建设规划、可行性研究、用地控制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调整规划已经可行性研究,启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研究旅游“两圈两带”的轻轨联通,打造覆盖中心城区、瑞昌组团、沙河组团、湖口组团、机场组团的轨道交通系统,促使我市早日迈入“轨道交通时代”。

第四节 完善客运枢纽场站设施

建设集中长途客运、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于一体的综合客运枢纽,促进铁路客运、公路客运、城市客运及机场综合客运一体化发展,实现站内“零换乘”。规划区域级、市域级、市区级、地区级四级公共客运枢纽。结合轨道交通以及干线公交线网布局地区级客运枢纽,在重要的换乘中心建设以城市公交换乘站为主的公共交通枢纽。

专栏10 公共客运枢纽

(一)3处区域级客运枢纽

包括九江站综合客运枢纽、庐山站综合客运枢纽,机场综合客运枢纽。

(二)5处市域级客运枢纽

包括瑞昌南站综合客运枢纽、湖口站综合客运枢纽、星子综合客运枢纽(包括水上客运码头)、威家综合客运枢纽、老火车站综合客运枢纽(包括水上客运码头),是中心城区联系九江都市区以及市域其他地区的主要客运枢纽。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产业查看更多>能源产业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