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宿州十三五规划:积极发展热电联产 推动煤电一体化和低热值煤电厂建设(全文)

2016-06-08 08:33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宿州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专栏1:宿州市“十三五”“互联网+”重点项目

云计算。围绕基础云、平台云、应用云服务层级,建设一批云计算产业链平台。依托世纪互联、斐讯、清华同方等企业建设基础云平台;依托华为、金山、科大讯飞、银江等企业建设服务云平台;依托宿想、炫我等企业打造动漫渲染应用平台;依托阿尔法、金山等企业打造手机游戏应用平台;依托亿赞普、网库、阿里巴巴等企业打造电子商务应用平台;依托上科院、千麦等企业打造生物医疗应用平台;依托华音等企业打造服务外包应用平台。

电子商务。建成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省级电子商务产业示范基地、宿州现代制鞋产业园电子商务基地、宿马电子商务产业园、埇桥区电子商务产业园、灵璧县电子商务产业园、泗县电子商务产业园、砀山县电子商务产业园、萧县电子商务产业园。

智慧城市。建成宿州智慧社区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宿州智慧城市管理平台、宿州智慧地下管网管理系统、宿州智慧交通信息平台、宿州智慧教育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宿州智慧卫生信息平台、宿州中小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云平台、宿州市智慧农业等项目;加快推进宿马智慧城市建设工程、埇桥区智慧社区项目、埇桥区市场监督管理系统建设项目、灵璧县智慧城市建设工程、泗县智慧城市建设工程、萧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区信息共享平台等项目。

第三章 突出协调发展,形成统筹推进新格局

坚持城乡统筹,推进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一体化发展。坚持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融合,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第一节 优化城镇空间格局

落实“一个尊重、五个统筹”的城市发展理念,以宿州中心城市为核心,京台高速和206国道发展轴联接宿州、淮北和徐州,310国道和301省道发展轴联接萧县、砀山县城镇板块,343国道发展轴联接灵璧县、泗县城镇板块,优化“一核、多轴、两板块”的城镇空间结构,努力形成以市区为核心、以县城为骨干、以乡镇为节点,功能定位清晰、片区布局合理、协同互动发展的区域城镇新格局。

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全面推进“大宿城”发展战略,编制“大宿城”发展规划,加快完善城市空间格局,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重点向东、向北发展,向南适当发展,积极争取新设市辖行政区。主城区(老城区)加大改造力度,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质,增强城市中心商圈的吸引力和辐射力。汴河新区重点发展云计算、文化创意、智能制造等产业,强化城市副中心功能,提高人口集聚能力,打造政务、文化、人居和高新技术研发中心。城南片区重点发展制鞋、生物医药、机械装备产业,完善城市功能,优化用地结构,推进产城融合,打造产业新区、人居新城。城东片区重点发展纺织服装、商贸物流等产业,加快推进旧城改造,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强化产业集聚,建设城东新城。高铁片区重点发展食品加工、机械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加快建设物流服务业集聚区,打造合作共建、产城融合、创业创新示范区。促进符离镇融入汴河新区、朱仙庄镇融入城东新区、桃园镇融入城南片区、蒿沟乡融入高铁片区一体化联动发展,加强与中心城区功能共享。

提升园林城市建设水平。强化建筑色彩、景观轴线、节点地标的高水平设计,塑造皖北水城和汉风雅韵的城市风貌特色。编制和完善中心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门户景观建设规划等专项规划,围绕新汴河、沱河、濉河和唐河、芦岭湖、桃园湖等景观区,形成“两河三岸,三园抱城”的城市园林景观总体结构,构建“绿水穿城、绿楔润城”的空间格局。深入挖掘汉文化建筑元素,开展汴北新区核心区、道东片区、新汴河两岸地区等重点街区和滨水廊道、景观廊道城市设计,改造提升三角洲公园、沱河景观带、环城公园、运粮河公园、雪枫公园。结合旧城改造,充分保护开发隋唐运河遗址,挖掘运河文化,探索古运河两岸特色街区塑造,增加城市历史记忆。

加快县城提质扩容。推进县城进一步拉开城市框架,加快向重要交通节点拓展建成区范围。大力实施“555”工程,支持县城按照中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以治脏、治乱、治违和增强功能、增加绿量、增进文明为突破口,建设特色彰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的县城,不断提升县城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集聚、辐射和带动作用,打造区域次中心城市。支持有条件的县有序推进县改市工作。到2020年,力争2个以上县城建设成为30万人口的I型小城市。

加强重点镇建设。充分发挥人口集聚型、交通枢纽型、历史文化型和特色产业型重点镇功能,推进乡镇差异化、特色化、品质化发展。加快建设芦岭镇、大店镇、蕲县镇、李庄镇、白土镇、渔沟镇、大庄镇等重点镇,提高乡镇综合承载力,增强产业和人口集聚能力,构建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载体。稳步开展撤乡并镇、撤乡设镇工作,适当减少乡镇数量。推进符离镇等开展“镇当县建”试点,每个县区打造1-2个具备小城市功能的重点镇。

第二节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围绕“人、地、钱、规划、建设、管理”, 加快形成有利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增强城镇承载能力和要素保障能力,有序引导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市民化。到2020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28%。

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并与城镇居民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居住证制度,拓宽居住证的服务保障功能,全面实现城乡创业就业、义务教育、住房保障、医疗卫生保障、养老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五有并轨”,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实现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及其地上房屋所有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征地补偿权等“五权保障”,支持引导依法自愿有偿转让。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机制,健全实际居住人口登记制度、人口信息管理制度,完善城镇人口统计相关工作机制。落实和实施财政转移支付同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挂钩机制、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

提高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坚持精品规划。高位对接全省城镇体系规划,完善全市城镇规划体系,推进“多规合一”,加强空间开发利用管制。加强对城市空间立体性、平面协调性、风貌整体性、文脉延续性等方面的规划和管控,加强城市特色塑造。有效协调各类专项建设规划,划定城市发展空间、生态保护空间、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廊道空间,强化空间资源配置。加快制定城市开发边界,划定“三区四线”和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坚持精致建设。加快提升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精品建筑等重点领域城市建设水平,增强城市的综合承载功能。深入开展治理违法建筑、违法用地和改造棚户区、城中村、老旧小区专项行动,大力提升城市建设水平。坚持精细管理。健全城市治理委员会管理机制,健全城市管理问题、任务、措施、责任等清单制度,加快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共治、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城市综合治理系统。深入推进城市管理执法体制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强化队伍建设,提高执法水平,创新治理方式,促进城市运行高效有序。

  专栏2:宿州市“十三五”新型城镇化试点主要任务

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统一登记为居民户口。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配套机制,实现“五有并轨”、“五权保障”。

建立多元化可持续的城镇化投融资机制。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支持政府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发展。发起设立新型城镇化建设基金,整合现有城镇化专项资金和盘活财政存量资金,积极与开发性金融机构合作,吸引社会资本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创新。优化行政区划设置,适时增设市辖区,有序推进县改市工作,稳步开展“撤乡并镇”、“撤乡设镇”。建立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行政管理模式,积极推进“镇当县建”试点工作。积极探索社区管理新机制,深化“市—区—社区”三级服务,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

综合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全面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探索建立宅基地退出补偿激励机制。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打造宜居宜业的产城融合示范区。创新城镇规划建设管理体制机制,开展“多规合一”试点,加强规划监督执法力度,增强城镇承载能力。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强城乡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网络、公共服务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衔接,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第三节 加快美丽乡村建设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广泛开展自然村环境整治,提高美丽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推进中心村建设,全面实施美好乡镇建设,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带面”战略转换。提高村庄规划建设水平,优化空间布局,加强对农村居民住宅建设管理,合理控制村庄聚集规模。充分尊重传统的村落布局模式,形成地域性的乡村风貌,系统保护乡村历史文化遗产、景观风貌和人文资源,推进历史文化名村建设,传承乡土文化形式和内涵。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完善涉农资金整合机制,加快农村道路、电网、通信、安全饮用水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卫生所、文化站、邮政网点等公共服务设施。加强和改善农村社会综合管理,倡导文明新风,培育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结合农村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建设,深入推进“三线三边”和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健全环境长效管护机制,努力打造农民幸福生活美好家园。优先开展乡镇政府驻地中心村建设,同步推进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到2017年,全市所有乡镇基本实现乡镇政府驻地美丽乡村建设和建成区环境治理的“全覆盖”。加快泗县美丽乡村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工作,到2018年,80%以上布点中心村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90%以上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到2020年,确保美丽乡村建设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同步实现。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宿州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