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权威】九江市十三五年规划:电力能源产业主营业务收入2020年达到1000亿元

2016-06-06 12:20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电力产业能源产业新能源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三)10处市区级客运枢纽

包括瑞昌码头枢纽、城西枢纽、赛湖新城枢纽、八里湖南组团枢纽、老汽车站枢纽、老汽车南站枢纽、莲花枢纽、八里湖枢纽、芳兰枢纽、彭湖湾枢纽等,为中心城区内部主要的公共交通枢纽。

第四章 加强城市精细治理

第一节 理顺城市管理体制

坚持城区政府(管委会)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完善“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服务*”的城市管理体系,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社区组织体系,形成以路为线、纵横成网、布局合理、覆盖城郊的管理网络。积极引导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参与到环卫、市政、物业管理等领域,健全城市管理的多主体参与机制,加快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竞争、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市场化机制。探索建立跨部门综合执法、部门内综合执法以及理顺专业执法的工作机制,制定综合执法管理改革方案,按事权和部门明确执法权限。建设数字城管系统,建立政府主导,全民参与,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的大城管考评体系,逐步形成“一级监督、两级指挥、三级考评、四级联动”的属地管理模式。

第二节 加强社区网格管理

扩大基层民主,推进社区共治,探索建立由社区居民代表参与的社区代表会议等社区共治机制。进一步完善居民会议制度和听证会、协调会、评议会以及社区工作评议、社区政务公开等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社区民主选举、议事、监督、管理的水平。建立社区、街道、区三级网络化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平台和网格“社管通”终端,实现城市管理精细化、常态化。按照网格划分,建立管理层面协同机制,实现“信息连接或合成传递、边界统一、协同巡查、分类执法”的工作体系和格局,为各级网格化社会服务工作提供应急指挥、实时监控、资源共享、分析决策等辅助管理。调动各方面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推动政府、社会、市民同心同向行动,持续开展环境整治,积极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努力建设干干净净、漂漂亮亮、井然有序、和谐宜居的美好城市家园。

第五章 加速农民工市民化

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共享,合理引导人口流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切实提高城镇发展质量,使全体居民共享新型城镇化发展成果。

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促进人口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加快就业、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与户籍管理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让进城务工人员在劳动报酬、子女就学、公共卫生、住房租购以及社会保障方面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加快就地就近城镇化、就地就近市民化进程,加强财政投入,推进就地就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政策,在农村参加的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规范接入城镇社保体系,建立区域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允许灵活就业农民工参加当地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鼓励农民工积极、连续参加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强化企业缴费责任,扩大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比例。依法保障进城落户人口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用益物权、集体经营性用地收益权,支持引导其依法自愿有偿转让上述权益。构建由政府、企业、个人共同参与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落实政府、企业、个人支出责任,推进农业转移人口融入企业、子女融入学校、家庭融入社区、群体融入社会,城市保持和谐稳定。

第七篇 实施“生态优先行动”着力打造生态文明的“九江样板”

紧紧抓住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历史机遇,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绿色美市、绿色惠民,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谱写美丽中国江西样板“九江诗篇”。

第一章 巩固提升生态优势

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合理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实施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工程。构建生态廊道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强化生态功能价值,提高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形成“两湖一江(河)一屏*”的生态安全格局。

第一节 提升森林资源质量

实施新一轮造林绿化与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低产低效林改造、乡村风景林建设等生态林业工程。加强国家公益林和地方公益林保护;加快长江九江段、鄱阳湖滨湖地区绿色生态屏障建设以及血防林建设工程;支持修水、武宁油茶林抚育享受中幼林抚育政策,重点在修水、武宁等地实施木材战略储备基地示范项目,建设大径材及乡土珍贵树种培育基地。创新林业产权模式,引导各方面资金投入植树造林。

第二节 加强水生态建设

实施城市水生态文明工程,支持共青城建设水生态文明示范城市。强化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等重点区域保护与生态修复,加强鄱阳湖、重点湖库、江河干流地区和城市规划区域的湿地保护。支持城区八里湖和星子县湖湾等有条件的湿地建设国家湿地公园。建立健全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加大湿地生物资源保护力度,提升湿地生态系统功能。建立以鄱阳湖为核心,以长江(修河)为纽带,干支流、上下游市县(区)政府共同参与的河湖管理制度。创新河湖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政府一把手负责的“河长制”。

第三节 维护生物多样性

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实施自然保护区升级工程。加快生物多样性优先区域的物种资源调查、监测、预警和评价体系建设,加强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巡护监测。实施生物廊道建设,将鄱阳湖、庐山西海保护区打造为国际生物多样性科普教育和研究基地。着力推进鄱阳湖候鸟和鱼类资源、彭泽梅花鹿和九江胭脂鱼、修水与武宁红豆杉等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和繁殖基地建设。加强国门生物安全建设,严防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专栏11 生态优化工程

(一)水生态保护体系工程

积极探索完善河湖管理与保护制度,全面推进主要支流、重点中小河流治理和山洪灾害的防治。抓好深化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和水资源资产产权及水权交易改革。实施农村饮水安全提质增效工程,全面完成九江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

(二)湖泊治理工程

对南湖、甘棠湖、八里湖等湖泊进行水质修复,加强防洪及滩涂整治、河道疏浚、新建排涝建筑物。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电力产业查看更多>能源产业查看更多>新能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