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宿州十三五规划:积极发展热电联产 推动煤电一体化和低热值煤电厂建设(全文)

2016-06-08 08:33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宿州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食品加工。依托农产品资源优势,加快建设砀山绿色食品加工基地、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食品深加工产业园、苏灵食品产业园、萧县食品产业园,做强果蔬、粮食、畜禽等优势领域,鼓励农副食品加工业向食品制造业延伸,从原材料初加工向快速消费食品和功能性食品拓展,推进农副产品深加工增值转化。力争到2020年,食品工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建设成为全国绿色食品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果蔬加工。做大做强果蔬汁、浓缩原汁、水果罐头、水果干等优势产品,积极发展果胶、果糖、果酒、果醋、脱水蔬菜等新兴产品,向维生素、精油、功能饮料、果汁饮料等美容保健功能性领域拓展,适应多层次消费需求,建设全国重要的果蔬出口加工基地。

粮食深加工。利用小麦、玉米、大豆、花生、山芋等优势资源,大力发展谷朊粉、膳食纤维、胚芽油、淀粉糖、氨基酸、食用酒精、植物蛋白等深加工产品,加强研发和重大技术攻关。支持发展风味饼干、茶干、烘焙食品、膨化食品、谷物饮料等休闲食品。推动主食产业化发展。继续实施白酒振兴计划,鼓励发展啤酒、葡萄酒等产业,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

畜禽加工。做大做强符离集烧鸡产业,提升品牌在全国的影响力。发展壮大冷鲜肉、熟肉制品、低温肉制品、肉蛋休闲食品等优势产品。依托鸡、鸭、牛、羊等重点相关企业,完善基地—屠宰—肉制品精深加工产业链。积极采用生物技术,进一步发展蛋粉、蛋黄磷脂等功能性食品,提高畜禽副产品综合利用率。

——煤电能源。以煤电一体化为重点,提高煤电就地转化率和利用率。到2020年,煤电能源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建设全省煤电化一体化发展示范基地。

煤炭。以绿色低碳为方向,紧紧围绕“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本地利用率”,推动煤炭产业向电力、煤化工、新材料等延伸。加快发展煤炭物流产业,构建产销联营、煤运互保体系,谋划建设煤炭储配基地。

煤电。推动煤电一体化和低热值煤电厂建设,提高煤炭集中高效发电比重,引导发电企业战略转型。结合城市热网建设、工业园区发展、小锅炉替代等,积极发展热电联产。鼓励发电、用电企业积极参与电力直接交易。

煤化工。以煤炭液化、气化为主要方向,重点发展醇类燃料、烃类燃料、精细化工、清洁能源、化肥等产品,促进煤炭精深加工和多元转化。推动煤化工与石油化工、生物化工有机结合,大力发展各类新型合成材料。

——化工建材。以陶瓷、水泥、防腐化工、绿色合成革为重点,推进宿州经开区生化医药、萧县防腐化工与绿色合成革等产业基地建设,到2020年,化工建材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陶瓷建材。坚持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方向,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大力发展高中低端产品齐备、特色鲜明的陶瓷产业。依托煤炭、高岭土、页岩等矿产资源,鼓励发展以煤矸石、粉煤灰、煤渣等煤炭废弃物为主要原料的新型墙体材料,积极开发耐火材料、隔热材料、页岩空心砖、保温材料等新型建材,适度发展混凝土构件等产品。

精细化工。壮大提升防腐化工、绿色合成革、日用化工、塑料制品等产业,推进绿色工艺、技术和装备应用,加速实现生产技术升级和产品升值。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企业搬迁改造,促进产业集聚和集约发展。适度发展低毒农药原药及制剂。

——板材家居。以绿色、生态、环保为方向,进一步壮大实木复合地板、纤维板、密度板、木制部件、秸秆压缩板等产品,提高产品档次和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板材优势,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办公家具、定制家具等产业转移,加快建设现代家居产业基地。严格执行环保标准,发展林纸一体化、草纸一体化、无制浆高强瓦楞纸等项目,推动造纸废液资源化利用。到2020年,板材家居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

专栏14:宿州市“十三五”传统产业提升重点项目

轻纺鞋服。宿州现代制鞋产业园(建成鸿星尔克鞋服生产项目,加快推进康奈鞋业年产1000万双各类皮鞋二期、东艺鞋业年产3000万双各类皮鞋二期、百丽鞋业生产配套等项目,谋划推进旭升鞋业休闲鞋生产、曼仙妮工厂店时尚女鞋生产等项目);中国中部纺织服装城(建成宝德服装加工二期、嘉华服装、新亚纺织棉纱生产、联达服饰等项目,加快推进安徽力行时尚服装生产及创意研发项目,谋划推进文兴纺织面料生产、东蒙集团服装生产、鑫迪集团工业园、科来华服装集散中心、柒牌服装生产、琪尔特童装等项目);建成埇桥区瑞宁针纺棉纱棉袜生产、宿州经开区雪龙纤维年产6万吨特种棉浆生产线;加快推进宿马连星服饰生产、泗县药物布鞋生产、砀山天之锦纺织等项目。

食品加工。建成安特食品谷朊粉生产、萧县鸿泽包袋和食品加工、至诚和信年产5万吨速冻食品、吉之宝年产6万吨食品饮料生产、桑田绿色食品瑞年健康产业园、苏灵食品产业园、宿州东方果园真空速冻果蔬干生产及电子商务中心、砀山海升果业果酒生产、砀山菜篮子集团酥梨深加工、砀山梨润堂酥梨加工、泗县强英鸭业肉鸭食品加工等项目;谋划推进宿马粗粮饮料、肉制品加工、曲奇饼干生产等项目。

化工建材。建成科立华农药原药及其制剂改扩建、砀山宜昌华润红旗电缆、砀山兴华电缆等项目;加快推进宿州海螺水泥二期日产4500吨水泥熟料生产线、宿州(深圳)家居产业园、埇桥区新型建材产业园、萧县陶瓷建材产业园、萧县防腐化工产业园、宿州马钢机械产业园、中元化工20万吨/年微生物圆球状颗粒生态钾肥生产线、萧县罗迈思罗马瓷砖生产基地、萧县和泰新型建材陶瓷生产加工等项目;谋划推进丙烷脱氢制丙烯、中粮生化年产5万吨燃料乙醇等项目。

实施产业转型升级计划。以“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为引领,以加快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为主线,着力提升传统产业供给质量和效率,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通过财税政策支持、准入标准提高等措施,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全面提升设计、工艺、装备、能效等水平。在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大、作业环境恶劣、加工精度高等制造环节,组织实施“机器换人”计划,加快建设数字化车间,建设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基地。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重点在制鞋、纺织、化工、医药、煤炭、建材、机械、农产品和食品加工等行业,加强节能环保技术、工艺、装备推广应用,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

——推进工业化信息化深度融合。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积极引进和培育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推进生产过程和制造工艺的智能化,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全面提升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

——促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的协同发展,引导和支持制造业企业延伸服务链条,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制造业企业增加服务环节投入,由提供设备向提供系统集成总承包服务转变,由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鼓励优势制造业企业“裂变”专业优势,通过业务流程再造,面向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

实施企业培育提升计划。实施“巨人”培育计划,坚持招大引强与内生培育相结合,支持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行业兼并重组,提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打造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实施“专精特新”培育计划,围绕产业链填平补齐需要,引进和培育一批关键环节产业配套的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向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方向发展,打造行业“单打冠军”、“配套专家”和“专精特新小巨人”。鼓励企业间建立以产业链为基础的合作机制和产业联盟,引导大企业与中小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服务外包等方式,建立稳定的协作配套关系,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到2020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超过2000家,其中100亿元企业10家以上、50亿元企业20家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突破100家。

  第三节 实施服务业加快发展工程

顺应消费与产业升级新趋势,以增强产业服务能力和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重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大力拓展新领域、新业态和新热点,引导规模化、集聚化和开放发展,推动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促进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高。

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服务模式和管理方式创新为路径,推进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电子商务。围绕宿州特色优势产品,加快推进阿里巴巴宿州产业带、中国网库等知名电商平台的运营,进一步扩大宿州产品网上销售力度。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产品、农资批发市场对接电商平台,促进大宗原材料网上交易、工业产品网上定制,建设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电子商务基地。依托亿赞普全球市场营销网络,谋划建设跨境电子商务基地。完善农村电子商务配送及综合服务网络,加强县区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和乡镇、村服务点建设。积极创建电子商务示范园区、示范企业和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每县区、园区建成一个年产值超50亿元的电子商务产业园。支持砀山县加快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支持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争创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园区。

——现代物流。推动物流节点与市重要交通站点、园区及商品交易市场建设相协调,加快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汴北新区、符离镇、现代制鞋产业城、南翔恒泰等物流园区和基地建设,建设区域性物流中心和节点城市。积极发展农村物流和综合配送,完善“市-县-乡-村”物流体系。引进和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进一步完善物流综合服务体系,大力推进集信息、运输、仓储、冷链于一体的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货物配载平台,发展智慧物流。以“互联网+”快递为发展方向,加大对快递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

——现代金融。积极引进国内外银行、保险、证券、信托、基金和风险投资等各类金融机构落户,支持地方性中小银行、村镇银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发展,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典当行、融资租赁公司等金融机构。发展普惠金融,健全“银政担”和“银政保”信贷风险分担机制,加大中小微企业金融支持力度。健全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推进农业保险提标扩面。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业基金等各种投资基金。鼓励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多层次资本市场融资,力争每年有10家以上企业挂牌上市。

——商务服务。积极推动发展法律咨询、会计审计、工程咨询、认证认可、信用评估、广告会展、商业策划、市场调查等商务服务业,大力推广代理、代办、经纪、拍卖、担保等中介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加快释放商务服务有效需求。依托中心城市,培育商务楼宇经济。

——服务外包。依托云计算产业基础,引进和孵化一批服务外包企业,积极承接软件开发、数据共享、呼叫中心、财会核算、金融服务、供应链管理、研发设计、动漫游戏等服务外包业务,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增值服务能力的服务外包企业。积极创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完善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把握消费需求升级大趋势,着力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培育旅游、养老等潜力产业,积极发展居民和家庭服务业,充分发挥生活性服务业对扩大消费、吸纳就业、提升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作用,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宿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