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宿州十三五规划:积极发展热电联产 推动煤电一体化和低热值煤电厂建设(全文)

2016-06-08 08:33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宿州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商贸流通。调整优化城市商业网点布局,提升中心城区和县城商贸功能,持续建设一批大型城市综合体、特色商业街、大型超市,提高商贸企业服务消费、满足消费的服务能力。适度整合、科学布局城镇商品交易市场,突出业态集聚,提升市场层次和规模,增强市场竞争力。完善城乡商品流通体系,支持流通企业开展电商交易,引导特色农产品进城直销,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等农村重点流通工程。支持优势流通企业利用参控股、联合、兼并等方式做大做强,到2020 年全市限上企业超过900 家,打造皖北新兴商贸流通中心。

——住宿餐饮。强化服务民生的基本功能,形成以大众化市场为主体,适应多层次、多样化消费需求的住宿餐饮业发展新格局。积极发展绿色饭店、主题饭店、客栈民宿、酒店式公寓、有机餐饮、快餐团餐、特色餐饮、农家乐等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消费需求的细分业态。深入挖掘宿州传统餐饮名品,打造“舌尖上的宿州”。大力推进住宿餐饮业连锁化、品牌化发展,提高住宿餐饮服务的文化品位和绿色安全保障水平。

——文化旅游。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打造奇石文化园、隋唐大运河文化园、黄河故道湿地公园等一批特色文化旅游精品。依托皇藏峪、五柳风景区等自然景观和东林草堂、闵祠等历史文化遗存,统筹规划新建符离大道沿线埇桥北部、萧县东南部景区,打造集悠久历史文化和自然山水风光于一体的精品旅游廊道。发展一批星级酒店、旅游饭店和农家乐,建设一批旅游商贸街区和商品市场。培育旅游品牌和节庆活动,强化旅游宣传,加强与周边地区旅游合作,共同打造黄淮海旅游精品线路。积极培育知名旅游品牌,重点打造“世界最大的百万亩连片果园——砀山梨园”、“中国最大的古青檀树群落——萧县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天下第一石——灵璧奇石”三大特色旅游品牌;打造灵璧奇石文化节、埇桥马戏节、砀山梨花节、萧县伏羊节、泗州戏文化艺术节、宿州唢呐文化节等节庆品牌。力争创建1个5A景区,4个4A景区,建设区域性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

——养老服务。拓展养老服务领域,推动基本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文化服务、紧急救援、临终关怀等领域养老服务的发展。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发展紧急呼叫、健康咨询、物品代购等适合老年人的服务项目。推动建设一批日间照料中心、托老所、老年之家、互助式养老服务中心等社区养老设施。引导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通过公建民营等方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业,引进培育一批品牌化、连锁型民营医疗养老机构,促进医养融合发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功能完善、规模适度、覆盖城乡的养老服务体系,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不低于45张。城市社区标准化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90%以上的乡镇和80%以上的农村社区建立包括养老服务在内的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和站点。

——居民和家庭服务。培育多层次、多形式居民和家庭服务市场,推动社区菜市场、便利店、快餐店、配送站、再生资源回收点及婴幼儿看护、美容美发等生活性服务业规范化、标准化发展。优化社区商业网点、公共服务设施的规划布局和业态配置,支持建设邻里中心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鼓励在乡村建立综合性服务网点,提高农村居民生活便利化水平。

推进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服务业布局规划,依托中心城市、产业园区和重点交通枢纽等,引导服务业企业合理集聚,打造一批主体功能突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鼓励市中心城区重点加强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文化创意、总部经济、商贸流通、商务服务、特色餐饮娱乐等现代服务业集聚,不断完善城区服务功能,推动降低综合商务成本,打造商务集中区。全面完成埇桥区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创新政策支持,完善市场监管,健全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鼓励各县区依托各开发区,集中打造投融资、科技信息、研发设计、政商服务、人才培训等公共服务平台和公共技术平台,打造园区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建设灵璧文化产业、现代制鞋产业城生产性服务业、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信息消费、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物流业等省级服务业集聚区,为全市服务业发展提供示范。到2020年,全市建成8家省级服务业集聚区。

专栏15:“十三五”宿州市服务业发展重点

城市综合体。建成万达广场、元一新天地、国购广场、南翔云集、苏宁云商广场、红星美凯龙、泗县北部新城、砀山七彩世界等项目。

物流园区工程。建成南翔恒泰物流园、皖商物流园、宿州东大国际物流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宿马物流产业园(佳达创智物流园三期、皖北保税仓、皖北医药物流园、昆徽物流园、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多式联运物流基地)、泗县站前新区物流园、砀山高速物流园;谋划推进凯达物流园、鞋城物流园、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跨境电子商务物流基地、符离公铁联运等项目。

农产品物流及城乡配送工程。建成宿州市交通商贸物流体系、中储粮宿州直属库退城进园、宿州国安粮食储备仓建设、符离国家粮食储备库二期、灵璧省级粮食储备库一期、百大农产品物流中心三期(冷链物流)、泗县强英鸭业冷链物流、砀山壹度便利物流配送等项目。

旅游景区。创建皇藏峪生态旅游区(5A)、砀山-萧县黄河故道旅游区(4A )、五柳龙泉湖风景区(4A )、灵璧石和楚汉文化旅游区(4A)、宿州市博物馆景区(4A)、新汴河国家水利风景区(3A )、泗县石龙湖生态旅游区(3A )、砀山县天鹅洲景区(3A)等A级景区。加快建设大五柳风景名胜区、大方寺、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暨华东野战军指挥部旧址、泗县运河人家园林、蕲县古城址、马皇后故里等旅游项目。

  第四节 实施创新型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

以打造全国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为总目标,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两区”建设为平台,大力实施绿色增效、品牌建设、科技推广、主体培育、改革创新“五大示范行动”,推进现代农业两大行动计划和四大提升工程,加快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示范区、示范主体建设,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努力实现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的跨越。

打造全国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立足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工作,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和基本技能培训“三基”建设,融合农村一、二、三产业“三产”联动发展,统筹中心城区、产业园区和新型农村社区“三区”共建,巩固农村基层政权、乡村治权和农民权益“三权”,管控农业生产风险、农村生态风险和农民转化过程中的社会风险“三险”,探索实践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以农业现代化支撑新型城镇化、以农村改革发展支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的新路径,开创现代农业“两区”建设新局面,打造全国创新型农业现代化先行区。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畜禽、果蔬、林木等农业支柱产业,不断增强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

——粮食。按照稳定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的方针,实施粮食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示范工程,继续建设小麦高产攻关、玉米振兴计划核心示范区,探索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良种研发繁育、粮食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粮食加工流通和粮食产业社会化服务等四大工程。到2020年,全市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00万吨,努力打造中部地区重要的优质粮生产基地和全省粮食加工与物流基地。

——畜禽。大力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积极创建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县、示范场、省级保种场(区、库),全面提升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处理无害化水平。推进大水面增殖友好型渔业发展,大力发展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到2020年,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比重提高到75%以上,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00万吨。

——果蔬。以建设高标准现代水果示范园为抓手,稳定砀山和萧县酥梨、黄桃、葡萄、苹果等水果种植面积,提高果品品质,巩固提升全国水果主产区地位。深入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加强“蔬菜标准化基地”建设,提高设施蔬菜种植面积。到2020年,创建市级以上蔬菜标准园80个,瓜菜播种总面积基本稳定在185万亩;果园面积稳定在125万亩,全部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优质果蔬加工和供应基地。

——林木。大力开展荒山荒坡绿化,加大萧县东南部和埇桥区、灵璧县北部石质荒山绿化和利用力度,继续推进平原造林。积极培育林木资源,不断调整树种结构,加快特色林木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到2020年,力争全市林地面积保有量达到47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达到2000万立方米,努力打造全国重要的林木产业基地。

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按照“两区一体化、基地化、项目化、工程化”的要求,强化体制机制改革,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构建以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努力实现现代农业“两区”建设新突破。

——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和园区。深化埇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建设,积极推进埇桥灰古、灵璧三河、萧县杜楼、砀山黄河故道、泗县大路口和刘圩等6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创建20个市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加强基础设施及“四良”配套建设,促进各类要素向园区集中。充分发挥宿州国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平台示范作用,与“两区”建设有机结合,统筹安排,整体推进。

——实施农业产业化规模提升行动计划。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转型升级,实现由“生产导向”向“消费导向”转变,重点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培育产业集群。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甲级队”。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销售和社会化服务,进一步提升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形成一批农业产业化产业集群。

——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承包地,引导农民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合作社和龙头企业。按照设施现代化、管理信息化的标准,规范“一站式”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建设,拓展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功能。支持种粮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民合作社开展全程托管或主要生产环节托管,实现统一耕作、规模化生产。加强土地流转用途管制,防止“非农化”和限制“非粮化”。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和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创建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促进产业、要素和利益联接,积极扶持和发展以农业龙头企业为核心,农民合作社为纽带,家庭农场为基础,集生产、加工、服务和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加快推进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市建设,实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计划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计划。到2020年,培育产业化联合体500家,市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600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1000个,新型职业农民1万人以上。

——建立现代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施农艺农机农信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提高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到2020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950万千瓦。推进以设施农业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为重点的产业技术研发,加强农业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创新集成示范基地建设。继续实施种子工程,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物联网技术示范应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工程”。进一步健全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公益性服务体系。整合农林水服务资源,建设“一站式”的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和村级服务站点。加强气象为农服务能力建设,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培育发展合作服务组织、服务型农业企业和社会服务组织,加快建设农村产权交易、农业经营主体信用和农产品流通服务平台,提供全产业链、全生产要素的农业社会化服务。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宿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