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星

搜索历史清空

  • 水处理
您的位置:电力电力新闻火电火电动态政策正文

宿州十三五规划:积极发展热电联产 推动煤电一体化和低热值煤电厂建设(全文)

2016-06-08 08:33来源:北极星电力网关键词:能源十三五规划热电联产宿州收藏点赞

投稿

我要投稿

海绵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宿州市海绵城市示范项目、宿州市城区河道综合治理、宿州市城区防涝设施、宿州市城区雨水管网改造工程二期、萧县老城区雨水综合治理、泗县城市防洪和雨水综合利用等项目。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谋划推进主城区、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宿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循环经济园等中心城市地下管廊工程,砀山县道北路、萧县龙腾大道、泗城等县区地下综合管廊工程。

公共安全设施。加快推进城乡综合治理“智慧气象”工程、环境气象监测、淮北地区人工增雨防雹基地、皇藏峪生态气象站、县区防灾减灾及附属工程等气象防灾减灾工程,宿州市人防指挥中心、苏宁云商广场及市民广场人防工程、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等项目;谋划推进中心城区新汴河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市地震监测中心,县区园区消防站、人防指挥中心及人防工程、应急救灾储备中心、防震监测工程及避震疏散场等项目。

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全市棚户区改造,加快推进保障房及公租房建设。

  第五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

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化工作导向,积极构建和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开放有序的文化市场,不断提升文化引领力、服务力和竞争力,建设充满活力的文化强市。

提高公民素质。用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识、汇聚力量,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全面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诚信建设,增强国家意识,倡导文明、和谐、进取、自律,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形成讲正气、知荣辱、乐奉献、敢担当的良好风尚。弘扬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引导人们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构建崇德向善的社会价值取向。培育科学创新精神,弘扬创新创业风尚,建设学习型社会,营造奋发进取、开放包容、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及文体活动,不断提高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等建设水平。倡导全民阅读,提升公民人文素养和审美情趣,塑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共建人文宿州。以“十六城同创”为抓手,争创全国文明城市。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发挥文化在提升居民整体幸福指数中的巨大作用,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发展。继续完善市、县(区)、乡(镇)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基本实现公共文化服务设施规范化,人才队伍建设制度化。加快市级文化设施、县(区)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场馆建设。优化提升街道、乡镇综合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农民文化乐园和城市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丰富文化产品供给。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加大政府文化服务采购力度,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文化资源和文化产品“菜单式”、“订单式”服务。鼓励文化协会、经纪人和中介机构等民间文化组织发展,活跃和繁荣文化市场。积极开展群众性、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推进文化、戏曲进社区、乡村、校园、园区等,提高全民文化活动参与率。支持文化艺术创作,深入挖掘本土文化资源,力争创作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精品。重视网络文化产品供给,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发展健康向上的新媒体和网络文化。

保护开发文化资源。健全和完善文化遗产保护机制,建立市级文化遗产名录,加强隋唐大运河遗址等重点文化遗产、遗址和文物的保护性开发。支持申报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千年古村。挖掘和整合楚汉文化、孝贤文化、书画文化、钟馗文化、戏曲文化、马戏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创新载体,打造人文荟萃、特色彰显的宿州文化,为城市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发展文化产业。推动传统特色文化产业整合发展,推进文化产业与金融、旅游、科技创新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动漫等现代文化产业,加快形成集聚效应、市场效应和区域效应。鼓励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扶持民营文化企业转型升级,支持市演艺集团加快发展,培育一批主业突出、成长性好、品牌效应明显、核心竞争力强的现代骨干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推动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打造文化产业聚集区。

  专栏6:宿州市“十三五”文化强市重点工程

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提升工程。建成宿州市科技馆、档案馆、妇女活动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市民广场)等项目;加快推进埇桥图书馆、文化馆、剧场,萧县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谋划推进市美术馆、音乐厅、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图书馆、文化馆,砀山、灵璧、泗县图书馆、科技馆、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等项目。

文化遗产保护工程。推进建设和保护中国第一孝——闵子故里文化园、埇桥涉故台农民起义遗址文化园、埇桥小山口遗址、埇桥古台寺遗址、灵璧垓下古战场遗址公园、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世界文化遗产)、萧县大皇藏文化遗址、萧县白土镇唐宋瓷窑遗址等项目。支持灵璧钟馗画、砀山年画等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文化产业园工程。建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中心、中国(埇桥)马戏文化大世界、灵璧县虞姬文化园二期、埇桥区符离白居易文化园等项目;谋划推进全媒体数字等文化创意产业园、宿州图书城、宿州书画大市场等项目。

  第六节 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需求,探索推动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发展。推进重点领域军民融合,完善提升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等交通战备功能,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城市人防等国防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军转民、民参军,支持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促进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完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采取公开招投标等方式保障军队和国防动员需求。扶持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创建、特色产业集群培育和军民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健全适应军民融合新要求的军地协调对接机制、军地需求对接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普及深化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加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提高平战转换能力,增强国防动员潜力。加强现代化武装警察部队建设,抓好人民武装、民兵预备役和人民防空工作。密切军政军民团结,争取蝉联“全国双拥模范城”荣誉称号。

 第四章 突出绿色发展,实现生态环境新改善

坚持绿色和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强化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全面促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进一步加大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努力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建设“天蓝、地绿、水净”的美丽宿州。

  第一节 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

发挥主体功能区作为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基础制度的作用,编制市县主体功能区规划,逐步建立健全以主体功能区划为基础的差别化区域开发政策和绩效考核办法,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空间均衡发展,形成城镇建设有序、产业定位清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空间开发总体战略格局。

城镇化与工业化集聚发展区。主要包括市中心城区(含4个卫星城镇)、县城、省级开发区,以及芦岭镇、大店镇、蕲县镇、李庄镇、白土镇、圣泉乡、渔沟镇、下楼镇、屏山镇等重点乡镇,是全市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集聚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核心区和承载农村人口有序转移的重点区。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强公共服务功能,推动产城一体化发展,提高区域综合承载能力,打造成为全市人口、产业和经济密集区。

农业发展区。主要包括除城镇化与工业化集聚发展区域外的其他乡镇,是粮食安全重点保障区、优质安全农产品主产区、特色种养集聚发展基地,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示范区,美丽乡村建设和城乡统筹的重点区域。以基本农田和一般农田保护为重点,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农村发展为目标,适度进行点状开发,限制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化城镇化开发活动。切实保护耕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开展农业规模化经营,全面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形成高效安全的农业发展战略格局。

投稿与新闻线索:陈女士 微信/手机:13693626116 邮箱:chenchen#bjxmail.com(请将#改成@)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凡来源注明北极星*网的内容为北极星原创,转载需获授权。

能源十三五规划查看更多>热电联产查看更多>宿州查看更多>